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警察 >治安>正文

夜经济“安”字诀 兵团公安夜市守护实录

2025-07-14 12:51 来源:《祖国》杂志

在乌鲁木齐城北,京新高速如巨龙般延伸,北京北路贯穿城市南北脉搏。这里是第十二师经济文化的枢纽,距离天山国际机场仅7公里之遥。33家酒店、400余家娱乐场所星罗棋布,使十二师乌鲁木齐垦区公安局百园路派出所辖区成为中外旅客踏入新疆的北部门户。南北通衢的地理优势,在夜色中转化为治安管理的特殊挑战。

人潮即挑战,烟火需守护。如何让这份热闹既“活”得起来,又“稳”得下去?百园路派出所的民警辅警,用深夜的警灯和坚实的法治脚步,给出了答案——他们就是夜市烟火旁,最硬核的“法治合伙人”。

精准守护的平安密码

晚上十点,当夜市烟火气最盛时,乌鲁木齐垦区公安局百园路派出所的警灯准时在常州街亮起。直至凌晨三点最后一位食客归去,执勤民警的身影始终穿梭在烤串腾起的烟雾与鼎沸人声之间。这个精心设计的执勤时段,精准覆盖了从高峰喧闹到散场隐患的每个风险节点。百园路派出所教导员杨建军的记事本里记录着夜间执勤的独特韵律:十一点调解摊主纠纷,凌晨一点护送醉酒游客返店,两点半寻回外地客商遗落的手提包。过去3天,为10位失主寻回手机,其中三部的主人来自内地。“夜市是新疆的窗口,警灯亮着,游客心里就踏实。”杨建军说。

法治编织的“韧性网络”

“夜经济繁荣的基石是安全感,警灯闪烁正是在筑牢这块看不见的基石。”在烤包子铺升腾的热气中,执勤辅警高应奎接过摊主递来的热水。这杯热水背后是商户们心照不宣的信任——有警服在,凌晨收摊的推车声都显得从容。

这种守护超越了传统治安范畴。当民警辅警帮助迷路的广东游客联系酒店,为哈萨克族摊主调解摊位纠纷时,他们正在编织一张更具韧性的法治社会网络。在京新高速传来的隐约车鸣中,这种由服务意识构筑的柔性治理,让乌鲁木齐的北大门在夜色中依然散发温暖。

法治坐标指引平安归途

凌晨三点,当最后一盏摊位灯熄灭,民警辅警才踏上归途。警灯划破沉寂的北京北路,映照着远处天山隐约的轮廓。常州街管委会负责人丁凯看着警车远去感慨:“没有深夜警察的背影,就没有夜经济的可持续光芒。”在这座离天山机场咫尺之遥的夜市里,乌鲁木齐垦区公安局百园路派出所民警辅警用五小时的坚守,换取了四方游客的安心驻足。他们的警徽在午夜烟火中闪烁,恰如北疆夜空恒久的北斗星——静默无声,却为每段旅途标定平安的坐标。当烤肉的香气散去,留下的不只是经济数据,更有城市夜晚最珍贵的温度:一份让八方来客心安的守护。(刘文晶 王琴 范文哲


责任编辑:汪雪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