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网站首页 >首页头条>正文

走进古城读朱子

2025-04-21 14:39 来源:新华网

  八闽大地的北麓,闽江上游的建溪之畔,藏着一座名为建瓯的古城。舒展历史的卷轴,它的辉煌往事跃然纸上。

  福建省的省名,源自福州和建州。而建瓯,便是古建州治所地,有着3000多年的文明史和1800多年的建县史,是福建最早建县的古邑之一。

  建瓯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朱子在这里也留下了诸多印记。岁月流转至今,那些浸润朱子智慧的故事依然在建瓯的街巷间流转生辉。

  今天,让我们循着朱子的足迹漫行城郭,在飞檐翘角与黛瓦流云间,走入朱子的世界。

  建瓯有着悠久且醇厚的文化底蕴。图为建瓯鼓楼(资料图)。新华网发(魏剑生 摄)

  启蒙之地

  建瓯市博物馆南侧,有一片景观雅致的朱子公园。这座占地总面积约3.8万平方米的城市文化公园,包含了朱在亭、一鉴桥、环溪书院、建安郡文化长廊等一众特色建筑。这其中的环溪书院,是当地根据文献记载复刻还原而建。

  建设中的朱子公园(资料图)。新华网发(魏剑生 摄)

  将指针拨回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这一年,朱子的父亲朱松在彼时的建州城南环溪岸上,构筑了一座风雅而幽静的房舍,取名为环溪精舍。房屋于当年秋天落成,时年11岁的朱熹,此后跟随家人在此定居。在这里,朱熹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

  环溪精舍既是朱熹的家,也是他接受私塾教育的学塾。在父亲的帮助下,朱熹经学和诗词修养突飞猛进,为后来的学术成就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绍兴十三年(1143年)三月,朱松因病英年早逝。临终前,朱松嘱咐朱熹拜师胡宪、刘勉之、刘子翚等人。这一年的秋天,朱熹跟随母亲迁往武夷。

  科举印记

  在建瓯老城中心,有一片正在修缮的府学景区,这其中便有正在全力复原的建州贡院。

  绍兴十七年(1147年),18岁的朱熹带着母亲与老师们的期望,回到建州贡院参加州试。

  州试,也叫解试,因在秋天开考,又称秋试。在宋代的科举中,这是通往仕途的第一个重要考试。

  当年,朱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州试。建州贡院的主考官蔡兹评阅其试卷,禁不住赞叹道:吾取中一后生,三篇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

  作为一个硬核学霸,朱熹于州试后的第二年,赴京城临安参加礼部省试,之后又顺利通过殿试,最终以第五甲第九十人的成绩上榜,赐同进士出身,从此走上仕途。

  理学重生

  建瓯市理学文化街区的磨房前路,有一栋名为建安书院的传统建筑。这座有着近800年历史的书院,是在朱熹去世之后,中国用以公开奉祀朱子和传播朱子理学的第一所书院。

  朱熹的一生中,仕宦经历并不长,其余时间皆在游学、讲学、著述。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身陷党争的朱熹与世长辞。

  朱熹死后获得昭雪,谥号为。时光悠悠,转眼到了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宋理宗御书匾额,在建州赐建建安书院,理学在此之后首次以朝廷名义向社会公开传播。

  建安书院明伦堂。新华网发(葛悦月 摄)

  此后的近800年间,建安书院几经兴废。202311月,建瓯市委、市政府为复兴理学名城的文化荣光,在宋代原址上,重建建安书院。

  202410月,建安书院重新对世人开放。

  精神图腾

  在建瓯市的磨房前路,除了建安书院之外,还有两座现代复建的古建筑,与朱子有着极深的渊源。它们便是朱文公祠和五经博士府。

  朱文公祠航拍图。新华网发(葛悦月 摄)

  这三座建筑被当地人称作三朱建筑群,是朱子理学符号的文化象征。

  朱熹对建州有着浓浓的情愫。弥留之际,朱熹嘱咐长房子孙需有一脉在府城落籍。朱熹去世后,他的后人谨遵祖训,世居建瓯,开枝散叶。

  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宋理宗准奏在建州钦建朱文公祠,是为朱子祖庙,开启朱子家祭先河。

  明景泰六年(1455年),朝廷以朱子有功于世,钦授朱熹嫡长九世孙朱梴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并赐建五经博士府,由此开启每年春秋官祭朱子大典。

  五经博士府航拍图。新华网发(林静琦 摄)

  如今的建瓯朱庙朱府,已成为世界朱子后裔和朱氏家族的精神家园和祭祖朝圣之地。

  当晨曦漫过朱子公园的檐角,当暮色浸染三朱建筑群的石阶,那些被岁月打磨的祠堂碑刻、书院匾额,不仅是历史的存档,更是当代人触摸朱子理学精髓的载体。

  建安书院航拍图。新华网发(葛悦月 摄)

  行走在建瓯,朱子文化不再是泛黄的典籍,而是活化于街巷阡陌的一座座建筑实物。如今的建瓯,正以理学名城的姿态续写着与朱子穿越时空的奇妙缘分。

  这座古城展开怀抱,邀请每个到访者成为朱子文化的解读者与传承者,在山水与人文的交响中,聆听跨越时空的智慧回响。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