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网站首页 >焦点推荐>正文

冰原海雾中,他们闪耀着光——近距离感受中国极地科考队员的苦辣酸甜

2023-08-14 13:38 来源:新华网

  一个站位、又一个站位……在冰与蓝交织的世界,雪龙2”号搭载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再探世界尽头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作业顺利结束。同在船上,记者得以近距离感受极地科考队员的苦辣酸甜。

  征衣漫卷海浪冰霜,他们是冰原海雾中闪耀的光。

 

726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布放潜标。新华社记者魏弘毅摄

  忘记时间

  大洋科考作业包括数十个站点,每次到站后,需先采集不同深度的海水样本,再对样本进行过滤、测定,得出数据并记录。

  负责相关工作的上海交通大学助理研究员董卉子每站的工作时间从2小时到5小时不等。有时处理完一个站点的水样,下一站马上就到了。董卉子坦言,自己已经忘记了时间,她的自然醒周期已调整到2小时,彻夜不眠是常事。

  有的队员强迫自己清醒,有的队员却在努力入睡。

  谢海翔是雪龙2”号实验室实验员,职能是进行作业协调沟通,保障船上科考设备正常运转及科考作业顺利开展。

  我们每个班的工作时长是确定的。谢海翔告诉记者,实验室有两个组轮流倒班,每组8小时,一天3个班。

  现在是极昼,有时候值完班睡意全无。但再精神,也要强迫自己休息,因为前面等待着我的,还有下一个8小时。

 

  86日,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尾甲板,科考队员在进行箱式沉积物采样作业。新华社记者魏弘毅摄

  笑对一切

  大洋科考作业中,最值得期待也最容易感到失望的,莫过于底栖生物拖网作业。这绝对是件苦差事

  作业过程中,长达十几米的巨大拖网被起重设备吊起,投放至海底。当拖网被捞出时,海底地表淤泥(沉积物)积满网底,科考队员要在寒风刺骨的甲板上,从成吨重的淤泥中慢慢淘洗出可能存在的生物样本。

  由于区域调查的特殊性,淘到最后,一网可能就捞出来几只小虾米。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坤说,大家在甲板上连续工作了两三个小时,浑身被冻透了,还弄了一身泥,就这么点东西,多少有点遗憾。

  但是,再小的生物,也是非常珍贵的样本,这一网总算没白捞。刘坤说,他们已经学会了从微小的海洋生物中,寻找最大的满足。

  这一次,记者跟踪了底栖拖网作业全程。两个小时,捞出了两只虾和一些海蜇,实在算不得丰收。

  记者有些失望,帮忙扫完甲板,收起拍摄设备,对泥浆满身的尾部生物组组长张吉昌道别:我先撤了啊,你们加油!

  再来啊!他将记者的无奈化为此刻的诙谐,在甲板上引起一阵哄笑。

 

  84日,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尾甲板,科考队员在清理、收集底栖生物拖网拖上来的样品。新华社记者魏弘毅摄

  永远热爱

  在大洋科考作业间隙,雪龙2”号政委兼轮机长陈晓东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他穿着带有极地科考标志的衣服走在上海街头。一位老者看到他,眼含殷切,急忙上前:你哪个航次的?

  一交流才知道,这位老者是他久已耳闻但未曾谋面的某航次极地科考的老队员。他们相认的纽带,是绣在套装上的几个字母“CHINARE”,即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的英文缩写。

  只要去过极地,那种情怀就会伴你一生。首席科学家助理孙虎林说。自2011年起,他已经去过4次北极、2次南极。

  731日晚,孙虎林在常规海洋气象观测后,率先发现了本航次航线上的首只北极熊。哎!熊!熊!他激动地摆臂、呼喊,冲到房间拿起相机,狂奔到驾驶台开始拍照。

  虽已看过数十次北极熊,孙虎林说:那些深远和静谧,那些世界尽头的生灵,那些深藏在冰原和海洋中的真知,永远值得我付出最大的热情。

 

这是725日从“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拍摄的北极圈内的浮冰。新华社记者魏弘毅摄

  义无反顾

  大洋科考作业结束,最欣慰的是各项科考作业设备平稳运行,后续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都很优秀。陈清满说。

  陈清满,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综合队队长,曾任雪龙2”号实验室主任。从参加工作开始,不管是参与雪龙2”号的设计、建造、试航和运行,还是参加7次南北极科考,他闻令即动,从没迟疑、懈怠过。

  义无反顾的,不只有他,还有他的家人。陈清满说,每次极地科考报名后,妻子总会帮忙打包出发的行囊,顺便买上几袋他爱吃的零食,让他随船带走。

  回望大洋科考作业全程,义无反顾的故事,从未停止书写。

  大洋队队长陈超,其船舱房间里的书桌上摆着一家三口的照片。在昼夜不停的作业中,那是他的慰藉。

  水手长付耀奎,在寒风中鏖战几小时,刚刚回到房间缓和冻透的身体,听说又有高强度作业,再度披挂上阵。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工程师王颖,在采水作业的公告白板上开辟了一方小空间,每日更新作业结束的倒计时,提醒自己和队友:坚持,再坚持……

 

726日拍摄的底栖生物拖网出水瞬间。新华社记者魏弘毅摄

  那些挥别家人的酸楚,辗转颠簸的疲倦,战风斗雪的劳苦,孤灯滤水的寂寞,都会随着一次次任务的完成而湮没在时间里。但他们采集的每个样本,记录的每个数据,将铺就中国乃至世界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的坦途。

  大洋科考作业结束,而本航次北冰洋科考仍在进行。现在,雪龙2”号已航行至北纬80度以上的冰原,下一阶段的海冰综合调查作业随之展开。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