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2月7日,由新华社记者穆青等人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播发。此后半个多世纪里,穆青精神在媒体人的传承中历久弥新。
7月30日,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要时刻,全国经济媒体负责人学习穆青、增强“四力”培训班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开班。为期5天的学习,带给大家怎样的收获和思考?
河南日报社大河财立方记者段伟朵、王灿、闫文瑞为“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见闻思考。
踏上河南开封兰考这片土地,很多人,尤其是媒体人,总是容易思绪万千。
1966年2月7日,由新华社记者穆青等人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播发,焦裕禄的名字从此传遍千家万户。
此后半个多世纪,焦裕禄精神如同年年盛放的泡桐花,温暖又有力量,守护着兰考的山山水水,生生不息。与此同时,穆青“勿忘人民”的精神内核,在一代又一代媒体人的传承下,历久弥新。
7月30日,全国经济媒体负责人学习穆青、增强“四力”培训班在兰考县开班。培训班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国经济传媒协会、河南省委宣传部承办,来自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的60多位负责人和骨干记者参加。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此次培训意义重大。
流量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穆青?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经济媒体肩负着哪些时代责任?
为期5天的时间里,通过聆听、参观、调研、学习、感悟,培训班的学员们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一)
7月30日,兰考天气格外晴好,蓝天白云下,树冠茂密的“焦桐”在风中轻轻摇曳,学员们坐在“焦桐”下,回顾1963年焦裕禄同志亲手栽植这棵泡桐的初衷。
60余载时光变迁,遍地泡桐不仅挡风压沙,更成了兰考百姓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随后,学员们来到距离“焦桐”不远的地方,一株泡桐同样屹立挺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09年亲手栽下的一棵泡桐树。十几年来,它与“焦桐”共同迎接清晨的第一束阳光、送走傍晚最后一抹晚霞,共同沐浴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共同茁壮成长。
“作为媒体人,我们更应该传承好焦裕禄同志的精神,肩负起宣传焦裕禄精神的使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河北经济日报社副社长苟萍说。
“焦裕禄精神如今在更加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开封日报社财经融媒部主任赵海龙表示。
7月31日晚,全国经济媒体负责人们走进《您好,焦裕禄》课堂,手捧复刻的课本,身着旧日服饰,坐在简朴的木板凳上,时光仿佛倒回过去,那段慷慨激昂的峥嵘岁月仿佛就在眼前……
一个半小时的课程,让学员们对焦裕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暖水壶、酱菜罐子、破洞的藤椅……这些物件带我们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些直击灵魂的叩问,让我反思良多。”西北信息报社副总编辑查正亮表示。
(二)
7月30日下午,培训班的学员们来到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参观“勿忘人民——学习穆青、增强‘四力’”主题展。穆青书房让大家纷纷驻足——这里展出了穆老生前使用的书桌、椅子、书柜以及1000余本藏书。
“开封是弘扬穆青精神、重走穆青路的起点,穆老正是从这里走上了革命道路。如今,‘穆青书房’回到了家乡,在这张书桌上,发生了太多的故事。”随后,穆青同志之子穆晓枫以《子女眼中的穆青精神》为题作专题报告。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穆晓枫表示,穆青精神的内核,是“勿忘人民”。“衷心希望年轻记者们能够像穆老那样,讲好中国故事,写出时代精神,刻画出民族的脊梁,这也是穆青精神的实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