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境内的汉江瀛湖景区(2022年9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陕南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始端,也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汉江的发源地。多年来,为确保“一江清水送京津”,陕南汉江沿线的汉中市、安康市多措并举,关停取缔各类可能造成汉江水质污染的工矿企业和生产活动,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农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使汉江的美丽生态和优良水质得到稳定持久保护。
大国之治,江山为基,水运和国运密切相连。全面深化改革十年来,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湖泊变了模样。
水网建设,国之大事。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实施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代表的129处重大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工程,有力、有效平衡了中国的区域水资源和生产力布局需求。
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施“史上最严环保法”,制修订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等多部相关法律。水有人治,责有人担。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
坚持系统治理,中国江河湖泊面貌近年来实现了根本性改善。2022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升至87.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1.9%。
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华夏画卷正在不断呈现新的精彩。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这是2022年10月17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拍摄的黄河九曲第一湾景色(无人机照片)。作为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近年来,当地采取护湿还水,禁牧还草等生态修复治理措施,全力推动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境内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大国之治,江山为基,水运和国运密切相连。全面深化改革十年来,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湖泊变了模样。
水网建设,国之大事。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实施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代表的129处重大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工程,有力、有效平衡了中国的区域水资源和生产力布局需求。
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施“史上最严环保法”,制修订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等多部相关法律。水有人治,责有人担。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
坚持系统治理,中国江河湖泊面貌近年来实现了根本性改善。2022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升至87.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1.9%。
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华夏画卷正在不断呈现新的精彩。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2022年6月29日拍摄的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大峡谷一角(无人机照片)。
大国之治,江山为基,水运和国运密切相连。全面深化改革十年来,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湖泊变了模样。
水网建设,国之大事。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实施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代表的129处重大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工程,有力、有效平衡了中国的区域水资源和生产力布局需求。
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施“史上最严环保法”,制修订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等多部相关法律。水有人治,责有人担。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
坚持系统治理,中国江河湖泊面貌近年来实现了根本性改善。2022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升至87.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1.9%。
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华夏画卷正在不断呈现新的精彩。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澜沧江流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境内的昂赛大峡谷(2022年6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大国之治,江山为基,水运和国运密切相连。全面深化改革十年来,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湖泊变了模样。
水网建设,国之大事。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实施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代表的129处重大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工程,有力、有效平衡了中国的区域水资源和生产力布局需求。
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施“史上最严环保法”,制修订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等多部相关法律。水有人治,责有人担。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
坚持系统治理,中国江河湖泊面貌近年来实现了根本性改善。2022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升至87.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1.9%。
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华夏画卷正在不断呈现新的精彩。
新华社记者 韩方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