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 >红色记忆>正文

彭方复:从放牛娃到将军的传奇

2024-12-24 15:07 来源:《祖国》杂志

在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团林湾入口处,一座巍峨的纪念碑静静矗立着,碑上刻有“将军故里”四个大字,石头右侧镶嵌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物身着军装、面容坚毅,透露着一种不凡的气质,他就是这片红色土地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彭方复。

彭方复,1911年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团林村。在革命浪潮影响下,他于1929年投身农民运动,参加农民暴动和赤卫队,展现出不凡的革命热情与坚定信念。

 

1930年,彭方复背着家人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被分在红55纵的医院当看护员。当时医疗条件的艰苦程度难以想象,缺医少药是常态,但为了伤员们的生命,彭方复想尽一切办法。他曾带着战友跑到敌占区,抓了两个比利时传教士当人质,与国民党当局交换医疗物资。这一壮举在红军中被传为佳话,也展现了他的勇敢与机智。面对药物紧缺的问题,他和战友们还自己动手制作出各种“膏、丹、丸、散”,为伤员们提供了宝贵的救治机会。

抗日战争时期,彭方复担任了挺进军卫生部部长等职务。在敌后抗战的艰难岁月里,他面临着重重困难。地区狭小、地瘠民贫、物资保障困难、远离上级、组织不够健全,且敌人经常“扫荡”。然而,彭方复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他加强协调和内外联系,克服重重困难,在短短一年内健全了卫生部,组织成立了可以接收2000人的医院。同时,他还开办了30多人参加的医务训练班,提高了医疗队伍的素质。在晋察冀军区历次反“扫荡”斗争中,他始终坚守岗位,带领着医疗队伍为受伤的战士们提供及时的救治。

解放战争时期,彭方复继续担任北岳军区卫生部部长等职务,先后参加了绥远、石家庄和平津战役。在这些战役中,他认真组织后方医疗和战地救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后勤保障任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彭方复历任军委卫生部医政处处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他积极推动我军卫生医学事业的发展,致力于完善军队医疗体系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彭方复三次赴朝鲜考察志愿军卫生勤务工作,为志愿军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彭方复将军小时候是个放牛娃,后来跟随部队长征,在长征途中,翻雪山、过草地,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和艰险。在一次战斗中,他为了抢救重伤的战士,不幸负伤,一只眼睛失明。”团林村村干部彭书华介绍道。

 

彭方复将军心系家乡生前多次回到家乡,向村民讲述自己的革命经历,激励着家乡的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1985年,彭方复将军向家乡捐建了一座石拱桥,题名“为民桥”,这座桥至今仍在为家乡人民服务。

彭方复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理想的实践,是医者仁心的传承,是民族脊梁的彰显。在革命的洪流中,他不仅是战斗的勇士,更是生命的守护者,他的事迹和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王英镇后人前行的道路。(文/卫贝)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