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聚焦地方 >地方名片>正文

兰州大学:党旗高扬,指引异国科研新征程

2018-02-26 14:27 来源:祖国网

    如何践行十九大关于国际合作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关精神,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和落实的重要使命。以兰州大学熊友才教授带领的干旱农业生态课题组远赴非洲和巴基斯坦,心怀使命,克服各种艰难困苦,将科研工作和党性原则有机融合,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我国科研工作者如何开展“走出去”国际科技合作的成功案例,形成了在异国他乡“党小组+科研小组”的新模式。
    自2011年以来,熊友才带领课题组先后完成了科技部下达的“中国-肯尼亚旱地节水农业技术合作、开发与示范”和“中国-联合国旱地节水农业技术合作开发与示范”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以及中央高校专项“中国-巴基斯坦旱地节水农业合作与示范”国际合作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上述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在国际着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并有较大面积的技术示范和农户应用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一系列成果的诞生都离不开我校驻肯尼亚的非洲党小组和驻巴基斯坦的一带一路党小组的努力,先后有莫非、王建永、张晓峰、罗崇亮、戴润滋、张健、周宏、惠晓杰、任爱天等研究生党员参与到课题组相关研究工作中。2017年年底,这两个党小组的成员均已回到兰大,分别就十九大报告内容和“十九大精神”基本要求开展了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会议和“重温入党誓言,学习十九大精神,踏实做科研”的专题学习活动。


兰州大学驻非洲党小组重温入党誓言

    在十九大精神的专题学习会议上,党小组成员纷纷发表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想把自己炽热的感情说给党听。在肯尼亚执行科研任务的过程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罗崇亮表示,他通过党小组的传帮带,不断磨砺党性原则,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取得了很大进步。戴润滋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党的崇高敬意和加盟课题组的自豪感,党员同学的带动和党组织的关怀下让他克服了畏惧,增强了信心,提高了能力。党小组成员田涛、崔进英、王伟也参加了会议,诉说内心的感悟。他们拥有共同的心声:“我们有机会在兰州大学这一光辉历史和优秀传统的大学学习,在草地与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做科研,就应该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入到祖国的建设和人类的发展中去,紧跟党的步伐。我们还要有机会越多,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意识,为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小组在异国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科研试验就像是一粒种子落到了悬崖峭壁上,在风雨的洗礼下,倔强地开出了花朵。在肯尼亚和巴基斯坦执行科研项目任务期间,受非洲当地局势影响,党小组面临恶劣的安全环境和艰苦的生活环境等不利局面,连续数个春节不能回家。初到巴基斯坦的不安、难以忍受的47℃高温、吃不惯的当地饮食、水土不服引发的腹胀呕吐和小腿红肿等病状、频繁的抢劫事件和恐怖袭击带来的对安全的担忧、受萨果达大学保护却被限制了与外界的联系带来的孤独感,这些都是党小组成员惠晓杰和熊良兵在巴基斯坦遇到的困难,凭着坚韧的意志和来自老师和亲友的关怀,他们坚持了下来。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肯尼亚课题组,张晓峰和罗崇亮等同学在偏僻的非洲农村地区开展科学试验和示范,试验站居住条件非常简陋,经常面对毒蚊黄蜂和无水无电的窘况,周边局势动荡,道路崎岖,传染病流行。熊友才教授经常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为精神鼓励,用保尔·柯察金的名言激励同学们,青春就应该有磨砺,不要辜负大好年华。回忆起在国外的这两个月,罗崇亮深有感慨:“我们流过太多的汗水,但没流下一滴泪水。”农时不等人,为了推进试验方案,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条件,在田间摸爬滚打。在流行感冒席卷校园的时候,罗崇亮也被传染了,浑身乏力,高烧不退,但他想到了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和自己身上的使命,就将这些困难看成追寻科学真理和锤炼党性原则的机会,咬牙坚持了下来。



    不仅小组成员在努力,熊友才教授也尽自己所能帮助课题组进行科研工作。自2011年来,一直有课题组成员坚守在肯尼亚开展科学研究和合作示范推广工作,但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地膜和小型农机具始终无法正常供应,单单依靠从中国进口难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熊教授联系了当地的投资商和NGO组织,同国内的地膜厂牵线搭桥,促成双方的合作,拟在当地投资建厂生产地膜,为将来实现了旱地集水农业技术全境推广提供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让党小组成员印象深刻的是中方将同非洲分享农业发展经验,转让农业适用技术,在非洲100个乡村实施“农业富民工程”,派遣30批农业专家组赴非洲,建立中非农业科研机构“10+10”合作机制。在工作之余,他们用各种渠道学习党的理论,查阅党史、读精典、学党章,与时俱进,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领会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中提出的“一大提升”、“五大支柱”和“十大合作计划”,自觉成为了祖国的“宣传员”,在肯尼亚宣传中非友好合作、汉语文化和兰州大学。他们更明白科技是国之利器,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企业赖之以赢,国家赖之以强。在国外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加深了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的认识,更加明白了我们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深刻涵义,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



    党小组成员秉承“独行快、众行远”的原则,与肯尼亚农业科技大学,巴基斯坦大学携手共进促进了当地粮食生产,为应对当地的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精选方案。罗崇亮认为这份工作意义重大:“肯尼亚85%的人口生计源自于自给自足的温饱型雨养农业,粮食安全一直是这个国家乃至整个非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试验地点位于肯尼亚典型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自试验开展以来,每天都有人前来学习和观摩,这些人中有大学教授、农户、农技人员、企业家、政府官员和联合国组织的人员,他们听取了我们的沟垄覆盖集雨技术增产增效机理后,都对这个技术表示赞赏。另外,我们还对防治当地蚊蝇疟疾提供了解决办法。”

    党小组成员肩负国家使命,不忘入党初衷,将党性原则和科学研究融为一体,砥砺前行,不断开创相关科研领域的新局面。全体党员在国外的科研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中国的强盛、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英明决策,更加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小组成员不畏艰难、勇于攀登,不仅完成了系列经济指标要求外,还取得了文化交融和科研创新的巨大成绩,开创了海内外党小组成员“课题组+”的组织生活方式,向党、向国家、向学校递交了交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徐子涵、王红运)


(责任编辑:李俊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