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崔国安 崔果 夏夜朦胧,凉风习习。6月11日晚,在河南省新野县上港乡瓦亭陂村的“新野县富斌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内,14名员工正在收获特种食物——“豆虫”。只见他们在晚上8点后,揭开防鸟网,头戴紫外线灯,正一心一意地拣摘豆虫。当豆虫装入器皿快满时,就放入早已准备好的汽车箱内,倒上锯末,让豆虫隐藏在里边,加以保护,防止逃走。至午夜3点左右,专业社的8亩豆虫采摘一遍,筛出锯末,称重装箱,卖给漯河市的收购公司,拉走加工,将这种美味食材送上大众的餐桌。据专业社总经理张富斌介绍,这一夜共采摘豆虫420斤,每斤52元,收入21000元。前来帮助收摘的农户每人每小时收入10元,一夜也获得了近80元的劳务费,公司和务工者都欢欢喜喜,喜获丰收。
“豆虫”是指豆天蛾的幼虫,含有的脂肪量相对较少,但含有的蛋白质比较多,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它还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食用后可为身体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深受食客的欢迎。目前中原地区种植比较少,从“五一”节前到夏末都可收获,每年可种两季,每季可收两茬,效益从每斤300元到30元,相当可观。
张富斌今年63岁,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子,他性情耿直,认准的事非干不可,很少受外界干扰。2022年,他投资4万多元,种植羊肚菌,由于市场原因, 当年仅收回了成本。与此同时,他听说养殖“豆虫”可以收获很大,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同漯河公司签订供种、回收合同,便在自家的责任田内,搭建了钢筋骨架,养起了豆虫,希望有个好收成。2023年,他种植豆虫食物——黄豆较晚,年收入近10万元,这也激励他养殖更多的豆虫。2024年春3月间,他投资2万多元,将自家的16亩地,全部改造为养殖场,雇来两名农民作为管理员,为其管理养殖,每人每月可收入2000元。养殖豆虫是有诀窍的:先种黄豆,待长出大叶时,投放豆虫虫卵,覆盖防鸟网,叶面喷肥、浇水灌溉,地肥时可不用追肥。豆虫生长期为一个多月,赶在早春收获可卖300元每斤,赶在夏季末期,则只能卖30元一斤,收入差别较大。
张富斌还说,他的第二茬豆虫再可收获500多斤,种植的第二季黄豆也枝繁叶茂,一周内可投放虫卵,加强水肥和防鸟管理,开始新的一季收入。每亩收两茬,亩产就是5000多元,仅自家每年就有8万元的收入,是种普通庄稼的5倍以上。村里人看到了他的成功,也决心跟他试一试,找到致富的好门路。
对于2025年的豆虫养殖,他充满了信心:专业社再流转耕地50亩,搭起三层膜,即地膜、腹膜、钢架顶膜,增加温度,春节后即种植黄豆。待3月中下旬放上虫卵,在“五一”前上市,按照市场和保护价收购协议,每斤可以有300元的收入,虽然累了点,但收入是现在的5倍以上。他的技术不错,只待来年实施了。
“相信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张富斌充满希望地说。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