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杨晨 5月17日上午,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党支部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以及《祖国》杂志社、政府采购信息报、传媒茶话会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北京红色教育基地“京报馆旧址”参观,现场领悟中国新闻界先驱邵飘萍的“铁肩辣笔”精神,回顾党报党刊发展历史,进一步强化党的意识形态阵地意识。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赵健,副会长丁士、黄文夫,监事长宋波等同志参加了这次主题教育践学活动。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魏染胡同的“京报馆旧址”,是《京报》创始人邵飘萍故居,也是《京报》的办公旧址。1984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启动文物腾退,2021年经重新修缮后,作为红色报业博物馆在建党百年之际向社会开放。
《京报》创始人邵飘萍系浙江金华人,近代著名新闻工作者。他创办《京报》,宣传进步思想,反对封建军阀制度,客观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进步思想。他大力提倡“新闻救国”,利用报刊来唤醒人民的觉悟,1925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邵飘萍被反动军阀杀害。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邵飘萍是“一位具有热情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
协会党员同志还在京报馆旧址内参观了红色报业博物馆。这里着重展示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历史和北京地区报业发展的源流脉络、传承和嬗变。包括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期以《新青年》《京报》为代表的大量进步报刊的出现,到建党初期中共中央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周报、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中央苏区出版的《红色中华》等报纸,再到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北京日报》等为代表的北京地区其他报纸的发展情况。
通过参观学习,协会党员同志深刻感受到,我党自诞生以来就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不论是在“白色恐怖”统治的险恶环境下,还是在艰苦卓绝、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从未中断,坚持办刊办报开展革命舆论斗争,为宣传党的政策路线、鼓舞革命斗志,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取得最终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作用。以邵飘萍同志等为代表的中国进步新闻事业的先行者,秉持新闻救国初心,在黑暗旧中国传播马列主义思想,“铁肩辣笔”开拓党的新闻宣传事业,不怕牺牲抨击揭露敌人,永远值得后人学习、传承,激励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