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聚焦地方 >地方名片>正文

河南省镇平县马庄乡:乡村振兴路上的人大“脚步”

2024-06-25 15:08 来源:《祖国》杂志

《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陈垚宇   六月好时节,瓜果正飘香。走进河南省镇平县马庄乡栗扒村西瓜种植大棚内,放眼望去,一个个碧绿的小吊瓜垂挂在茂盛的藤蔓,犹如翡翠,人垂涎欲滴。人大代表与农户们正在忙着采摘西瓜,不一会筐便被塞得满满当当的,构成一幅喜人的丰收画卷……

 

不要小看这小吊瓜个头小,它可是稀罕物由于它吊着生长相比普通西瓜皮更薄甜度更高,还没有吃到嘴里便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咬一口甜津津的叫人欲罢不能,口感很是细腻几乎没有纤维感,就好像冰淇淋一样,只需一口就直接甜上心尖。”大棚负责人县人大代表王喜德自豪地说。

 

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马庄乡人大主席团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组织人大代表下沉一线,深入开展调研视察,充分挖掘丰富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动“一村一品”建设

在马庄乡人大主席团召开的关于乡村振兴工作讨论会上,县人大代表、马庄乡栗扒村党支部书记王喜德提出栗扒村的土壤为,这种土壤土质疏松、透气性好,具有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含糖量的提高,非常适合大规模种植西瓜。马庄乡人大主席团立即针对该建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向乡党委和政府作了汇报,最终决定发展西瓜种植,增加栗扒村集体收入进而带领群众致富。

“说干就干,不拖沓”。马庄乡人大主席团积极组织乡代表、村干部和种植经营能手奔赴外地“取经”,经过反复考察和持续探索,决定按照山东青州成熟稳定的结构模式,种植小吊瓜,采用吊蔓栽培、人工传粉、膜下滴灌等高新技术,一改以往趴地种植的“传统”,让西瓜在空中生长结果。这样的种植方式,既避免西瓜和地面接触生病,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保证了通风透光,而且西瓜的品质也得到了提高,吊蔓种植技术成了瓜农致富的新途径。

如何扩大种植成果,破解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这道难题?马庄乡人大主席团向乡党委和政府建议,通过引导村集体、乡村干部、农户、以土地、资金的方式成立栗扒村大棚种植专业合作社,政府补贴资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入股,村民以土地形式入股,加上其他社会入股,建成占地11243个大棚,走“村社企”一体化的产业发展路子,让西瓜种植更好增加群众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产业振兴。同时,栗扒村党支部成立合作社,村支部书记任合作社理事长,选举董事会、监事会,实施村社一体化运营,采取以“党支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合作社里的每名成员既是股东又是劳动者,极大提高了大家的工作主动性又确保了西瓜的质量产量和销路。经过4年的发展,一个大棚收益在12万元左右,现在43个西瓜大棚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进账”12万元,先后带动周边百余名群众就业。现如今的小吊瓜已经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大产业,带领农户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阔步前行。

与此同时,为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马庄乡人大主席团积极参与中共豫西南机关旧址开馆创建当中,实现将“基因红”转变为“发展红”,促进以“红色旅游+绿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在红色旅游和特色农业上深挖优势资源,奋力打造“千亩烟叶、千亩供港蔬菜、千亩瓜蒌、千亩林果”等特色产业,逐渐探索出一条红绿双色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下一步,马庄乡人大主席团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紧扣发展主题,聚焦乡村产业及各项事业发展,依法履行代表职责,为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注入人大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