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聚焦地方 >地方名片>正文

“荒地”变“宝地”——湖北省阳新县高山村的蝶变之路

2025-05-12 15:04 来源:《祖国》杂志

近日,湖北公众号平台聚焦黄石市阳新县王英镇高山村烈日下的“绿豆汤驿站”,点赞了志愿者们高温下为游客免费提供绿豆汤、西瓜、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资的暖心服务。

 

高山村位于王英镇东北部,仙岛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入口,全村版图面积15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小组,17个自然湾,总人口4801756人,党员49名。3个国字号荣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楹联文化示范村;5个省字号荣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生态村等。高山村以其独特的发展逻辑,完成了从穷山村到“绿富美”的华丽转身。

党建引领破困局:从“白纸村”到“示范村”

提到高山村的发展历程,村党支部书记骆名忠回忆道:“高山村在2014年才分村,当时连办公场所都没有,只能借村民家的民房办公,沿路都是土坯房,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却过着如同‘白纸’一般贫困的日子。”

破题关键始于2015年。高山村积极通过各方渠道了解政策,抓住黄石市“两区两带”试点政策机遇,获得了300万元的“启动资金”,以“一湾组一规划”开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布局建设。

党员带头,破除矛盾。高山村从高山组入手打造试点,发动老党员、退休干部带头,并召开群众会,一周内解决所有拆房矛盾。每家每户签订协议,预留出公共面积用于人行道、村民广场等公共设施的用地,剩余面积用于建房。看到砖瓦房拔地而起,村民的观念也逐渐改变,高山组的成功转型形成了有力辐射

争取资金,集中安置。为了方便南山居民日常出行,实现居民集中安置,高山村利用争取到的“库区移民避险解困”项目资金建设华丰小区,将大部分居民搬迁至靠近村委会的小区居住,解决了74333人住房难问题。

村民李相德感慨道:“以前住在土坯房里,漏风又漏雨,现在搬到小区里来,出门就是水泥路,晚上路灯亮堂堂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敞亮。”

 

村民自治,自主改变。黄济堂组通过湾组理事会决定,整体拆除土坯房建设新房。同时,将两个湾组的文化祠堂合二为一,推进民风民俗的创新,并将腾出空地用于发展集体经济。里屋骆、外屋骆组经过村民代表讨论,村民一致投票通过,首创“镇村指导+自拆自建”方法,村民自主参与家园改造。

高山村“两委”一班人凝心聚力、团结一致谋划发展出路,在一年又一年的积累和一次又一次探索中不断收获硕果。直至2019年,高山村发挥老党员、退休干部作用,运用“政策补助+村民自筹”方法,共拆除土坯房160余栋,修建排水沟渠,绿化覆盖面积达95%,新增旅游公厕、小型公园等公共设施,在全市人居环境整治评比中,荣获第一名。2024年村集体收入100余万元,成为王英镇首个集体经济破百万的村。

资源盘活强经济:从“单一产业”到“产链融合

高山村致力于依托乡村文化与山水资源,创新文旅体商融合产品,“全域旅游”布局、以“产业融合”增引领传统产业升级。

修好致富路。“要想富,先修路”,高山村投入近200万元,修建通组公路7.3公里,刷黑道路5.7公里,并建设3.3公里环湖景观道,打通旅游产业“毛细血管”,将致富路从水库边连接到村民家门口。

成立合作社。2015年,高山村多次召开党员群众会议,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成立了“黄石仙岛湖高山新特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520亩旅游观光采摘园,种植桑葚、枇杷等水果,发展黄金芽茶叶基地160余亩,生态垂钓基地140亩,新开发农家乐582016年,高山村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打造了一条果园深加工产业链条,并成功注册了“仙岛紫红”商标,售卖蓝莓酒、杨梅酒等产品,年产销1700箱。

在采摘园忙碌的村民骆传生笑着说:“自打村里搞起了采摘园和农家乐,我们把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拿租金,空闲时在采摘园和农家乐打打工,游客来了还能卖自家种的菜,这日子过得比以前种地好多了。”

落地新兴产业。2017年,高山村前瞻性布局新兴产业,引入了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86千瓦,年收益近9万元,并先后招商引资落地湖北天空之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公司,投资开发高山团建拓展基地等项目。引进具有特色的农耕研学、康养旅游度假为一体的高端民宿,其中山居秋暝民宿项目的落地,盘活了村内原有闲置房屋资产,并在2024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丙级民宿。引进欢乐岛项目,推出水上特色项目和直升机空中游览项目,并开通仙岛湖景区直飞百洞峡景区、武汉汉阳直达王英仙岛湖两条低空航线,开启仙岛湖的低空经济新时代。

如今,高山村年接待游客量超4万人次,全村旅游总收入约1800万元,其中村集体旅游年收入为160万元。通过参与旅游相关工作,村民人均从旅游中获得年收入3000元。

服务文化双赋能:从“硬件升级”到“精神富足”

高山村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干部队伍,先后创建“党建七进湾组红色议事厅”“周一窗口”等服务平台,以群众点单、党员接单的方式,就近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创新旅游志愿服务。2023年,高山村设立“旅游驿站”驿站内沙发、饮水机、急救药箱等一应俱全2025新增便民服务箱、休息区等硬件配套设备,配有10余名党员群众志愿者轮流值班,贴心为旅客、村民、执勤交警、环卫工人等提供饮水、休息、旅游咨询等志愿服务五一期间,高山村从湾组农户手中购买新鲜的绿豆,熬煮绿豆汤,并贴心地分为常温和冰冻两种温度,免费提供给游客。同时,为执勤的志愿者、交警等人员准备暖心排骨汤,补充营养。

开设红色幸福食堂。2025年高山村开设“幸福食堂”,为老人提供健康可口的中餐晚餐。创新采用阶梯式定价,70岁以上老人一餐两块钱,70岁以下老人一餐三块钱。高山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吴杜鹃介绍道:“食堂内的消毒柜、冰箱、桌椅等设施都是村干部、党员们自愿捐赠。近期,食堂内还添置象棋、电视、麻将桌等娱乐设施,让幸福食堂成为老人们休闲娱乐的幸福之家

 

“幸福食堂”用餐的向梅说:“现在我每天都来食堂吃饭,花两块钱就能吃到热乎饭菜,孩子们在外地打工也放心,他们还会捐钱给食堂用于日常开销。”

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为高山村外屋骆组理事会会长和“周一窗口”的常驻党员,已经52的老党员骆仁忠自学维修技能,化身“随叫随到”的“百宝箱”为村民提供上门维修服务此外,他发起“五个一”孝德行动,聚焦“一句暖心话、一盆热乎水、一顿合口饭、一时贴身伴、一个长途电”,利用“周一窗口”架起老人与家人的连心桥,用点滴关怀守护温情。

丰富文化娱乐生活。为了推进文旅体融合发展,2024年高山村建成了全市唯一、全省少有的全民健身中心,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可容纳2个标准篮球场,8个羽毛球场、气排球场,16个乒乓球场,体育服务配套设施完备,可兼顾举办全国全省四球专业体育赛事,先后承办了湖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行(阳新仙岛湖站)活动、2025年高山村春节晚会、阳新县王英镇首届职工运动会等活动,丰富村民文体生活,其中高山村村晚也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通过“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让文旅活动成为高山村的一张闪亮名片。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近年来,高山村大力宣传《王英镇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六条措施》,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和村规民约,减少随礼费用,缓解村民压力。此外,高山村持续以“育百里乡风”行动为抓手,通过送“荣誉牌”“积分兑换”“评选先进”等方式,发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常态化管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提升村庄整体形象和精神风貌。至2024年,高山村先后推选出“好婆婆”18名、“好媳妇”11名、“五美家庭”8户、“美丽庭院”11户、“十星级文明户”38户,提升了村民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了讲文明、树新风、重孝道、有活力的新时代农村风貌。

“穷山坳”到“聚宝盆”,高山村以党建为魂,以产业为基,以文化为脉,形成互相联系、互相推动的乡村文化旅游有机结合体,构建文旅农体商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新模式,走出一条“蝶变”之路。(代铭阳 陈承博)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