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祖国时政 >党政建设>正文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更为主动的精神推进现代化建设

2025-01-20 14:34 来源:《祖国》杂志

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能够创造出一个新型的现代化国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艰辛道路探索的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高度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精神密码,也是其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密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在历史基础上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关键因素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在各个发展领域推进了系统的实践和理论创新。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进现代化建设,做出中国正处在“两个大局”科学判断,以时代问题为导向,准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中国社会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时代问题进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规律性的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更加丰硕,理论更加完善

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意识更为自觉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论断,并以之指导现代化建设实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精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推进自身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结合更为自觉。“教育引导全党在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刻,继续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保持赶考的清醒,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将治党和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看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要素,把党的领导有机地融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体系和整体发展进程,以党的坚强领导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的发展方向,以党的自身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

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开展自身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全面从严治党,以自身建设的主动性带出了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建设局面。中国共产党以更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把自身建成能够担当历史使命的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中央带领全党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双向互动,将鲜活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提升为成熟的理论,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又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成就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保持党勇立时代潮头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性。党中央聚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工作能力、精神状态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通过大刀阔斧的举措,以雷霆万钧之力解决清除了影响党的健康肌体的毒瘤,保持自身的纯洁性。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提升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以自身的建设成就和执政成就增进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能力和光辉形象的现实感知,凝聚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自身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结合更为自觉。中国共产党更注重自身同社会和国家的联系,以自身的先进性建设引领社会建设。中国共产党以严格的内部纪律管控党员干部,改进组织管理,改善政治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优良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党通过政治引领、组织嵌入和资源整合等形式,深化了执政党和社会一体同构新发展模式建构,形成了以自我革命为依托全面推进现代化发展的新形态。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和社会的联系,将其追求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引领全社会的精神世界塑造,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构筑全民族的精神基石,将党的意志全面注入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彰显了中国社会执政党主导的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以先进性政党建设为轴心,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提高对国家治理社会建设的驾驭能力,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形成了强大的党群合力,为现代化建设的路径探索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  

启了主动系统性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模式

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主动、系统地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模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超越了过去的倒逼式、单项式的模式,发展成为主动式、系统性的模式,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更为主动,具有划时代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时代问题为导向,准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围绕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对于中国社会要实现怎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进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规律性的认识,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认识到,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协调推进,任何一个领域发展的滞后都会减弱经济增长驱动力,影响现代化推进的整体进程。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需要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的支撑。中国共产党主动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为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新一轮改革的突出特点是,“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注重理论和实践创新更注重系统性布局和整体推进。

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善抓主要矛盾,善找关键问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具有新特点,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高水平的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与之相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深化改革的布局中,经济体制领域仍旧是改革的重点,发挥着对整体战略全局牵引带动作用。中国共产党以经济体制现代化改革为手点,渐次地推进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破除束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3.开展实践和理论创新的精神更为主动

新时代以来,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从分领域突破向集成突破的历史变革,党在各个领域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的精神更为主动,所取得的改革成就更为丰硕。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党在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的建立和定型,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聚焦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围绕着政府和市场、国家和社会、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展开。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新了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在实践中发展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创新社会主义民主治理理念、理论和模式,建成有机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创新城乡关系理论,建成了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互融的新型城乡关系。

党中央不断地在经济体制的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以全方位激励体制激发市场的内生动力。中国共产党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进一步提升宏观调控能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概念,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长期以来开展宏观调控创新的经验总结,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强调集成式治理,围绕着国家发展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整体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创新了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实现政府和市场的立体协同和双向有效,突破了西方经济学将政府和市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中国共产党不断开展国家治理制度创新,建立了国家和社会之间全过程制度化的联结体系。如何广泛有效地吸纳公众参与国家治理活动是政治和社会层面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一个国家的治理理念和民主实现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协商民主,加强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创新网络民主,有序扩展公民的参与政治活动的范围,畅通公民政治诉求的表达渠道,形成了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民主体系。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推进民主政治的生活化实践化,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建成了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交融在微观和具体的日常治理实践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系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实现途径的探索永不停息。中国式现化发展进程中的民主政治发挥了凝聚公民共识、整合社会资源的作用,激发了全民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推进民主政治的实践创造了处理国家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创新城乡关系理论,建成了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互融的新型城乡关系。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落后的农业国的基础上开启的,该事业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有农业的发展作为强大支撑,处理城乡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举足轻重。中国共产党处理城乡关系从城乡分离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再到当下的城乡融合发展,其理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是对传统城乡关系理论的超越。“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在理论上重新定义了现代化建设中城市和乡村的关系特征,把乡村建设发挥的作用提到了新的高度,开创出一条属于中国的独特的现代化实现道路。

4.主动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战略机遇

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战略机遇期更需要积极作为,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局势提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的战略机遇期”的战略论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的战略判断,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善于把握时局、利用时局的历史主动。今天的世界国际力量对比正在进行深刻调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机遇前所未有,所要面临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党奋斗的姿态保有解决大国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擘画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积极作为,迎难而上,把握战略机遇期这个时间窗口,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党中央带领全党将鲜活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提升为成熟的理论,坚持以“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

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努力塑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把握和创造新的战略机遇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统筹两个大局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建设进程,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结合起来,积极应对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主动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创造新的战略机遇期,从战略机遇的顺应者变为主动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以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解决发展难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已经成为世界格局中重要的一极。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就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着积极作用,是人类社会进步新的希望和机遇。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世界和平的重要维护者,中国共产党的主动作为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合作,在涉及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符合人类社会和平协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历史潮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和响应。2017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同年3月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旗帜,也是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是其实践平台。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其实际行动为推动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米庭乐)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