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维护安全稳定的最前沿、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近年来,兵团第九师额敏垦区公安局水丰派出所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责,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以综合指挥室为“主体”、执法办案队、社区警务室和便民警务站为“侧翼”的警务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综合性战斗实体的作用,通过做精综合指挥室、做强执法办案队、做专社区警务室、做活便民警务站,引领基层警务管理及社会治理向更高水平迈进。
深耕细作基层警务“核心大脑”
面对辖区社会多元发展、治安复杂多变等因素,为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水丰派出所立足实战实效,积极推进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为主体的“核心大脑”建设,充分发挥综合指挥室指挥调度、综合研判、执法监督、视频巡查、综合保障等职能作用,不仅提升了以快速反应为重点的勤务管理能力、以巡防管控为重点的科学统筹能力、以信息处理为重点的汇聚研判能力,也有效落实了“警力跟着警情走、勤务跟着需求走”,实现了执法监督实时化、情报支撑及时化、现场掌控立体化、指挥调度扁平化管理,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升,真正做到指挥更加精准、研判更加高效、协同更加紧密。
夯实主防根基 巩固基础建设
在综合指挥室“核心大脑”的引领下,派出所张开社区警务室、案件办理队和便民警务站“侧翼”,大力推进社区警务与社会综合治理、服务保障大融合,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的末梢作用,积极探索“板凳警务”,组织社区民警辅警下沉社区,说家常、聊安全、话反诈……拉近与居民的距离,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切实理解他们的需求。
持续深入开展入户走访。部分社区中老年人居多,他们白天大多不在家,晚上又不愿被打扰,这使得社区民警常常面临“进不了门、见不到人、说不上话”的困境。民警在走访中发现,大多数群众晚饭后会聚集在小区内凉亭或广场消食遛弯聊天。结合这一特点,民警携带挎包和板凳,主动加入群众的聊天圈,与他们打成一片,有效地拉近了警民之间的距离,让沟通变得顺畅无阻。
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区警务室联合便民警务站全方位、多层次、多轮次开展矛盾纠纷线索摸排,实现早发现早调解,做到小事不拖大,矛盾不升级。民警辅警通过走访群众、召开恳谈会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辖区群众现状,积极摸排辖区群众涉及的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婚恋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获取有效信息线索,准确掌握各类矛盾纠纷和人员动态。对摸排的和接到的矛盾纠纷分门别类,推进多元化解,通过讲法、讲理、讲情,确保矛盾不上交。
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认真开展“九小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安全隐患排查,全面对辖区特种行业及重点行业场所、涉危爆、重点单位、工地工棚、出租房屋等其他治安复杂场所进行安全检查隐患排除,确保了辖区治安态势持续稳定。
加强宣传教育。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平安建设、反恐、反诈、防盗、防火、禁毒、打击网络谣言等宣传,推广反诈APP安装,宣传防范效果明显。部分社区中老年居民众多,大多习惯于方言交流。为此,社区民警辅警巧妙借助这一特色,选派擅长方言的警员,以乡音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社区民警还根据居民需求,灵活开展上门教学与实践活动。不定期邀请禁毒、反恐及特警等各类专业民警为居民授课,课程内容涵盖安全教育、法律普及、安防技能培训等;在广场夜市等特殊时段,通过分发法律宣传册、设立法律咨询站,让法律知识触手可及。
强化打击违法犯罪。始终对违法犯罪行为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加强场所管理和案件查缉,聚焦民生小案,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的突出违法犯罪,有效净化辖区治安环境。为提升打击能力,派出所还精挑细选一批业务能力强、办案水平高的民警组建执法队,不断提升案件办理质效和纠纷警情现场调处率,有效压降案件。
加强巡逻防控。结合社会治安形势,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着力打造“巡防+处突”一体工作模式。采取车巡步巡、隐性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在重点时段开展不间断武装巡逻;在重要节假日期间联合社会力量深入开展步巡,加强辖区内重点部位的巡逻频次,加强夜间巡查,突出显性用警、整体巡控和重点守护,最大限度把警力摆在街面,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下一步,水丰派出所将全面落实“四新”要求,以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抓手,积极推行“派出所主防”工作理念,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为平安师市建设贡献公安力量。(郭勇鸿 李晨)
责任编辑: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