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令姣 冬日暖阳初照,在河南省镇平县彭营镇新修建的人民广场上,一张张笑脸在村民脸上幸福洋溢;行走在镇平县彭营镇各村居的幽静小径上,一条条乡间小路干净整洁;在彭营镇阡陌纵横的田地里,一株株茁壮成长的麦苗给大地带来了一抹绿色...美丽宜居、产业兴旺、和谐美好的乡村新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开。
今年来,彭营镇人大主席团围绕镇党委、政府要求部署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紧盯难点、重点、堵点,精准发力,持续攻坚,助力路域环境向路域经济延伸,人居环境向美丽乡村延伸,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环境变好所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动“嘴”在前,宣传整治氛围浓。彭营镇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通过微信群、人大之窗、入户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宣传“门前四包”责任及人居环境整治的标准和重要性,提高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知晓度、理解度,增强群众公共环境卫生意识,教育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让群众以主人翁的积极姿态自觉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
动“眼”要明,精细分类纾难题。在环境整治工作中,彭营镇人大联合镇纪委全程参与监督,成立临时监督工作小组,紧盯环境整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处理。对工作机制不畅、群众反映问题未及时有效处理、群众满意率不高等问题,由人大积极梳理问题对策。对于工作责任人推动不力、整治要求标准低、干部工作纪律拖拉散漫等现象,则由镇纪委严肃问责。通过人大、纪委两头抓、问题情况两面理的工作方式,有效解决环境整治专项工作中的难点,用“人民的权利”和“严明的纪律”相结合,助推村容村貌再提升。
动“手”在先,率先垂范强引领。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彭营镇将76名代表按照选区、就近、便于工作的原则划分至19个村带头落实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群众作表率。聚焦路域环境、路肩边沟、植绿补绿、环境卫生等区域,全面开展行动。人大代表深入整治一线靠前指挥,与村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志愿者、群众共拆除闲房危建20余处,规范占道经营110余家,高标准打造集镇文化广场一座;疏浚、加固灌溉渠3条,总长2.5公里;整修、疏通、加固边沟6.7公里;整修路肩4.2公里;新铺柏油路460米;一体打造,一体成型,高标准植绿补绿6000余株;形成共建、共治、共管、共享长效机制,让乡村不断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动“腿”要勤,整治成效要确保。为保证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按标准高效推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人大代表充分发挥监督职责,时刻关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不定期走访调研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查看乡村道路环境、垃圾清运、公共区域及门前屋后卫生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人大代表跟踪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下一步,彭营镇人大将持续跟踪督查,全方位监督推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各项措施落实落地落细,让人大工作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者、参与者、监督者和推动者,不断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再提升,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