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防控任务依然繁重、疫情防控压力依然较大,其产生的复杂而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影响仍难以估量。与之相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生产生活加快恢复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从常态化疫情防控实践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较强传染性、较大不确定性、较难消除性等特点,异常“狡猾”,特别“顽固”,在局部地区个别领域仍然时有反复,对保障人民群众卫生健康安全,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特别是基层社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出了新要求、新命题和新标准。
深刻认识基层社区韧性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防控力量向基层社区下沉,加强基层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可以说,基层社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地位特殊,作用关键。加强基层社区韧性能力建设,对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首先,增强基层社区韧性是完善社会应急治理机制的基础环节。现实表明,基层社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地位重要、功能特殊,而基层社区韧性能力建设关系到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直接成效和最终目标,成为加强社会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的重要路径和现实选择,既难以替代,也难以取代。
其次,增强基层社区韧性是拓展社会应急治理场域的重要领域。基层社会面广线多点散,导致基层社区韧性能力建设较之其他社会建设领域具有自身的现实性、特殊性和复合性,主要是基层社区韧性建设场域广,从外到内无所不至,各项工作必须落实落细、见效显效。
再者,增强基层社区韧性是优化社会应急治理路径的现实支撑。基层社区连着千家万户,涉及百姓生活,关系社会稳定,必须要保持长期稳定,为国家长久安定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面对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基层社区韧性建设路径宽,从高到低无所不包,从大到小无所不容,有利于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需求中不断优化、不断提升、不断完善。
准确把握基层社区韧性能力建设的短板不足
韧性社区建设是城市安全与社会建设的一个单元,是国家应急管理的一个支点,也是韧性城市建设的有效尺度。面对今后构建常态化、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基层社区韧性能力建设现实需求和综合要求,需要深刻认识其存在的短板弱项,持续强化重点领域建设。
一是基层社区韧性建设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基层社区韧性能力建设与日常运行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特别是部分行业领域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基层社区韧性能力建设与日常运行管理缺少相关法律法规依据,临时性、暂时性、短期性的部署安排时有体现,基层社区韧性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程度有待提升完善。
二是基层社区韧性能力建设现状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综合需求不匹配。一些基层社区韧性能力建设多是针对一般性的灾害事故处理,不能完全适应疫情防控现实而又复杂的综合需求,特别是适应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能力仍有待加强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基层社区韧性能力建设的体系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需要进一步增强。
三是基层社区韧性能力建设保障机制不完善。基层社区韧性能力建设投入大、周期长、领域宽,需要配套完善相应的保障条件、保障资源、保障机制,但目前大部分基层社区尚未形成涉及社区韧性能力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存在着资金投入、技术供给、人员配备等一些短板弱项,总体上缺乏充足稳定持久的资源配置支撑条件。
细化实化基层社区韧性能力建设的部署安排
基层社区是城乡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共享美好生活的基本场所和现实基础,其治理水平直接连着民生民意民心,直接反映党风政风作风。加强基层社区韧性能力建设,绝不能有丝毫懈怠和麻痹大意。
(一)着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当前,有效控制疫情反弹,不断消除传染人数,加快恢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稳定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趋势,仍是首要任务和第一目标。基层社区作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沿和一线,发挥着“探头”功能和“基石”作用,必须要进一步下沉基层防控力量,采取更加周密精准、更加管用有效的措施,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二)切实稳定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基层社区稳定,则社会大局安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基层社区的相关防疫物资及日常生产生活必需品要做到宁可备而无用,也绝不能用时无备,从而造成基层社区群众的生活受影响、就业受冲击、发展受限制,进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恢复稳定势头。同时,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矛盾,要及时化解,跟进解决,不留隐患,坚决确保社会安定。
(三)合理安排有序复产复工
基层社会要根据疫情防控进展情况,灵活调整复产复工和学校复课时间,让城乡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尽量少受影响、不受影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基层社区既要为复工复产创造良好条件,也要针对性、精准性、适配性完善防疫防控措施,有效解决城乡居民和相关企业现实困难,让城乡居民和相关企业能够在基层社区统筹协调、组织安排下及时复工复产,有效防止企业大规模裁员,切实避免出现大量就业人口失业现象。
(四)不断提升服务供给水平
基层社区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围绕提升韧性能力建设的体系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加大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方式的应用运用,为基层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多元化、多样化的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和工作水平。当前,基层社区韧性能力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大公共卫生及应急设备的信息化融合力度,全面提升基层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化服务供给能力。
(五)营造良好舆情生态环境
信息化社会条件下,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舆情点,各种各类社会信息的传播扩散,会在基层社区这一“舆情场”集聚汇集,进而影响社区群众的心理心态、行动行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基层社区舆情清朗客观真实,具有正向形塑作用,必须针对性做好舆情引导和教育宣传工作,让基层社区群众适应疫情防控形势,主动配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让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得到基层社区群众支持、参与和融入,形成人人都是疫情防控主体、人人都是疫情防控力量的生动局面。(作者闫晓丹单位系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