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正文

愿我长城永不凋 栉风沐雨创新业——开国中将丁秋生全体子女纪念父亲诞辰110周年

2023-10-12 14:51 来源:《祖国》杂志

编者按:他是从安源煤矿走出来的红军战士,是战场上勇敢拼杀的“敢死队长”,也是我军战功赫赫的开国将领。在开国上将张爱萍的笔下,他是“好政委”;在革命老区失学孩子的眼中,他是“好爷爷”;在六位子女的心中,他是严肃又慈祥的“好父亲”……他,就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丁秋生。

20231012日,是开国中将丁秋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学习他的崇高品格,《祖国》杂志社特发表丁秋生将军子女撰写的怀念父亲的文章,以示纪念。

今年1012日,是父亲丁秋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虽然父亲离开我们整整28年了,但他严肃又慈祥的目光对子女谆谆的教导永远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父亲生前题诗:“愿我长城永不凋,栉风沐雨创新业。”正是他一生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真实写照。

丁秋生题诗

一、从安源煤矿童工成长为开国中将

1913年,我们的爷爷在父亲出生前几个月,为生活所迫外出谋生,一走便杳无音信,父亲是“背生子”,从未见过生父。1920年,湖南湘乡遭遇大旱,粮食颗粒无收,我们的奶奶只好带着父亲逃荒到300公里外的江西萍乡,家里靠奶奶给人拆洗缝补、父亲捡煤渣为生。1926年,13岁的父亲下矿井当童工在直不起腰、抬不起头的漆黑巷道里,父亲每天挖煤12小时以上,经历数次矿难,死里逃生。

 

《跟随毛委员出安源》详细记述丁秋生从煤矿童工成长为开国中将的历程

父亲当了几年“炭古佬”,迎来了人生重要的转折点。19309月,毛泽东到安源“扩红”,父亲听完毛委员讲演后,当即到“扩红点”报名参军。与父亲相依为命的奶奶死活不同意,把父亲反锁在家中,父亲只好说不去当兵了,下井干了两天活。第三天红军出发的早晨,父亲带着干粮走出家门,望着站在泥泞小路送自己的母亲,想到母亲晚上肯定站在这里等自己回家,禁不住一阵心酸,眼泪夺眶而出,但他不敢回头……父亲这一走就是永别。后来听说,奶奶在父亲走后不久就哭瞎了眼睛,1944年底,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1950年,丁秋生回到老家寻找母亲墓地,未能尽孝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父亲参加了红军一至五次反“围剿”。1934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长征,中央军委成立干部团,陈赓任团长,宋任穷任政委,父亲后任1营政委,负责毛主席等中央首长安全。长征途中父亲带一个连(13连)断后,负责收容伤兵和落伍人员。据父亲回忆,毛主席夫人贺子珍同志经常为父亲和指战员们缝补衣服。父亲跟随毛主席到达延安后,入抗大三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政工训练队长。接着,被任命为军委工程学校政委(未到职),后改任驻15军团巡视员等职。19418月,父亲赴山东抗日前线,先后任八路军115师第1旅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和山东野战军第八师政委。解放战争中,父亲先后任华野3纵、三野22军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任浙江军区副政委、华东军区干部部长、海军北海舰队政委、南京高级步兵学校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378丁秋生入抗大3期学习。

 

19388月,原红十五军团留守延安的同志欢迎徐海东从前线回来,此时丁秋生任驻15军团巡视员。前排左起:沈启贤、任海山、符廷一,中排左起:陈鹤桥、徐兴华、吴克仁、徐海东、丁秋生、余孝礼。

二、参加敢死队的政治委员

父亲从当战士开始,多次参加敢死队,冲锋陷阵,伤痕累累。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第五次反“围剿”中。1934311日,在广昌保卫战中,由于“左”倾冒险主义“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指挥,担任红9军团1441团政委的父亲,带领共产党员组成的敢死队,向广昌城外三溪圩敌阵地发起强攻。由于敌强我弱,装备差距太大,每次冲锋,红军战士伤亡一片。父亲带领剩余队员冲锋时,敌机枪子弹横扫过来,父亲左小臂被打穿,血管被打断,鲜血喷涌而出。紧接着,一发炮弹在他身后爆炸,弹片扎进父亲背部和小腿,使他昏死倒地。闻讯赶来的红14师师长张宗逊立即挑选几名没有负伤的战士组成担架队,昼夜兼程近200公里,把受重伤的父亲送到瑞金中央红色医院时,父亲的血几乎流光,找不到脉搏享有“红军华佗”美誉的傅连璋诊断后揺摇头说:“这个小政委恐怕性命难保。”傅院长亲自手术,取出父亲背部和小腿的部分弹片,又组织多名干部战士献血,把昏迷77夜的父亲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但父亲的左小臂落下终身残疾,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二级残废”。还有一些扎入父亲体内的弹片,在父亲去世火化后,才从骨灰中拣出。

 

瑞金中央红色医院

当年抢救父亲的担架队员和为父亲输血的战友们,大多数牺牲在长征路上。父亲生前常说:“我身上流淌的都是战友们的鲜血,从1934年起,我的生命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烈士、属于革命了。”

 

被傅连璋抢救过的红军将领。上左起:顾作霖、王稼祥,下左起:方强、周以栗、伍中豪、蔡树藩、丁秋生。

三、父亲因何被称为“好政委”?

199514日,父亲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他生前的战友们纷纷撰文悼念纪念文集应该起什么名字好呢?当送到开国上将张爱萍手中时,他挥笔题写六个大字:“好政委丁秋生。”

 

由张爱萍上将题写书名的回忆录《好政委丁秋生》

父亲忠于党、忠于毛主席,无私无畏,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一生政治思想工作的父亲对敌狠、对已和,从不整人,关心爱护和团结同志,充分发挥我军政治工作的优势,与军事主官紧密配合,把部队带成“头等兵团”,“纪律为各军之冠”(陈毅元帅对山东野战军8师的评语)。其部队还被称为“陈毅袖筒里的小老虎”。父亲狠抓部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忆苦思甜等多种方式,提高战士觉悟和改造俘虏兵,培养英模和先进战斗集体,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华东战斗英雄”“洛阳营”营长林茂成。19498月,林茂成在解放舟山群岛大榭岛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

父亲为什么被称为“好政委”呢?举以下几件事例说明:

爱兵如子、忍痛弃女

我们的父母亲是1943年春节在山东沂南县孙祖村结为夫妻的19451月,母亲高波生下大姐,父亲请鲁南军区政治部联络部长胡成放给孩子起名。胡叔叔说就叫“一心”吧,再有孩子就叫“一意”,让他们一心一意跟党走,一心一意干革命。

 

1943年春节,丁秋生与高波在沂南县孙祖村结为夫妻。

 

1948年,丁秋生、高波夫妇和长女丁一心(前右)、次女丁一意(前左)照于济南。

19454月,时任8师兼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的父亲接到命令,率部长途行军奔袭泗水。时任政治部协理员的母亲正在患病,只有抱着大姐骑父亲那匹瘦弱的马才能赶上队伍。而在部队出发的前一天,父亲的通信员任同发因发高烧病倒了,晚上父亲对母亲说:“如果你抱孩子骑马走,小任就得留下,很可能落入敌手,怎么办?”母亲一听就明白了,泪水夺眶而出说:“女儿早产,才两个多月大,这么瘦弱,我怎么舍得下?”在父亲的再三劝说下,身为共产党员的母亲同意把女儿交给老乡抚养。当天晚上,她紧紧搂着女儿彻夜未眠。天刚亮,父母把大姐送到老乡家后,带着部队出发了。父亲派文书小胡牵着他的马去接通信员任同发,烧得迷迷糊糊的小任被叫醒后,听说此事,哭着不肯上马,一定要把大姐抱回来。队伍行军走出几十里,中午在路边休息,一阵马蹄声从后面传来,只见小胡牵着马,气喘吁吁,任同发趴在马背上,用背包带把大姐捆在自己背上,母亲抱过大姐,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指战员们被深深感动,决心保护好这个幼小生命。在父亲一百周年诞辰之际,这段真实事件被改编成电影《好政委丁秋生》。十年来,影片在全网多次被播出。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好政委丁秋生》

心系老区、爱心助教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多次去山东枣庄、临沂等革命老区看望当地人民,用微薄的工资支助6名老区失学的孩子。1994年底,父亲病危时,二儿子丁一平从部队赶回探望,父亲用微弱的声音交代道“枣庄还有一个叫连英的小女孩,是被一户农民收养的弃婴,才上小学,你要继续帮助她。”一平含泪请父亲放心。父亲去世后,小莲英放寒假照旧给丁爷爷来信汇报学习成绩,一平给她回信说:“帮助你的丁爷爷前几天去世了,现在由你的丁叔叔继续帮助你。”后来,莲英大学毕业后光荣参军,后转公安,实现了在天国里的丁爷爷旳夙愿。

 

丁秋生回山东老区时的题词

父亲199514日去世时的月工资为1605元,也是他一生中的最高工资。按照父亲的遗嘱:不能让家乡的孩子们像我那样上不起学,要把全部积蓄留给孩子们。母亲在大姐的陪同下,带着父亲去世后补发的6个月工资和平时的积蓄,共计16000元,专门送到老家湖南湘乡山枣镇,捐给莲花桥小学。这所小学后被湘乡市政府命名为“秋生希望小学”。      

 

丁宁虹与秋生希望小学校长、优秀学生合影。

缅怀烈士、战友情深

1993年,父亲在住院时,抱病写下了回忆录《忆麓水同志》。父亲在文中写道:“从我们相识到他献身,整整三年里,我和麓水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生死相依、同甘共苦。”19451213日,江西萍县籍的老红军、时任山东野战军8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的王麓水,在攻打滕县城的战斗中,胸部中弹,鲜血直流,倒在时任师政治部主任的父亲怀里。牺牲前,他断断续续地说:“老丁,我不行了,我看不到革命的胜利了,要离开你们了,要战斗……胜利……”父亲说:“革命一定会胜利,我一定陪伴你!”王师长听后,从容地闭上双眼……牺牲时,他年仅32岁,被安葬在临沂市苍山县(今兰陵县)文峰山烈士陵园(新中国成立后迁移至临沂华东烈士陵园),这里还埋葬着跟随父亲征战的上千名烈士。父亲生前曾多次到文峰山和临沂华东烈士陵园悼念王麓水和烈士们。

 

王麓水烈士(19131945

父亲临终病危时嘱咐我们,要兑现他的承诺,与王麓水和烈士们长眠在一起,生死永不分离。父亲去世后,我们把他的骨灰撒放在文峰山和他战斗过的地方,实现了父亲生前最大的遗愿。

 

丁秋生()、高波夫妇祭拜战友王麓水师长

四、著书《源泉》轶事

19607月,父亲任新组建的海军北海舰队第一任政治委员,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因积劳成疾和旧伤,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后被批准病休。病情刚有缓解,闲不住的父亲便根据自己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的经历和瓦解敌军的经验,开始写作长篇小说《源泉》。这部小说反映我军基层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详细描述培养部队战斗英雄和改造国民党俘虏兵的过程。

 

丁秋生亲手培养的“华东战斗英雄”林茂成烈士(19241949

 

丁秋生、高波夫妇携长孙女丁汀(丁一亭之女)悼念林茂成烈士。

19649月,小说正式出版发行,稿费为18000元。父亲为答谢帮助整理文稿的曲秘书和帮助修改文稿的著名作家王愿坚,分别给每人4000元。剩下10000,这在当时是笔巨款,父亲决定召开家庭会商量这笔钱的使用。我们6个孩子都说出了自己心仪的东西,但父亲最后的决定是把10000元全部交党费。

 

小说《源泉》

“文化大革命”中,这部小说被“四人帮”贬斥为“大毒草”,父亲也因此遭到冲击和批判,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后来,解放军出版社于19799月和19916月两次再版《源泉》,这部小说当年被总政治部评为“优秀小说”和“连队优秀政治工作教材”,发放到全军各部队的基层单位。

五、 怀念与追思

今日,是父亲110周年诞辰。情思如潮涌,溢满了眼眶,久不能释怀,然而,可以欣慰地告知父亲的是,我们兄弟姐妹6个儿女及第三代6个孙子女如今都安康幸福。

 

全家福(1981拍摄于北京)。前排右起:丁秋生、高波;后排右起(按长幼排序):丁一心、丁一意、丁一亭、丁一平、丁一虹、丁宁虹。

 

全家福(1993拍摄于南京)。前排左起:丁涵、丁汀、吴易灏、丁源;中排左起:丁一虹、丁一亭、丁秋生、高波、丁一平,后排左起:吴卫平、杨更森、丁菁、丁一意、丁一心、丁宁虹、刘宁飞、郭丽雅。

 

2013在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之际,丁家二代、三代和部分工作人员聚会于湖南湘乡。前排左起:王锡良、吴易灏、李莉、丁涵、彭漪微、丁源、丁汀、陈海若、马志业,后排左起:肖灶强、吴卫平、丁宁虹、刘宁飞、丁一意、权红、丁一心、王延、郭丽雅、丁一亭、丁汉莲、丁一平、丁一虹、陈禹江。

 

1989年丁菁(丁一心之女)与爷爷奶奶合影

 

1982年丁源(丁一平之子)和爷爷在一起

 

1990年拍摄于南京苜蓿园。左起:丁涵(丁一意之子)、吴易灏(丁宁虹之子)、丁凌子(丁一虹之女)与爷爷在一起。

父亲在80岁之际深情表述的一段话经常在我们耳畔响起:“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八十了,能活到这把年纪真是想不到的事。我一生经历了20年的战争,身边多少战友倒下了,当年和我一起从安源走出,参加红军的矿工有千人之多,如今只剩两人,我算是屈指可数的幸存者了。今天看到子孙满堂,而且你们个个都很争气,让我十分欣慰。我只要求你们牢牢记住:永远跟党走,为国家兴旺、人民富强而努力奋斗。”

1949年,由孙继先担任司令员父亲担任政委的华东野战军第22军承担了解放舟山群岛打头阵的任务。1950,舟山群岛被解放后,22军军部进驻舟山。195822军改编为舟嵊要塞区。19848,父亲去舟山老部队看望指战员,心有感触,久久不能忘怀,于当年12月在南京家中赋诗一首:

烽火当年威震敌,英雄辈出战皆捷。

再看今朝更春色,传统光大新人接。

碧水苍穹成一统,不尽波涛连天泻。

愿我长城永不凋,栉风沐雨创新业。

 

丁秋生题诗

这首诗表明了父亲退居二线后,仍然时刻关心着部队建设,带领部队勇往直前、再立新功的雄心壮志不减当年。

父亲革命到底的精神是我们的光辉榜样,也是我们为人做事的行为准则,更是我们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指引着我们后来人不忘初心,砥砺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创辉煌!

 

 

丁秋生、高波子女: 丁一心、丁一意、丁一亭

              丁一平、丁一虹、丁宁虹

202310 12

开国中将丁秋生生平简介:

 

开国中将丁秋生 1913.10.12-1995.1.4

19131012日生于湖南湘乡,19308月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营、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大政工训练队队长,中共中央军委工程学校政治委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旅、115师教导第1旅、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8师、华东野战军3纵、第三野战军22军政治委员、宁波市第一任军事管委会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7兵团副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干部部长,海军北海舰队首任政治委员,南京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第四、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514日,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病逝,享年82岁。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