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科教文卫 >教育天地>正文

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研究

2022-10-21 15:12 来源:《祖国》杂志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实现100%全覆盖。新媒体包含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以其自身的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广阔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已成为我们当今时代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本文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笔者对新媒体的定义进行了分析概括,其中包括新媒体的概念、特点和类型。第二部分笔者通过马克思经典原著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政的论述阐述了当今时代高校思政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和新媒体结合起来。第三部分笔者结合当今社会现象对新媒体给高校思政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从新媒体给高校思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两方面展开。最后系统地提出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应如何创新去解决面临的时代课题。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嬗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政教育既带来机遇又带来许多挑战。

(一)新媒体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

1.扩宽了高校思政教育深度与广度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多以课堂授课为主,配合座谈、讨论、开会等其他形式,并且传统思政教育的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一些固化形式,例如课本,报刊等。这些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仅内容的覆盖面有限,而且受教育者的数量也很有限,更不能针对个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形式上,无法细致入微。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思政的工作手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论坛、微博、社交网站和即时通讯都被应用到高校思政工作中,高校思政工作突破了以往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极大的加强了高校学生对学习思政的热情。通过互联网,高校工作者与学生的沟通也更加便捷,将会更有针对性的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政教学。并且现在许多高校教师借助计算机或者在线的网络教学使得课堂或者学习进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依靠书本和老师传授的学习模式,对高校的现行教学模式改革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增强了高校思政工作的辐射力。

新媒体时代技术方面的创新主要表现为数字化技术的精准、以及人性化。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从以往单向的一对多的形式转变为双向互动的多对多形式,人机对话转为新媒体时代人与人的对话。以人为本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新媒体的出现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走向技术化,并且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促使高校思政进一步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2.加强了高校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新媒体的传递性使得信息的传播变成双向互动,其海量的信息资源也令高校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增多。在新媒体这样一个轻松的环境下,高校学生更乐于主动选择教育内容,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逐渐接受教育者的引导。同时,高校学生还可以自主地参与信息的反馈,形成与教育者或者其他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新媒体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弱化了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同时也使高校学生的自主性大大提高,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主体化。高校学生群体从消极被动的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沟通,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3.加强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利用新媒体进行交流可以避免面对面交流,保护了个人隐私,这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面对面讨论的形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心理鸿沟。大学生不愿意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这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沟通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的沟通缩小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减少了心理预防。大学生可以毫无畏惧地倾诉他们的烦恼、沮丧、困惑和迷茫。教育者可以通过新媒体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开展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二)新媒体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环境复杂导致某些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

大学通常使用新媒体的比例很高,大多数学生都愿意使用新媒体作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每件事都有两面性。新媒体也是如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披露和获取变得简单,显示出“无障碍”的功能。丰富多彩的信息虽然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不确定性信息。一些腐朽的思想文化、反社会言论和消极思想也在肆意传播。这些新现象很容易对他们的人生观、全球前景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这很容易导致高校学生思想的钝化和对正确价值观的偏离。在新媒体时代,如果高校学生过度依赖各种科技成果,很容易被媒体操纵,被动接受信息和新闻,没有积极的创造力,这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在新媒体时代,信息被严重掩盖,目前仍在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机制。对虚拟社会的监控无法覆盖所有方面,传统的互联网治理未能解决日益隐蔽的沟通渠道,导致了文化危机,这对高校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掌控提高了难度,给高校的舆论控制和舆论引导带来了压力,同时给高校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2.高校思政工作者对新媒体的认识不到位

高校学生对新媒体的高度利用,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开拓新领域,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新媒体的理解、掌握和熟悉程度,决定了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高校学生对新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认同感使他们成为新媒体的接受者、使用者和推动者,但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使用新媒体时却处于劣势。对新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认识也很欠缺,对新事物的接受缺乏敏感性。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新媒体没有很好的认识,没有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另一方面,虽然一些思想政治第一线的工作者已经开始将新媒体作为重要实践工作的载体,但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这不仅包括理论水平的提高,还包括自身新媒体素养的提高。

3.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受到冲击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自己独立的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为该体系提供指导,学生思想政治实践工作为之提供教学保障,各种学生组织为后备的补充。三位一体共同为高校思政教育系统服务。目前,校园内已经出现了信息碎片化的现象,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文本信息组织,出现了一种新的非线性网络信息结构。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媒体的竞争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网络自由也逐渐开始异化,零碎的信息传播变得越来越激烈,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继续倒退,社会教育的价值趋于下降。新媒体时代所形成的教育环境改变了传统教育者的权威,信息技术革命模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这使人们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尽快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尽快夺回主导权。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理念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过去有重叠点又有诸多不同之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紧随新媒体时代的方向,对高校思政教育理念进行更新,要与高校学生思维保持同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

首先高校教师要学会利用新媒体技术将知识以零存整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高校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将零散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例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有益于高校学生价值构建的内容,高校学生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学习也逐步形成了自己正确的三观。同时也可以将零散的知识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集中起来进行传递,大大减轻了高校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负担,减少了高校学生对冗长复杂的思政课的抵触情绪。

其次思政教育者也应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正视当今教育者主体地位的下降这一局面。在新媒体时代教育者仍是思政教育的主体,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仍是通过教育者进行传递,但是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教育者失去了传统思政教育中对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的支配权,高校学生善于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资源,这使得思政教育者的主体功能被削弱,高校教师的话语权受到新媒体技术地挑战。同时高校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客体,其主体性在不断增强。学生不再被传统思政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所禁锢,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可以依靠自己获得信息并进行判断,其身份由客体逐渐转向为主体,甚至会对教师所传递的知识进行质疑。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正视这一趋势,扭转自己的心态,学会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形成平等互动的新主体观。

(二)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高校可以尝试建设集思想、知识、文化、互动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覆盖和影响。网站必须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民主法制开放的原则,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突出科学文化、大众文化和民族先进文化。大学生的引导与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体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建立丰富、积极、有特色、大众化的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栏目和内容,为学生服务,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借鉴一些网络平台的实践经验,例如慕课、U校园等。这类网络学习平台的优势就在于规模大、实时在线性以及开放包容性。并且这类在线教育平台还有一特点,就是其交互性。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交互通道被打通,这种交互模式就是一种信息传递与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反馈能及时地传递给教育者,使得教育者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改进,教学双方基本可以保持同频率,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思政课的恐惧之心,让思政教育也变成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世界,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广大学生关心和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产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效果。

(三)创新高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方式

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内容涉及学校多个部门,是一项全员育人的工作。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新媒体的积极功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思政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时代课题任务。“中央16号文件”中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要运用技术、行政、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因此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复杂工作能和谐运转,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稳定、高效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过程进行调控、维护和监管。”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在高校党委领导下,党委宣传部、学生事务部、团委、信息中心等部门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落实到人。党委宣传部和新闻中心要维护和建设校园网和新闻网,重点报道学校重大事件,控制校园舆论的主动性。学生事务部、团委组织主题演讲、报告会、讲座等,开展新媒体竞赛,提高学生对新媒体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学校网络信息中心要做好校园网的建设和安全维护,努力为学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同时,大学生也应加强自我管理。新媒体时代的大众信息具有开放性、隐蔽性和虚拟性的特点。高校学生很容易被网络上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监管,趋利避害,减少其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的三观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如果他们过于依赖新技术和新媒体,往往会偏离学习目标,降低学习效率,并对他人产生负面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应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提高对信息的辨别能力,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转发信息时,应注意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不得转发或传播谣言和不良信息。在学校层面,应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判断,准确把握,快速响应,及时澄清,防止负面信息传播。(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雪睿)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