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儿女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践行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中华儿女们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基础,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而文化自信与中国精神的背后,是“他们”对学术对专业的奋斗与坚守。中国工程院院士、皮肤病与真菌病学专家廖万清便是众多“他们”中的一员。 院士,是一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更是各自领域里的国之脊梁。
从梅县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 廖万清于1938年出生于新加坡,3岁时回到家乡广东梅县。1956年,18岁的廖万清从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并被保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深造。1961年,廖万清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分配到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工作。 自1982年起,廖万清的研究领域拓展至各类高危人群致病真菌的防治研究;明确中国肾移植、烧伤、放射伤等高危人群真菌带菌谱主要有11属28种;采用针对性防治措施使肾移植病人真菌感染率显著下降。 1985年,廖万清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医学真菌保藏管理中心隐球菌专业实验室,确立了非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分期综合疗法,使非艾滋病隐球菌感染的治愈率从67.5%上升到97.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作为一名军人,廖万清还致力于军队真菌病的防治研究。在自卫反击战中,他研制的复方酮康唑霜、复方奈替芬霜、防霉鞋垫、防癣裤、AB抗菌布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真菌引起的“烂裆”等问题,大大减少了非战斗减员。
1990年,廖万清被总政治部和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上海市“爱国奉献先进个人”、上海市“侨界十杰”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被广东省雁洋公益基金会授予首届“叶剑英”奖,被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授予首届“终身成就奖”。 2009年,廖万清凭借自己扎实的科研实力,和永不言败的意志,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年廖万清70岁。 多年来,廖万清院士承担了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973、军队重大/重点、国家自然重点课题等2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45篇,其中118篇被SCI收录;主编了《真菌病学》《临床隐球菌病学》等专著2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2项。 廖万清院士在我国首次报道了9种致病真菌及新的疾病类型,其中格特隐球菌ITSC型(S8012)已被美国ATCC、比利时BCCM及荷兰菌种保藏中心永久收录保藏,向全世界研究机构供应。 廖万清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及省部级各类成果奖24项;主编《真菌病学》《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等专著9 部,其中《真菌病学》获中国图书奖二等奖。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85篇。
大医精诚下的矢志不渝 廖万清曾言,自己有四个梦想:第一个是入党,第二个是当教授,第三个是当院士,第四个是培养接班人。而这些目标也一直推动着廖万清一路向前,永不言悔。 廖万清从小就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理想。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的招生老师曾问他:“你愿不愿意为国防卫生事业服务?”“我愿意!我就想当医生,为广大军人服务。”廖万清斩钉截铁地回答征服了招生老师,成绩名列前茅的廖万清最终也如愿以偿,进入第四军医大学,实现了当医生的梦想。 大学毕业后,廖万清坚持“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的想法,毅然决然地展开了与“真菌”较量。 中国的真菌病学研究起步晚,发展慢,面临没有专业学科、没有专业教材、没有经验的“三无”局面。然而廖万清却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用自己矢志不渝的斗志,硬生生闯出一条路。 20世纪80年代,随着格特隐球菌S8012的发现,国内隐球菌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为了继续深入科研,廖万清成立了“隐球菌专业实验室”,先后收集了1000多株各种隐球菌致病菌种,成为全国致病隐球菌菌种最全的收藏库。 2010年,“隐球菌专业实验室”改名为“上海市医学真菌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规模和技术手段都得到大幅提升。 在廖万清的带领下,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军队重大项目等一系列重要科研任务,其中多项研究成果已位列国际学术前沿。中国的真菌病学研究在廖万清等前辈学者的开拓下,已经走上一条成熟、快速的发展轨道。 谈及自己的院士荣誉,廖万清表示,评上院士,是得到了国家认可,人民的认可,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来为广大的人民服务。 2019年,81岁的廖万清院士在海军军医大学以座谈会的形式举行了退休仪式?。但耄耋之年的他并没有停下奋斗与就收的脚步,同年3月,廖万清院士工作站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正式挂牌。他开始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对于接班人的培养计划,廖万清院士说,培养接班人是总体的,不是单单一个人,接班人就是优秀青年,鼓励他们努力,要用严格的要求对待他们,希望我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亲自培养的院士。”目前,廖万清院士已经培养博士后4名、博士生28名、硕士生41名、留学生5名。 虽是耄耋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的廖万清院士一直身体力行,从医执教。2022年10月6日,“廖万清院士团队进驻梅州东山医院签约仪式”在东山医院成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廖万清受聘为医院终身名誉院长、首席科学家、皮肤·整形·美容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廖万清院士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家乡,彰显出一名客家儿女对家乡深沉的热爱。 作为一名医生,廖万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作为一名军医,他为国防卫生事业服务,为广大官兵服务;作为一名院士,他做好传帮带,帮助年轻的医生们迅速成长,使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为理想,追求不断,矢志不渝;为事业,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这是廖万清院士的座右铭,也是他人生的写照。从一个乡村贫苦的孩子早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路走来的廖万清在为祖国、为人民、为家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并以卓越的医学成就挺起国之脊梁。 正如廖万清院士一样,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独特而深刻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对中国精神的有力诠释。正是他们共有的国家精神,成为立国之本、兴国之脊、强国之魂,成为新时代的榜样力量!(文:李淑萍)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