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网站首页 >首页头条>正文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化发展成就综述

2024-09-18 15:19 来源:新华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凝聚亿万人民为新中国发展不懈奋斗。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愈走愈宽广,为民族复兴积蕴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人民至上

  20242月,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再次登上舞台。自1958年首演以来,这部北京人艺的看家戏始终经久不衰、一票难求。

  《茶馆》不仅深刻刻画出旧时代的黑暗与痛苦,暗示了新世界对当时民众的迫切性,更以诙谐幽默的京味儿语言展现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和市井生活。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2024714日,乌兰牧骑队员在内蒙古第34届草原那达慕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迈入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代,文艺为人民,是贯穿新中国文艺史的精神脉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读着《创业史》,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心潮澎湃投入建设大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家听着《在希望的田野上》,读着《平凡的世界》,看着《渴望》,满怀热情投入时代洪流;进入新时代,人们在电视剧《大江大河》、电影《流浪地球》中,感悟一个大国的气度与创造。

  75年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文艺创作精品迭出——

  从《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天云山传奇》《庐山恋》,到《黄土地》《秋菊打官司》《甲方乙方》《长津湖》;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白鹿原》,到《繁花》《人世间》《雪山大地》……文艺创作者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一系列精品佳作回应时代主题和人民心声。

  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短缺,194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仅有55个、博物馆21个。2023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6个、博物馆6833个。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到全面展开,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业态迅速兴起。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9515亿元,文化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文化新业态行业带动效应明显。

  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守正创新

  1979年,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在中国西北诞生。编创者们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寻找灵感,将千年前的文化瑰宝编排成动人心弦的舞台作品。

  今年5月,《丝路花雨》迎来了首演45周年。这些年,《丝路花雨》常演常新,将丝路风情与敦煌文化带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展示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远眺北京中轴线上的钟鼓楼与景山(20247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75年来,我国着力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华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薪火相传,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不久前,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59项世界遗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不断拓宽,保护体系逐渐完善,保护成效日益凸显,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目前,我国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较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增加了20多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57个,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与古为新,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别具匠心的考古盲盒、精致可口的文创雪糕……今日之中国,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广受关注,到《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节目创新出圈;从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到支持各地建设非遗工坊6700余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创新创造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

  扬帆出海,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5月,中国与中亚五国领导人长安复携手。在赠送中亚国家元首的礼品中,有一件何尊。透过西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世界更加理解何以中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及亚非拉友好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和深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和文化投资并举的文化走出去,令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

  数据显示,2009年至2021年,我国文化服务进出口规模由177亿美元增长至1244亿美元。《琅琊榜》《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影视剧、网络文学作品在海外收获大量粉丝,海外中文学习人数超25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人数近2亿……文以载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立心铸魂

  金秋时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迎来络绎不绝的观展者。从2021618日开馆以来,接待观众数百万人次。

  这座承载百年峥嵘记忆、彰显新时代恢宏气象的殿堂里,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展板、一张张照片,记录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识。

 

  位于北京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20216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滋养着中华民族心灵家园。

  75年砥砺奋进,75年英雄辈出。

  前三分之二人生用钢枪保卫人民、后三分之一人生用锄头造福人民的开国将军甘祖昌,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石油工人王进喜,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援藏干部孔繁森,用无私的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燃灯校长张桂梅……牺牲、奋斗、创造,从革命年代取义成仁今日事,到改革岁月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再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新中国的英雄模范以实际行动诠释和光大中华民族品格风范。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75年来,我们党始终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立志气、强骨气、筑底气。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对党长期践行的核心价值观进行的科学提炼,为中国精神注入了新能量。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中华大地落地开花,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贯通文脉、彰显自信。

  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壮大网上主流舆论阵地,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培育,深化网络生态治理,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巍然耸立。

  沿着不可逆转的伟大复兴之路踔厉前行,新时代中国饱蘸历史笔墨,挥写中华文化新篇章。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