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还在持续加深。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0时,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我国老年人口已超过世界上除了四个国家(中、印、美、印尼)之外各国人口数。进入老龄化社会,不仅要重视老有所养问题,而且要重视老有所为问题。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指出,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事实上,我国老年人口是一笔巨大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我们应该重视这一资源,重视老有所为,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
老有所为的光辉榜样
古往今来,我国都有许多老年人老有所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的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越来越高,老有所为的人越来越多。在我认识的良师益友中就有多位老有所为的榜样。下面仅略举一二。
任玉岭,1938年10月出生,河南遂平县人。从1960年南开大学提前毕业留校任教,至今63年,先后在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等部门从事科研和科技管理工作,曾任中国星火总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味精技术公司董事长,并在沿海开放城市北海任副市长。他是全国政协第八届委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中华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协会主席。在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期间,他建言之多、影响之大,被媒体称之为“任玉岭现象”,并被媒体评为九位“总理高参”之一,十大书法家之一,改革开放智库四十人之一,中国发展50人之一,30位对中国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专家和领导之一。人们在他家中看到一个十分精致的荣誉匾牌,其内容是“感谢任玉岭同志为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做出的突出贡献”。由此可见任玉岭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被国内15所大学聘为教授,被50种杂志聘为主编、顾问或编委。“任玉岭现象”之所以成为一种现象,在于他身上浓缩了不少代表与委员的特点,第一,对国家和民族高度负责;第二,言论大胆、开放,又深具建设性。任玉岭是以坦诚建言,发群众之所欲发,言他人所未敢言,而不断成为“两会”的焦点人物。自2005年媒体爆出“任玉岭现象”以来,星移斗转16年,他一如既往,每年都要走20—25个省市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因而“任玉岭现象”持续存在,而且不断发扬光大,光彩照人,庇荫天下,造福民众。这里仅凭我看到的报道和了解到的情况,回顾一下任玉岭2021年(截至10月20日)这一年中所做的工作:
(一)出版的书籍有:
1、《任玉岭书法对联一百幅》;
2、《初心如磐——任玉岭习字集》(澳门出版);
3、《任玉岭:只为呼声成政声》(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4、《任玉岭头条演讲集》(中华文献出版);
5、以总、主编名义出版有《传承红色基因 复兴华页伟业——中国共产党百年庆典诗书画专辑》(华文出版社);
6、为《创新人才培养》撰文《专博结合方可创新异》;
7、为《文化红利》一书撰写前言;
8、同四任书协主席一起出版了《中国书法五圣手》一书;
9、同现任书协主席孙晓云一起出版了国礼佳作《中国文化新辉煌》一书。
(二)网上关于任玉岭书法的长篇报道有:
1、全球艺术名家功勋人物——著名书法大师任玉岭;
2、全国艺术楷模任玉岭;
3、艺贯古今 臻于至善——文旅推荐艺术名家任玉岭;
4、任玉岭书法献礼建党一百周年——习近平用典及语录;
5、《共和国第一部书法大红袍》作者任玉岭先生2021新春贺岁送百福;
6、走向世界的任玉岭书法与中国瓷器;
7、功勋艺术家任玉岭——国社艺术官网;
8、《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2021艺术楷模巡回展播——任玉岭;
9、勇担国际传播使命,讲好中国故事——任玉岭;
10、任玉岭《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中国当代艺术名家。
(三)创作发表的诗歌有:
1、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创作了长诗,《伟大不平凡的100年——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而作》,并发表了由他本人朗诵的视频及五位朗诵名家朗诵该诗的视频;
2、为推动革命老区发展,他根据自己的考察和调研推出了一百红县颂,已经在100多个网站同时发表60多首。如《颂金寨》《颂罗山》《颂宁都》《颂蓬溪》《颂琼海》《颂确山》《颂上杭》《颂万安》《颂武乡》《颂于都》《颂红安》《颂桑植》《颂修水》《颂松潘》《颂米脂》《颂长兴》。
(四)带队调查研究:
1、以浙江之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身份率团专家学者16人对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概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被《经济参考报》发表;
2、以浙江之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身份率团专家学者15人对湖州绿色经济发展概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被《经济参考报》发表;
3、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名义,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对职业技术教育进行考察。
(五)文化展馆建设:
任玉岭曾应社会的要求在北京昌平、河南信阳、厦门翔安捐献收藏及自创作品建起了三个《任玉岭收藏及作品展览馆》。为了满足地方群众的请求,他又于2021年对以下三个新馆做了三件事:
1、为浙江长兴《任玉岭收藏及作品展览馆》完善提升,追补作品21幅;
2、为位于河北雄安的《任玉岭收藏及作品展览馆》扩建捐资10万元;
3、为陕西渭南《领袖诗词语录——任玉岭书法展览馆》建设提供作品160幅。
(六)出席的会议、论坛及发言有:
1、中国经济必将在2021年逆势飘红——在深圳创新大会的发言;
2、抓住逆势增长的形势和机遇,搞好企业的转型和升级——在2021中国产业互联网峰会的讲话;
3、砀山县乡村振兴前途无量——在砀山梨花节论坛上的讲话;
4、弘扬德孝传统 凝聚文化支撑——在河北易县参加德孝文化论坛的讲话;
5、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上海健康产业高峰论坛的讲话;
6、教育该怎样回答“钱学森之问”?——在《教育3.0》论坛的讲话;
7、搞好国际交流,传播好中国文化和特色——在北京长城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启动仪式的讲话;
8、中国现代化必须有农村发展和儿童工作的现代化——在北京饭店金厅“关心农村、关爱儿童”大会上的讲话;
9、弘扬真善美 抵制假丑恶——在美育教育论坛的讲话;
10、“没有全民的健康就不会有全面小康”——在上海大健康会的讲话;
11、西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解决好三个问题——在攀枝花西部基础教育高质量论坛讲话;
12、城市更新一定要坚持人民利益为中心——在新疆乌鲁木齐城市更新会上的讲话;
13、中小学文化教育需突出重点、紧握抓手——在西宁中小学教育论坛的讲话;
14、农村电商播音员的培训是搞好经济内循环的需要和乡村振兴的使然——在农村电商播音员培训新闻发布会的讲话;
15、让丰收节成为提振乡村振兴的动能和抓手——在信阳中国农民丰收节上的发言;
16、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六条经验——在广州的讲话;
17、用好我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好经验,促进金融科技创辉煌——在海南博鳌金融科技创新论坛讲话;
18、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和确保粮食安全——在北京绿色发展与保粮食安全论坛讲话;
19、老人健康事业面临的挑战和曙光——在郑州乐龄健康工程论坛讲话;
20、对推进大健康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在深圳大健康会议的讲话。
不到一年,九个多月中能做这么多工作,有这么多成就,不要说是八十三岁的耄耋老人,就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也难能可贵,实属罕见。事实证明,老年人不仅可以工作,而且可以创造辉煌成就,作出独特贡献。
我国老有所为的专家学者还有许多,高放教授就是其中一位。高放,福建长乐人,1927年出生,2018年仙逝,享年91岁。1950——201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68年(中国人民大学停办期间,1973-1978年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执教)。高放是著名学者,政治学家、共运史学家、马克思主义学家、社会主义学家。1983年被评为教授(也是全国国际共运史专业的第一个教授、第一个博士生导师);2009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授予荣誉一级教授称号;2017年被中国人民大学列为学术大师;在学术界被誉为“思想高度解放”的学者。高放同志是我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科和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在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教学与研究领域成就斐然。1993年以来,六家出版社先后出版《高放文集》9本,撰写、主编、参与编写论著45部,个人成果约500万字。高放同志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同时担任全国党政军民四个系统三十多所高等院校、党校的兼职教授或讲座教授,讲学足迹遍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及台湾香港地区,团结和凝聚全国高校的老中青学者,推动和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教学和研究的繁荣与发展。直到2017年最后一位博士研究生毕业,他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工作第一线,培养博士研究生18名,桃李满天下。高放同志一贯秉持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与时俱进的品格,敢言直言,追求真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把“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改革开放之后,高放同志独立钻研,深入思考,勇于探索,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和见解。高放教授一生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春风化雨,潜心育人,知识渊博,造诣精深,治学严谨,著作等身。“老骥伏枥期盼青春永驻,烈士暮年唯思昂然奋起,尽心培育桃李,竭智求索真理。”耄耋之年的高放说,这是他有生之年的夙愿至理。
任玉岭研究员、高放教授是老有所为的杰出代表,也是全国老年人学习的光辉榜样。全国老年人、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都能老有所为,各尽所能,既有利于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丰富老年生活,增进老年健康。
老有所为的科学依据和事实证明
老有所为有其生理基础和科学依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智力一般有三个特点:
一是变化不同步。老年人智力的不同方面变化是不同步的,有的减退得早些,有的晚些;有的减退得快些,有的慢些。笼统地说老年人的智力衰退了,那是不确切的,应该具体状况具体分析。
二是个体差异大。因为智力受很多因素影响,人们生理上的老龄化与心理上的老龄化往往不是同步的,因此,不同老年人之间智力水平不会一样,有很多老年人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智力不减当年,到晚年仍能获得富有创造性的成就。
三是具有可塑性和潜能。国内外研究都证实这一点,如果采取适当的训练措施,可延缓或减轻老年人智力衰退,甚至还可以使其得到改善,因为人的大脑有潜能可挖掘。
据美国医学界有关资料证明,人进入老年后,智力一般并不同步衰退。西雅图市夏叶博士经过二十一年对三千人的考察,证明大多数老年人到八十岁还可以不发生显著变化。美国老年研究所曾作过一次对人体大脑扫描观察,证明健康老年人的头脑有和健康青年人的头脑同样活跃的效率。有人对十六世纪后欧美出现的四百名杰出人物的寿命作过一次调查,发现他们的平均年龄达79岁,其中大量的是用脑的科学家、发明家,如巴甫洛夫87岁,爱迪生85岁,牛顿85岁,瓦特83岁。[3]现在随着经济和医学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越来越高,知识分子和脑力劳动者越来越多,能够老有所为的人必然越来越多。这是一笔巨大的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应该充分利用,充分发挥老年人才的作用。
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院长认为,老年人的大脑比人们普遍认为的更具可塑性。在这个年龄,大脑左右半球的相互作用变得和谐,这扩大了我们的创作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在 60 岁以上的人中,您可以找到许多刚刚开始创作活动的人物。
当然,大脑不再像年轻时那么快了。然而,它赢得了灵活性。这就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并且较少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 人类智力活动的高峰出现在大约 70 岁时,此时大脑开始全力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中髓磷脂的数量会增加,这是一种促进神经元之间信号快速传递的物质。因此,与平均水平相比,智力提高了 300%。
而这种物质的活跃生产高峰落在 60-80 岁。同样有趣的是,60 年后,一个人可以同时使用 2 个半球。这使您可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蒙特利尔大学的 Monchi Uri 教授认为,老年人的大脑会选择能量消耗最少的路径,切断不必要的部分,只留下解决问题的正确选项。他们进行了一项有不同年龄组参与的研究。年轻人在通过测试时很困惑,而60岁以上的人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60-80岁大脑的特征。他们真的很乐观。
老年人大脑的特征。1. 大脑的神经元不会像周围的每个人所说的那样死亡。 如果一个人不从事脑力劳动,他们之间的联系就会消失。2. 信息泛滥导致心不在焉、健忘。因此,你不需要把你的一生都集中在不必要的琐事上。3. 从60岁开始,一个人在做决定时,不会像年轻人一样使用一个半球,而是同时使用两个半球。
美国一项大型研究发现:一个人最有生产力的年龄是 60到70岁;人类生产力第二高的阶段是 70至80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古今中外的不少老年人,不仅能保持较高的智力水平,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创造力,“大器晚成”或老有所成的事例不胜枚举:德国的恩格斯,整理马克思遗稿出版《资本论》第二卷时65岁,出版《资本论》第三卷时74岁;歌德81岁时写完巨著《浮士德》;美国的爱迪生,81岁时取得第1033次的发明专利;西方哲学家罗素在73岁完成了《西方哲学》名著,93岁又完成了自传一、二、三卷;著名的黑人作家杜皮依斯87岁高龄时,才开始写长篇小说《黑色火焰》三部曲,到90岁全部完成;法国的亚历山大热尼奥103岁时还在从事科学研究;希腊的索福克勒斯100岁时完成悲剧《奥狄浦斯王》,如此等等,足以为证。事实上,我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在青年、中年直到老年时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作出了重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截止2020年为35人,获奖年龄全部在60岁以上,其中64岁1人,70——79岁6人,80——89岁22人,90——95岁6人,他们无疑都是老有所为的光辉榜样。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证明,60岁之后的老年人中有不少杰出人才,是不可忽视的人才资源。老有所为是老龄化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老有所为的观念更新和政策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要积极看待老年人,老年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要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要发挥老年人优良品行在家庭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对社会成员的言传身教作用,发挥老年人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发挥老年人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作用。我国有2.6亿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有1/10的老年人做到老有所为,那就有2600万老年人资源,如果有1%的人是人才,那就有260万老年人才,把这么多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会发挥巨大作用,对国家、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自己都是极为有利、极有价值的事情。为了充分调动老年人老有所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里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一、转变观念,创造老有所为的主观条件。
1、树立老年人口有多种优势和巨大潜能的观念。进入老年,人的器官老化,体力下降,但是智力并不一定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许多老年人的智力还可以提升。因而老年人在具有某些劣势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的优势,要唯物辩证地认识老年人的优势和劣势,让老年人老有所为,发挥余热。有学者认为,老年人有五大优势:一是知识经验和智能优势,老年人在知识、经验和智能等方面具有一般中青年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二是思想政治素质优势,老年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经历了无数的政治考验,在长期的磨砺中,不追求名利、身份、地位之类的东西,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服务。三是人力成本优势,老年人的人力成本相对较低,收效快而高。四是创造力的优势,古今中外不少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创造力,郑板桥晚年达到艺术高峰,齐白石90多岁达到艺术高峰。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晚年把他们创建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推向了光辉顶点。五是心理品质、人格威望优势,其言行举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中青年难以替代的。还有学者认为,老年人具有十大优势:更聪明,更坚强,更具实力,爱得更深,更有个性,更具有利他主义精神,更有滋味,世界更开阔,干劲更大,更具有精神活力。不管是五大优势,还是十大优势,总之应该充分认识和发挥老年人的优势。不要把老年人看成是包袱、负担,而要看成是财富、资源。老年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扬长避短,老当益壮,老有所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活得更有作为,更加充实,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力求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树立老年人口是重要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观念。老年人口是社会的重要群体,是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力量,要认识到老年人口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要适时调整老年人口及相关政策的年龄界限,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和建设的积极性,让老年人分享社会发展成果。老年人不仅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大半生,创造了重要的价值;还存在巨大的智力潜能和优势,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长久以来,社会的认知、政策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对老年人的保障、服务方面。一说老人,总让人想到纯粹的消费者和供养者,而经常忽略对老年人参与发展的努力和贡献。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推进,老年人越来越能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群体,向后代、向社会赓续他们的知识、技能、文化、精神,创造属于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充分认识和利用老年人这一宝贵财富,既有需要,也有可能;既是社会和家庭的客观需要,也是老年人自己的主观需要;既有利于社会和家庭,也有利于老年人自己。特蕾莎修女说过:“孤独和不被需要的感觉是最悲惨的贫困。”人年纪大了,最害怕的不是老去,而是老无所用。对老人来说,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但只要自己还有用,还能发挥余热,生活就依然有奔头有意义。生活中,很多儿女们都觉得,让老人们安享晚年,就是让他们“享福”,什么也不让他们干。可老人不是没有自理能力的婴儿,也不是“什么都不会”的废物。你表现出来的“废物式”养老,是对他们最大的羞辱。
二、出台政策,创造老有所为的客观条件。
1、发展老年文化,形成老有所为的社会氛围。老年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出台政策建立“老有所为”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全社会都要认识到,为社会做贡献不分年龄大小,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在“老有所为”方面应当做到管理有组织、活动有计划、保障有经费。各老年群体管理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建立老年人人才数据库,在财务预算中设立专门资金。重视典型带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习引导的过程中,运用典型人物来带动老年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引导老年人人尽其才,发挥余热。
2、重视老有所学,提升老有所为的智力条件。现代是知识爆炸、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终身教育,学习是终身学习。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中央政治局和各级党委领导同志还坚持不断学习。老年人要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坚持终身学习,通过学习助力老有所为。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但同时,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根据最新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有将近2亿老人没接触过网络。在这个逐渐网络化的时代里,没接触过网络,无疑意味着被抛弃。可真的是这些老人不愿意学么?曾有一项老人学习智能化的调查表示:近八成老人愿意学,而九成以上年轻人不愿耐心教老人。 “废物式养老”,正在毁掉大量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塞缪尔厄尔曼说:“岁月让人衰老,但如果失去激情,灵魂也会苍老。”年龄老不是真的老,人真正的老,是服老。废物式养老,剥夺了老人们和年龄对抗的自由。人不该活在年龄的枷锁里,老年人也可以是人群中最闪亮的星。老年人照样可以活得异常精彩!老年人完全可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年人不仅仅是被服务者,他们也可以成为服务的提供者:一位医务工作者在退休后可以选择服务社区,一位厨艺高手可以到饭堂一展所长,一位擅长书画之人可以在社区学堂教人书法……在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的过程中,为老年人的参与提供便利可及的渠道和机会,他们就能够老有所为,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要办好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老年学习、活动场所。“以老年大学为平台,结合老年文化、老年人健康,使老年人的学习、教育制度化,为老年人学习科学技术、健康知识、文学艺术等创造条件,使广大老年人有机会陶冶情操、激发潜能、提升素质,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奉献中感受幸福。”
3、激发老年潜能,创造老有所为的实际绩效。老年人具有优势和潜能,能够老有所为、大器晚成。然而,老年人的优势和潜能,只是一种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把潜能变成动能,把优势变成实绩,还需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让老年人有参政议政的机会,有施展才能的平台,有做文章、出主意的题目和项目。例如,我国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时,在制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时,国家和地方在作出重大决策时,都坚持问计于民、集思广益,发动群众建言献策,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收到大量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建议,其中老年人是一个积极参与建言的重要群体。《老年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革命、建设的经验”。老同志是一支成熟的经过多年实践锻炼,无需再行投资培养就可利用的智力大军。他们积累的知识既是过去的,也有现在的,而且是具有连续性的。他们积累的经验,处事的方法,积极的心态,扎实的作风,负责的精神,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在某些方面有着年轻人不可取代的作用。老年领导者可为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为两个文明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老年教育工作者可以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兴教办学育才,为提高我国人口综合素质贡献力量。老年科技工作者可继续通过总结经验,为科学研究和高科技的发展,为中华复兴继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老年卫生工作者可以以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著书立说,进行医疗咨询,为实现社会健康老龄化服务。老年文化体育工作者,可以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为增强人们的文化与身体素质,为培养年轻一代振兴中华民族的文化体育事业起组织、指导和顾问作用。老英雄、老模范、老年思想政治工作者可参加关心下一代的组织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道德传统教育,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还可参与各项社会活动,诸如: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参加社会团体组织的活动;参与书画活动;支持与扶持家庭养殖种植、科技扶贫、文艺宣传、治安联防;还有组织调查走访,勤于笔耕,撰写史实、专著,写回忆录,进行文学创作等等。或抚琴吟诗,或游览景点,或结交忘年,或打球上网,一切随缘乐,活出自我来,享受每一天!根据山东省威海市2018年的一份调查报告,在全市41万老年人口中,约有70%都是低龄健康老人,他们中许多人有知识、有经验、有潜力、有热情,也有很好的劳动习惯,不愿意赋闲在家,渴望发挥余热,多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老有所为”已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需要。但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良好愿望与缺乏参与平台的矛盾比较突出。调研显示,该市80%以上的离退休老干部渴望晚年发挥余热,但付诸实践的不足30%。[15]由此可见,老有所为的潜能还很大,还需要为老有所为创造社会条件,把老有所为的巨大潜能变为实际行动和实际贡献。
4、完善退休制度,提供老有所为的更多时间。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男60岁、女55岁(干部)、50岁(职工)退休的制度,现在正在逐步推迟退休年龄,到65岁退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五规划要求,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退休制度可以规定一定的年龄,但是不要一刀切,要区别对待。主要是对脑力劳动者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只要身体健康、单位需要、本人自愿,应该允许适当推迟退休年龄。
5、完善职称评聘制度,拓展老有所为的更大空间。以往的职称评聘制度往往有单位级别的限制、年龄的限制,退休之后就不再评聘职称。对退休人员,真正退休、不再工作的人员当然不再评聘职称;对于退而不休、有充分证据证明继续工作的人员,应该一视同仁评聘职称。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应该注重专业技术水平和学术水平,取消单位行政级别、年龄等一切附加条件。
6、消除一切年龄歧视,调动老有所为的积极因素。在各项工作中消除对老年人的年龄歧视,实行老中青年一视同仁,有些工作要实行老中青三结合,各展其长,优势互补。在科研课题立项、各种评奖工作中,要突破年龄界限,取消年龄歧视,力求公开公平公正。
7、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创造老有所为的物质条件。退休老人顾名思义是可以退下来休息的老年人,他们退而不休、继续工作,提供的就是超额劳动,遵循按劳分配政策,应该付给他们合理的劳动报酬,包括退休金之外的工资、资金等。为了让老年人更好地老有所为,应该完善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老有所为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经费保障。这种投入必将得到更大产出。
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实现老有所为是一个大课题、一篇大文章,需要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用好集体的智慧,制定合理的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千百万老年人的潜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朱妙宽,男,1941年生,江苏兴化人,中共兴化市委党校高级讲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会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20多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0多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6篇,约9万字,出版理论专著2部,应邀参加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清华、北大等院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多次,获江苏省政府社科成果奖7项,厅级社科成果奖21项。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