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兵,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历史文化专家组成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城市开发与建设委员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经济文化协会常务理事,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青羊区政协常委,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他30年坚守于对本土传统乡村聚落的研究和实践,尤其执着于川西林盘的保护与更新,被誉为“守护川西林盘第一人”。
初识林盘,彼此成就 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具有日常居住和躲避寒暑等现实功能,更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融入了一个民族、地区的独特文化印记,承载了传承文化、记录历史的时代重任。 成都是川西林盘的重点分布区域之一,所辖14个农村区(市)县,每平方公里有15个林盘,2014年,成都修编川西林盘规划,统计到大中小林盘12万个,其中大中型林盘6000多个。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传统林盘民居使用廉价的小青瓦、粘土砖和容易获取的杉木,墙体并不做多余装饰仅刷白,体现出成都民居轻盈灵动、闲散飘逸的特质。“林盘,是川人独有的乡愁。” 然而,近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川西林盘遭到大部损毁,看着原汁原味的民间特色建筑被如此破坏,刘卫兵极为心痛,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保护修复川西林盘的艰难道路。 刘卫兵真正接触和参与林盘的建筑设计,是灾后重建项目。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成都都江堰市多处农房受损。刘卫兵所在的团队接到了都江堰花溪村和徐家大院的设计任务。与村里商量后,决定原址重建,重点保留当地的生态,所有建筑都不用水泥、混凝土等工业化元素,全部使用当地废旧建材再利用,用破砖、旧瓦、石材将地夯平整,用当地工匠擅长的传统手法修建。 项目完成之后,保持了原有民居体量及风貌,同时维持了林盘传统肌理,在卫生设施、保温、抗震等方面得到提升,有川西建筑特有的人文之美∶院墙宛如起伏的波浪,富有变化的美感,墙上用瓦片构成花窗,既可透光透视,又有灵动之美;以花溪鹅暖石铺设小径,防滑又美观。“整个村庄重建以后,大家都满意。对于林盘生态的保护,也为当地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础。”2012年,以徐家大院和花溪村为代表的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更新项目荣获“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 这是刘卫兵第一次全面负责川西林盘的建筑设计,既让他从中感受到林盘之美,更载誉而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川西林盘与他有着宿世之缘,彼此互相成就。
再识林盘,捷报新传 刘卫兵学贯中西,素能举一反三,善于将东方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从而在川西林盘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中得心应手,其名作南溪遥便是一个明证。 都江堰南溪遥,一座典型川西林盘的民居院落,曾是议事、品茗、看露天电影的村民活动中心。伴随着城市化加速,这座老建筑因低矮、潮湿,缺乏舒适性而逐渐被遗弃,但原有的场址更是村民们共同的乡土社区空间记忆。 刘卫兵在更新设计中,提出尽可能保留原有历史场址记忆,借鉴传统被动节能设计策略,利用IES绿建软件分析其热舒适度,创造性地借鉴青城山凉亭、都江堰南桥和民居挑檐等传统空间,巧妙植入新增村民活动功能。在体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本土哲学思想的同时,以创新重组后的简约当代空间重新服务于山村现代生活,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交生活不受重视的挑战。使中心回归山乡,更好地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也给外来游客更亲切自然的川西林盘美学体验。 此项设计在充分吸取当地传统民居轻盈灵动的特质同时,特别以现有茂林修竹为背景,白色粉墙为主调,舒缓的黛青色的小青瓦坡顶和局部增设的深栗色的架空木廊,营造出川西特有的闲散飘逸的美学意趣。在人文美学上,南溪遥同样有一种传统与现代融合之美。原来低矮的平房有了舒展的水平和起伏的屋脊,与远处的丹凤山遥相呼应,呈现出中国水墨的当代意向的同时,也暗合着现代极简的风格。 设计还尝试将保留原建筑场址和典型凹形布置的农家院坝布局,通过整修和适度的改造,创新多样活动空间。运用传统被动节能设计策略,分析建筑热环境,更多发掘适合当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的传统生活空间,如廊桥、院坝和檐廊等,创造出丰富建筑空间体验。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阳光来营造宜人的微气候,并全部使用小青瓦、杉木和旧砖等当地材料,从而减少对环境和能源的压力。2020年,南溪遥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人居领域最高荣誉——“精瑞科学技术奖”。 这是刘卫兵在川西林盘发掘保护工作中的一次创造性试验,他将现代科技融入东方建筑文化,取得了相得益彰的设计效果。而这次成功的实践,又让他对川西林盘的文化底蕴和现实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三识林盘,殊途同归 在坊间,刘卫兵被称作是“守护川西林盘第一人”,作为连续两届成都市政协委员的他,已连续七年提交关于林盘保护和修复的提案。在他看来,林盘设计理念必须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自然法则,林盘生态系统保护是一切的基础;二是文化法则,任何一个林盘都有其小文化系统。 巴蜀文化首席专家谭继和先生将川西林盘定义为“人居仙乡”,体现了蜀人尊崇自然,朴素逍遥的神仙道精神。刘卫兵认为,川西林盘就是体悟“天人合一”的生活道场,是蜀地先民创造的一种生态文明,实质上代表着蜀地精神,是蜀人精神的原乡。经过千年岁月沉淀下来的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独有的乡村聚落,它是浸入成都人骨子里的乡愁记忆。只有留住林盘,成都才有历史。 2021年6月底,青城山马椅子工坊项目竣工,这是由刘卫兵团队设计的一座全手工竹建。这座充满非遗特征的建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许多人赶来观赏、体验和拍照。刘卫兵介绍,该建筑旨在努力探索青城山道家特质的当代建筑表达。 “建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刘卫兵看来,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和日新月异的城乡发展中,“用建筑设计来表达和守护乡愁,是一个建筑设计师的使命所在。” 刘卫兵认为,历史文化的积淀赋予了中国传统建筑精神,让空间从物质的空间走向精神的空间。回望历史、关注当下,建筑才有生命力。作为当代中国建筑师之一份子,刘卫兵在接受中西文化熏染后,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的建造方式,及其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他敏锐地发现,这一代中国建筑师已经开始对现代主义大潮开始反思,更谦逊地去思考当地文脉、地域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他们更注重以传统乡土材料和工艺来不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延展历史,从而构建自己的独特建筑语境。
刘卫兵提出,建筑师必须具有代际的责任,代际就是要有传承感,有历史责任感。他一直希望也竭力使作品丰厚广博,像能留住时光的盒子,人们进去可以追念过往的记忆、体味当下的鲜活和憧憬未来的可能。川西林盘的更新应该是让当代人能感受历史的余温,又能激发新的意趣向往。 从徐家大院、花溪村到南溪遥,再到马椅子工坊,在刘卫兵设计修复的众多川西林盘项目中,这三件作品可谓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而刘卫兵也从这些项目的设计建设中,不断体会川西林盘的韵律之美,感受川人祖先的建筑智慧,在传承、保留当地历史文化的同时,向世人展现了川西林盘的独特神韵。 在刘卫兵看来,事实上,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国家的软实力更多取决于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和保护。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只有真正重视自身的传承和文化,才能赢得世人认可。聚焦到建筑设计,就是要有国际化视野,展现民族性魅力。毕竟世上万物归属于人,最终必然大道合一、殊途同归。而从世界建筑史上看未来发展,川西林盘必将在其中占得一席之地,并对传承文化、记录历史起到更加广泛而深远的时代意义。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