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目标!发力!抛出!”近日,桂林市公安局白龙派出所联合解东社区、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青少年精心打造的沉浸式防溺水实战训练营现场。随着暑假来临,江河戏水风险陡增,这堂搬到真实水域边的“生命必修课”,旨在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掌握关键时刻自救与互救的“真功夫”。
如何让防溺水教育告别枯燥说教,真正入脑入心?秀峰公安的答案是:走出教室,直抵水岸。社区民警唐卓琰化身“安全讲师”,一开场就用“私自下水野泳有多危险?”“同伴落水如何施救?”等关键问题抓住孩子们的心。结合漓江水域特点和真实案例,民警剖析溺水危害,系统传授“防溺水六不准”等核心知识,将“安全第一”深植心田。
“纸上得来终觉浅”。理论学习后,在民警和社区人员严密看护下,孩子们移步至紧邻社区的漓江岸边——这片熟悉的水域,变身为“天然实景训练场”。
面对波光粼粼的江水,实战环节紧锣密鼓的展开。医护人员手把手指导孩子们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现场模拟让急救技能可触可感。民警则重点教授岸上救援技巧。“看水流方向!工具一定要抛向落水者上游!”民警详细讲解水流判断、抛投要领和安全距离。随后,孩子们在民警一对一保护下,分组进行救生圈抛投“实战考核”。反复练习中,精准度与安全意识同步提升。“记住!自身安全第一!量力而行,智慧施救!”民警全程强调铁律。
“就在天天路过的漓江边学,民警医生教得实在,孩子们练得投入!这种‘实战’经验书本上学不到,印象太深刻了!”一位参与家长激动表示。
“依托漓江真实场景开展防溺水教育,效果更直观、警示更深刻、技能掌握更牢固。”白龙派出所所长张坤道出了此次活动的独特价值。而这场“漓江边的实战课”,正是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系统性筑牢青少年防溺水安全防线的缩影。
今年以来,秀峰分局不断深化“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系统推进防溺水工作,统筹警力及教育、街道、志愿者等力量,在重点水域、学校、社区开展防溺水宣教活动120场次,覆盖超2万余人次,形式从课堂宣讲到实战演练日益多元;并配备无人机进行常态化空中巡查,结合派出所民警、社区网格员和“红袖标”志愿者的地面力量,织密“空天地”一体化立体防控网络,实现对重点水域24小时动态监控与险情快速响应。同时,分局大力推动设施保障与应急前置,在辖区26处重点水域推进危险水域“四个一”(一块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绳、一对救生杆)建设工作,配备救生设备26套,确保救援物资触手可及。并牵头建立街道、社区、学校、文旅、水利等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压实责任、联动响应,构建“党委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校联防”大格局,实现辖区溺水事故零发生。
“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预防是关键。”秀峰分局相关负责人强调,“分局将推广‘漓江边的实战课’模式至各涉水辖区,持续强化巡逻防控、完善设施、深化宣教,确保防溺水措施落地生根,让‘安全第一’和‘智慧救援’理念深入人心,成为青少年平安度夏的坚实‘护身符’。(刘文晶 周长辉 杨柳)
责任编辑: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