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2年6月8日,美、英、法、德在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上通过一项对伊朗核问题发难的决议,俄罗斯联合中国就西方国家的霸权行径进行了强力抵制。自去年底俄罗斯同西方因乌克兰形成紧张对峙以来,俄罗斯和伊朗明显加强了互动。今年1月19日,应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邀请,伊朗新总统莱希抵达莫斯科开始进行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这是继上任鲁哈尼2017年3月访问俄罗斯以来,时隔五年伊朗总统再次访俄,也是莱希上台5个月以来首次海外出访。由于此次访俄日期正值叙利亚局势临近拐点、美伊核谈判起伏不定、伊朗同西方和海湾国家关系趋于缓和转暖之际,莱希就职后的首场外事活动就选定俄罗斯,其背后蕴含的意图动机颇为耐人寻味,自然成为国际媒体聚焦的重点,也是倍受各方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搭载F-35B战斗机的美国海军两栖攻击舰
欧亚是世界公认的地缘政治最复杂的地区,也是当今国际局势最动荡的地区。当前,伊朗核问题、俄乌冲突、叙利亚战争等都困扰着欧亚地区的安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高强度制裁进一步激化原有矛盾,导致新老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伴随美国领导力和主导权下降,“俄乌冲突”又促使安全局势更趋紧张,包括中东在内欧亚地区秩序呈现解构和重组交织激荡、平行并进的态势,域外大国与地区力量的利益结构和深层关系也同步面临着新建构的路径选择。作为主要的地区力量和域外大国,伊朗和俄罗斯都希望在欧亚秩序加速演进和动态重构之中占据优势和先手位置。
第一,伊核谈判步入关键阶段需要两国协调立场。一直以来,伊朗核问题都是引发大国博弈和国际社会关注的地缘热点,也是导致美国和伊朗严重对立的症结之一。特朗普执政时期,一改美国前任奥巴马政府对伊朗的绥靖政策,重拾高强度的围堵和遏制战略,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也由“友善规劝”转向“极限施压”,两国矛盾甚至一度已经激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拜登政府上台后倾向于缓和同伊朗关系,恢复伊核协议便成为拜登政府的首要外交政策目标。自2021年4月开始,相关方围绕争取达成一个可以全面恢复遵守伊朗核协议已经进行了八轮谈判。尽管并未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但放缓不等于停摆,恢复履行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会谈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果。事实上,就在莱希访问俄罗斯之时,伊朗核谈判进程也进入到中盘鏖战的关键阶段。而俄罗斯是伊朗核问题的利益攸关方和重要涉事方,也是伊朗核项目为数不多、长期固定的合作伙伴。由俄罗斯帮助建设位于伊朗南部的首台布什尔核电站也已经完工,并于2015年8月正式交付和全面投入使用。而且,俄罗斯还继续参与到布什尔核电站后续二期扩建工程中,成为伊朗开发利用核能的主要技术来源方和提供者。
第二,叙利亚局势依旧紧张需要两国增强合作。作为中东地缘政治拼图中最重要的一块拼板,叙利亚局势搅动全球地缘版图和中东政治地图。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毫无大国力量支持的伊朗巧妙化解围堵给巴沙尔提供了及时援助,为叙利亚政权的“绝处逢生”做出了巨大牺牲,也为叙利亚政府军苦撑数载付出了惨重代价。据报道,伊朗先后从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黎巴嫩等国动员和调遣近十万什叶派“志愿军”开赴叙利亚战场,伊斯兰革命卫队从高阶将领到低级士兵也曾有5000多人编入巴沙尔政府军参与作战行动。为保卫巴沙尔政权伊朗不仅每年要投入几十亿美元,而且包括将军在内数十名伊朗军人牺牲在叙利亚战场。同样,自2015年9月30日应叙利亚政府请求,俄罗斯开始对叙境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势力进行军事打击。在俄军空地一体战术的鼎力相助下,巴沙尔政府军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被动挨打局面,叙政府军还先后在部分战略重地发动局部战役反攻,并重新夺回部分之前沦陷的市镇。俄罗斯出兵不仅使巴沙尔平稳度过“战事危险期”,再度巩固在中东唯一战略据点的传统影响,但也使自身背负数额不小的军费开支。因此,作为叙利亚战争的重要参与方和巴沙尔政权的主要支持者,无论俄罗斯还是伊朗都在叙利亚战争中投入巨大、用力至深,两国也都需要继续保持对叙利亚局势的影响,并在未来战后重建中获得应有的“回报”和“补偿”。
中国应该如何运筹俄罗斯和伊朗互动的战略影响值得我们思考。由于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北约之间的关系持续紧张,美国不断对俄罗斯加码施压,俄罗斯希望借重伊朗冲抵美国压力。同样,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军事对峙也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的态势,可以说俄罗斯和伊朗与西方都处于一招不慎、全盘皆输的危险境地中。特别是随着美国和俄罗斯、伊朗博弈角力更加复杂激烈,俄伊还会进一步强化抱团取暖的趋势。俄罗斯和伊朗都是中国周边的重要国家和友好伙伴,两国始终在涉疆、涉港、涉台等重大问题上坚定支持中方,已经成为中国应对部分西方挑衅打压的合作力量。近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亚太地区日渐出现中美“两超并立”的苗头,美国已经改变之前对华长期采取接触加防范的双轨政策,明确将中国列为竞争对手,开始把更多资源投放到亚太地区,试图拉拢部分国家建立“反华阵线”,以平衡和抵消中国发展不断扩散的影响力,导致中国周边方向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美国国防部在2018年1月发布的《国家防务战略概要》中,用较大篇幅指出“大国竞争”应当取代“反恐”成为美国国家安全“首要关切”,还多次提及中国并着重暗示,美国将把更多的战略资源用来与中国、俄罗斯进行大国竞争;《核态势评估》报告则将中国与俄罗斯等同并列,并视为美国核安全的主要“威胁”。2022年5月,就在拜登首次开启亚洲外访行程的前夕,美国4艘“航母”在西太平洋集结完毕,并在西太平洋开展军事演习。此次亚太出现美军在演习中同时投入三艘航母的非同寻常情况,尽管美方宣称演习“没有特别用意”、“没有预设假想敌”,但明眼人都看出其意图绝不像五角大楼轻描淡写解释的那样简单。事实上,美国此次西太军演既是为拜登首次“亚太行”壮威造势,也是配合呼应拜登政府“换汤不换药”的所谓“印太经济框架”新战略。可见,美国在亚太及周边地区进一步增强军事部署力度,遏制和打压中国的意图昭然若揭,促使中美关系转向力量博弈、战略较量的趋势全面上升。
由于美国与中、俄、伊之间结构性矛盾决定双方区域博弈常态化、尖锐化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从而推动三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盘根错节、交叉互嵌的依存格局,促使互视彼此为国际政治舞台上可以借助的重要对象。因此,中国应当根据形势和议题变化联合俄罗斯、伊朗结成多对不同的利益组别或多角集合关系,减轻美国战略调整衍生的外部安全压力。当然中国与俄罗斯、伊朗加强战略协作并非要组建“反美联盟”,更不是以意识形态划线、搞泾渭分明的阵营对立和集团对抗。但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共同具有不畏惧霸权威胁的传统,三国相互之间借力给力自然有效打击霸权国家的恣意妄为。(作者丁工单位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