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刘振伟 河南省南召县板山坪镇樊楼村曾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全村总共256户1091人,至2016年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有85户287人。由于历史欠账多,多年来村级基础设施简陋,功能欠缺,村集体经济薄弱,年收入几乎为零。该村党支部书记卢俊延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主动作为,艰苦奋斗,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带领全体村民不断攻坚克难,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打开工作局面,用真情扶真贫,全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整村实现了脱贫摘帽并稳步走向乡村振兴的道路。 在2018年换届选举时,已过知命之年的卢俊延放弃经营多年的玉器生意回村任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发现村班子存在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便深入党员、群众调查了解,特别是与村干部单独谈心交流,通过抓党建助脱贫,切实加强“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无人管事、无心干事、无章理事”的软弱涣散局面,迅速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氛围。 着力整村推进,完善基础设施。在掌握了本村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为尽快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卢俊延专门主持召开村组干会议一起研究村内道路硬化问题,并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一同出谋划策。经过多方协调,筹资450余万元对村内道路进行硬化,经过近5个半月的连续奋战,长9.05公里乡村公路及入户路硬化完毕,实现了“户户通”,切实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 有了修路的成功经验,再加上干部群众高涨的建设热情,卢俊延积极与驻村工作队一起多方协调,又筹措资金215余万元修筑拦河坝、整修水渠、铺设安全饮水管网,完成了安全饮水工程及小型水利工程的改造提升、文化活动广场、村卫生室及独立式公厕建设等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工程,解决群众“吃水难”“看病难”“文化娱乐难”等问题,让广大党员群众看到了村庄切实变化,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
卢俊延(左三)陪同省食用菌协会秘书长康源春到樊楼食用菌基地察看食用菌生长情况
向内增强造血功能,向外寻求项目支撑。为了让困难群众持续鼓起“钱袋子”、脱掉“穷帽子”。以卢俊延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创新产业、就业扶贫机制,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造血”功能,2018年,协调资金300万元,建成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实现贫困户全覆盖,每户每年增加收入1200元,增加村集体收入每年4万元;2019年,卢俊延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研究和考察,依托扶贫车间,与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中心合作投资2000余万元在樊楼村村成立香菇新产品示范基地和菌旺农民种植合作社,采取统一基地规划、统一原辅材料、统一菌种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加工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大大降低脱贫户种植风险。建成香菇大棚78个、香菇保鲜库2个,带动全村40多户农户从事香菇生产,有近130多人从事香菇生产和经营,种植香菇约100万袋,户均受益在6000元以上,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2020、2021年结合村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樊楼村以食用菌香菇产业发展重心,投资1000余万元谋划了樊楼村菌旺合作社Ⅰ、Ⅱ期项目,累计带动周边脱贫、监测群众4000余人次就业,100多户农民增收,其中脱贫、监测户47户有稳定收入。同时,通过收取租金等方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6.5万元。为全村34名小学生落实每人价值300元的生活及学习用品。1000余名群众实施农村合作医疗补贴,共落实补贴资金3万余元。 “我们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多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才能真正赢得广大村民的信任与支持。只要群众的日子过好了,我们多付出一点也值得。”卢俊延说。 现在的樊楼村,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集体经济开始盈余,整村正向乡村振兴的道路稳步前进。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