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科教文卫>正文

四川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多点开花”

2022-07-08 09:41 来源:中国文化报

曾家山·原乡 来自网络

  6月24日,四川省片区中心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工作推进会(简称“推进会”)在广元市朝天区曾家镇举行,来自全省21个市州的参会代表齐聚一堂,就第二批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试点工作经验及成效进行交流探讨。

  过去两年,四川省分两批次在65个乡镇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试点建设工作,前瞻性提出打造中心乡镇文化综合体,为群众就近就便提供优质文化服务。截至目前,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试点建设情况如何?未来又将在哪些方面发力?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优秀案例屡见不鲜

  6月23日傍晚,华灯初上的曾家山荣乐古街一片欢腾,常态化演绎的民俗风情篝火晚会,让与会嘉宾、广大游客和当地群众尽享精神“夜宴”,大家直呼“巴适”“过瘾”。

  相较于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曾家山文化综合体内容丰富,集电影放映、阅读空间、文艺活动、群众文化广场等多功能于一体,也是曾家山片区三镇两乡的综合文化体之一。曾家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综合体还配套建设了门球活动中心、318房车营地、中医药养生馆、书香街区、社区书吧、书画馆、刺绣馆等。这种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极大地提升了中心镇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作为四川省第二批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试点乡镇之一,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镇深挖农民工返乡创业文化,打造了“竹篙记忆”打工创业文化展厅等特色点位,聚焦“离乡、念乡、归乡”,划分老物件展览区、民俗技艺展示区、致富带头人回忆录、回乡创业示范墙和“竹篙话”展示墙五大展区,集中呈现了从党委、政府率先有组织地输出劳动力,到主导回乡创业就业30多年的艰辛历程。不仅如此,集阅读推广、电影放映、乡愁记忆、非遗传承、文体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还招引澜天社工、小红帽志愿服务队等一批社会力量入驻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塑造“菌乡之约”活动品牌,开展“企业之光”“产业之花”“创业圆梦”等各类活动,全面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成为金堂县东部区域性文化地标。

  在广元,公共文化服务不仅着力培育本土人文“新血液”,以文促旅成效也很明显。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以镇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为孵化平台,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培育本土婚庆礼仪、民间文艺表演团体等12家民营企业,挖掘孵育山歌演唱队、唢呐队、龙灯队、牛灯表演队、狮舞表演队等各类文化队伍15支。广元市朝天区曾家镇则抢抓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契机,以“农旅文康体”融合发展为路径,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景区、进社区、进小区,突出“一岗双职”,既服务了本地居民,又服务了外地游客。

  营造高品质新型文化空间

  在四川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试点建设工作中,民族地区通过挖掘利用自身特色资源,激活了服务效能。

  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西瑶镇的拉落村是四川省内最大的布依族聚居村落。近年来,该镇着力开展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把布依族文化融入全域旅游的大格局中。以拉落村布依族老寨为基础,该镇成功创建了“布依三寨”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布依族传统稻耕、种植习俗文化为依托,开展与土地、耕作有关的传统节庆活动和祭祀仪式,便于游客充分感知布依族千年稻耕文化和农业种植习惯。此外,在利用现有布依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影响力基础上,该镇还发展了“六月六”“牛王节”等系列极具布依族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使布依族节庆文化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载体,也成为吸引游客到西瑶镇的旅游品牌,经济联动效应明显。

  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东部的姑咱镇创新将辖区高校图书馆、运动场、电影院、企业区域场馆作为限时共享点位提供文化服务,满足不同群众的个性化文化需求。当地通过与机关站所、高职院校、驻地企业建立共享机制,在原有镇村自建87个实时服务网点基础上,盘活新增图书馆、电教室、排练厅、演艺厅、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限时共享点位46个。同时,积极支持院校师资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供给服务,开设影院网咖、艺体培训、漫吧书店、文创摄影、婚庆服务等文化经营服务店(室)60余家。通过共享优质资源和鼓励社会参与,姑咱镇新增文体服务空间3万余平方米,极大提升了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让各类人群在享受优质文化服务时有了更多选择。

  “过去两年,通过试点,四川省各地提质增效工作亮点颇多。其中,整合‘两项改革’后被撤并镇村闲置资源,优化布局镇村服务网点,既让资源高效利用,也方便群众就近参与,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四川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四川省将从“立足长远发展,有力推动提质增效”“拓展基础功能,构建新型文化空间”“构建工作机制,服务强起来活起来”和“涵养乡土文化,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四方面发力,在集聚各类优质公共文化资源的同时,通过资源的集约投放,在更高层面实现片区内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和可及性,逐渐打造形成县域文化副中心。同时,继续推动“1+5+N”建设运营模式,即打造1个文化综合体、布局五大功能区、构建多种工作机制,营造高品质新型文化空间。(记者 付远书)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