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记者程东建 谢源 5月30日,安徽省黄山市举行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该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为充分履行法定职责,借助新闻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实现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增强全社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特此举行工作发布会。
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围绕全市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介绍了三个方面的情况。
地质灾害现状及年度防治总体形势
该市地处皖南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环境脆弱,是全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全市目前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407处,占全省总数的36%,威胁4576户1.5万居民生命和5.8亿元财产安全。
根据2019年气象趋势分析,预计2019年汛期(5~9月)降水量在950-1050 mm之间,接近常年或偏多1成左右;暴雨日数较常年偏多。6月中下旬入梅后,梅雨期偏长,雨量偏多,强度偏强,预计总体上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局部地区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突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更大。
通过多年来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以及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和群测群防网格化建设,一方面,该市的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另一方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需资金巨大,搬迁和治理工作受制因素很多很复杂,防治经费投入与防治任务还不相适应,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人员、技术、装备等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总体严峻。
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防范区域和重点防范时段
重点防范区域。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数量、危险程度和人员财产受威胁情况,全市划定歙县竹铺-休宁县龙田、黄山区汤口——休宁县五城、黄山区龙门乡为3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是全市重点防范区域。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四县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065处,占全市的75.7%,涉及1.15万人,是全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县。全市确定重点防治乡镇20个,涉及2009户6358人。
崩塌主要发生在公路沿线和山区建房的切坡地段;滑坡主要发生在歙县、休宁县、黟县、黄山区的深山区;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徽州区、休宁县、黟县北部、黄山区东部和歙县西部。由于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强度的不断加大,影响了原有地质环境的稳定,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因素引发地质灾害尤其需要重视。
重点防范时段。该市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降雨特别是短时集中强降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因此,一般5-8月为地质灾害高发时段。
今年工作情况通报
该局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已进入汛期,全市正在深入实施“党建引领+科技创新+预防强基安居(1+1+N)”地质灾害防治提升方案,加快建立高效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范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共接报小型地质灾害40起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8.2万元,组织145处灾害点紧急转移群众298户885人次,成功预报屯溪区昱中街道徽山路社区仙人洞崩塌,避免了坡下修理厂和过往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该局新闻发言人说,他们对全市防治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一是全面履行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强化组织领导。年初我局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4月份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并提请市政府发布了《黄山市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划定重点防范区域和重点防范时段,落实相关责任;5月8日召开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汛期工作开展进行了针对性部署;决定开展“让党旗在地质灾害防治一线飘扬”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
二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强化预警预报。主动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行政协调和技术平台融合支撑,及时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针对我市局地小气候特征、短时强降雨无明显规律可循的特点,共同研发地质灾害实时定向预警系统,实现目前以区县为预报单元的气象风险预警提升至以乡镇、重要地质灾害点为预报单元,并自动生成自动发布具有时效性、针对性的地质灾害实时定向预警信息,充分发挥预警预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三是严格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强化应急处置。及时公开经政府批准发布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成立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严格灾险情速报制度,建立完善临灾避险转移安置机制。灾险情发生时,视情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调配合,共同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四是按照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强化群测群防。在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全市140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落实了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逐点填制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有针对性的强化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5月29日上午,市政府在休宁县龙田乡龙田中心小学开展市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五是严肃工作纪律,强化值班值守。建立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制度,执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三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时,实行由领导带班、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24小时坐班,及时处理突发地质灾害险情。灾险情发生时,立即查明情况,按速报制度规定报告和处置。
六是坚持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地灾点治理。全年计划开展37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预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目前已完成歙县徽城镇紫阳村榨川滑坡等6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投入资金1074万元,消除了地质灾害对135户336人的威胁。预计到年底,可消除地质灾害对308户1103人的威胁。
最后,该新闻发言人说,他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组织协调,严格落实汛期各项防灾措施,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