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郑珂 王冰 近日,在河南淅川大石桥乡东湾村的杞柳编织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将杞柳编织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或绿色环保家居用品,这些环保、美观、活灵活现的工艺品将通过物流走向全国各地,部分产品销往国外市场。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为了筑牢丹江水汇入水库的最后一道屏障,淅川农商行紧紧围绕政府“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和绿色发展主线,大力支持荆紫关镇、大石桥乡、老城、仓房等沿江乡镇种植杞柳,对水质进行过滤和净化,同时利用柳条编制工艺品,增加群众收益。
柳编产业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是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淅川农商行结合该县柳编特色产业规划,推出“乡村振兴贷”“惠民贷”“富民贷”等特色信用类贷款,支持杞柳种植编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在农商行300万元资金支持下,在丹江沿岸建成千亩杞柳种植基地,推动建立以柳编为主的全县工美产业联盟,形成“三编”种植、创意研发、加工制造、销售流通、市场服务等为一体的工艺品编织产业链。淅川县豫西柳编工艺品有限公司作为农商行重点支持企业,现已成为荆紫关柳编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全镇种植杞柳340余亩,633户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种植等实现叠加增收,成为全县唯一一个获得出口权的村办企业,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及日本、韩国、德国等海外市场,年创汇200万美元。
截至目前,农商行累计向全县“三编”等指尖产业发放贷款2.3亿元,建成荆紫关、大石桥两大编织基地,支持编织市场主体建立“公司+合作社+织娘”利益联结机制,共吸纳三千多人从事编织等生产加工,带动数十个村集体增收。小小柳条不仅厚植生态屏障、涵养库区水质,还变身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条”。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