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正文

送别老红军!万海峰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

2023-04-12 15:06 来源:《祖国》杂志

《祖国》杂志宋志娇   410日上午,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10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北京卫戍区朝阳第七退休干部休养所正大军区职离休干部,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成都军区政治委员万海峰上将的遗体送别仪式在这里举行。大礼堂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横幅“沉痛悼念万海峰同志”,横幅下方是万海峰同志的遗像。万海峰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送别仪式现场 郭海鹏

万海峰同志的亲友及首都各界人士代表千余人参加了送别仪式。

送别仪式现场 郭海鹏

沉痛送别万海峰上将 李晓沪

李德生上将子女李远征、李雅雅、李晓沪、陈南征,李德生上将原秘书张文炯以及《祖国》杂志社常务理事单秀法、社长龚泓铭、执行社长兼总编辑程四化、编委兼新媒体中心主任宋志娇一行前往八宝山送别万海峰上将。万海峰上将生前非常关心和支持《祖国》杂志社工作,多次参加《祖国》杂志社举办的青少年爱国教育和社会公益活动,并对《祖国》杂志社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20197月,万海峰上将接受《祖国》杂志采访。

《祖国》杂志社全体同仁深切缅怀万海峰上将!万老一路走好!

万海峰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成都军区政治委员万海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33111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万海峰同志,19209月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万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饱受苦难,青少年时期自觉接受进步思想。19337月年仅13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万海峰同志担任鄂豫皖苏区红军第二十八军勤务员,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敌后游击战争,特别是在敌军的大规模“清剿”中,他随部队采野果、挖藤根,打土豪、救百姓,无惧生死,勇猛果敢,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万海峰同志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警卫员、江南指挥部参谋,苏中军区第四纵队七团二营营长、靖江县警卫团副团长,第三军分区教导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等职。其间,他先后参加黄桥战役、巧取石家岱、缪湾阻击战、奔袭靖江城、突袭八圩港等战役战斗,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积极贡献。任第四纵队七团二营营长期间,他带领部队参加讨伐伪军李长江部战斗,三天内两战两捷,歼敌600余人,出色完成作战任务。任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教导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期间,为部队培养输送基层军事指挥、文化宣传等干部近千人。

解放战争时期,万海峰同志历任华中野战军第六师、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六纵队十八师五十四团副团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七十二师二一六团团长等职。从苏中七战七捷、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到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万海峰同志不同程度参加了华东野战军大多数重大战役战斗。任作战科科长期间,他主动深入前沿侦察敌情,精心研提作战部署建议,先后参加了苏中战役和莱芜战役。任第五十四团副团长期间,他率部参加孟良崮战役,出色完成攻占垛庄、夺取540高地等战斗任务;在淝河口阻击战中,他主动请缨,率领加强营以伤亡不到10人的代价,与敌一个加强团周旋激战整日,坚决将敌拖在淝河口以北并给予大量杀伤,被全师作为典型战例推广学习。任第二一六团团长期间,他率团参加渡江战役,入南京后又带领部队担负警备任务,为维护南京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莱芜战役后(左起:万海峰、王义勋、黄文、陈履仁)

1949年,渡江前于蚌埠留影。后排左二为万海峰。

新中国成立后至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万海峰同志历任第二十四军七十师参谋长、七十一师副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司令部炮兵室主任、第七十二师师长等职。19529月万海峰同志随部队入朝参战,经常率领师、团炮兵指挥员开展现地勘察,扎实组织炮兵干部分批轮训,周密灵活配置使用炮兵力量,多次指挥高炮击落、击伤敌军飞机,指导部队创造了步炮协同攻占美军一个连阵地的范例,为志愿军胜利完成夏季反击战役发挥了重要作用。19547月,万海峰同志任志愿军第二十四军七十二师师长,率部继续在朝鲜执行海岸防务任务,并帮助当地人民重建家园,所在师驻地城山里被评为朝鲜“生产模范”地区,个人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二级国旗勋章。19558月自朝鲜回国后,万海峰同志入军事学院学习。

万海峰(右)在朝鲜战场

19599月至19724月,万海峰同志历任第二十四军七十二师师长,第二十四军副军长、军长等职。任第七十二师师长期间,他带领全师官兵克服恶劣天气和地质环境影响,在渤海滩开垦农场,实现当年开荒、次年收益。“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奉命组成军代表小组进驻国务院内务部(民政部前身)执行“军管”任务,悉心保护了一大批老干部,在困难复杂的环境下保证了内务部工作正常运转,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肯定和表扬;此外,还与夫人赵政同志收留安置了16名父母受到迫害、无依无靠的老干部子女。任第二十四军军长期间,他率领部队由唐山移防至承德,周密组织新防区勘察,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积极推开冬季野营训练,锻炼提高了部队寒区作战能力。

19725月至19829月,万海峰同志历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等职。他按照分工认真组织指导部队训练,严格加强行政管理,公道正派推荐使用干部,稳妥解决了原总后勤部太原办事处千余名干部安置难题。19767月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他主动请缨参加抗震救灾组织指挥工作,深入城区排查灾情,团结协调各方力量,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林彪和“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他负责军区审干和落实干部政策工作,严格执行党中央确定的原则和政策,坚持实事求是、秉公办事,赢得广泛赞誉。

19769月,唐山“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部分领导同志在指挥所前合影。右二为万海峰。

198210月,万海峰同志任成都军区政治委员。他三年内两次入藏,走遍军区所属作战师、军分区和边防团以及边远散基层单位,想方设法为驻墨脱部队新建营房,制定驻藏干部定期轮换制度,协调放宽驻藏干部家属随军条件,有效解决驻藏部队面临的紧迫难题;狠抓党的政策落实,认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全区5300余名同志平反,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指挥部队积极协助地方政府维护社会秩序,圆满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注重加强部队全面建设,顺利完成原成都、昆明军区合并后精简整编任务,持续推动学习弘扬“老山精神”“老西藏精神”,总结提出“六个基础”经验做法,为探索加强基层建设提供重要参考;注重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支援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经验做法在全国“双拥”先进代表大会上作了介绍。

1986年,万海峰和李德生在成都。

19904月,万海峰同志退出军队领导岗位后,仍然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作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多次深入川滇边区开展调查研究,撰写的多篇调查报告在中央顾问委员会内部刊物上发表。他多年奔波助力革命老区“红军小学”建设,多次给大学生及青少年作革命传统报告,热心资助一名下岗职工子女从初中到大学的学杂费用。他积极关心帮助住所附近的群众,家庭多次被社区评为“五好文明家庭”。19987月离职休养。

1995年,万海峰(左四)在当年放牛故居前与儿时牧童交谈。

万海峰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党的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受邀列席党的十四大至二十大。1955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88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8321日,中央军委座谈会同志的合影(局部)。前排左一为万海峰。

90年的革命生涯中,万海峰同志始终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奉献了毕生精力。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矢志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他政治敏锐性强、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指示,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旗帜鲜明。他智勇双全,身经百战,带领和指挥部队打了许多硬仗恶仗,具有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他政治工作经验丰富,重视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和军政军民团结,善于抓大事、抓全局、抓创新,是能文能武、有勇有谋的优秀将领。他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私事服从公事、家务服从军务”是他一贯坚持的原则,“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他的执着追求和誓愿。他一身正气,襟怀坦荡,关心同志,爱护千部,在群众中拥有很高的威望。他作风扎实,严谨细致,对工作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病重住院期间,仍然关心着国家大事和军队建设。他生活简朴,清正廉洁,从不搞特殊,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保持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红军本色,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2006年,万海峰与夫人赵政在家乡光山与希望小学学生合影。

万海峰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党失去了一位优秀党员,使我军失去了一名忠诚战士。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革命精神、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万海峰同志永垂不朽!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