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祖国时政 >专题报道>正文

弘扬宪法精神 履行法治使命

2018-02-01 15:53 来源:《祖国》杂志

    《祖国》记者杨晨  依宪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先决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依法治国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要求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十八大报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既表明了法治道路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向全党迈入法治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依宪治国: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重要任务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为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由习近平主席担任组长。这是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姜小川认为,这一小组的成立,既体现了党领导一切的要求,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谋大局把方向,也为未来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最有力的组织保障。
    领导小组的成立,将从更高的站位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全领域、全系统,发挥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的多项职能。有利于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依法治国方面的认识、思想和意志,形成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强大合力;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的重大原则、方针政策、总体方案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处理全局性、长远性、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问题,指导、推动、督促重大决定的组织落实;有利于及时发现推进依法治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地作出一系列关系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把全面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其他法律法规都不能和宪法精神相冲突,所有的公权力活动,也都要受宪法的约束。因此,法律至上首先是宪法至上。为了维护宪法的实施,就要加强合宪性的审查,只是这项工作一直未被纳入我国法律的正式议程,实践中,违宪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补救。显然,这与法治国家的要求是相悖的。在坚持依法治国的今天,加强对宪法实施的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对维护宪法的权威至关重要,也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领导小组成立后,如何进一步推动“宪法法律至上”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以宪法为核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诸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坚持依宪治国这一核心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深入理解和把握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关系,着力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维护宪法权威,是我们必须清晰认识的重大问题。
    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反映,是主权在民原则最直接的体现,是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宪法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是国家的根本法、母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等,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我国,依法治国当然必须首先依宪治国,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因为只有这样,宪法所承载的人民意志才能体现,所体现的主权在民原则才能得到保障,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本质要求才能实现。
    《决定》指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因此,必须广泛宣传、强化培训,进一步营造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宪法蕴含的内容博大精深,意义深刻。要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公民理解和掌握宪法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领会依宪治国的重大价值和深远意义,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尊重宪法、贯彻宪法实施的良好氛围。《决定》中明确提出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是坚持依宪治国,最重要也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治国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从内涵来看,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思想基础和活动准则,也就是说,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都在宪法中得到确认和体现。依法治国的过程,首先就是贯彻落实宪法中所确立的制度和原则的过程。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基础。从效力上看,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根据和基础,所有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依法治国所依之法,首先就是宪法。依宪治国为依法治国确定了最高准则。从权威上看,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不得超越宪法,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可以说,法治的权威,首先体现为宪法的权威;对法律的遵守,首先是对宪法的遵守。因此,强调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表明了我们党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确立了宪法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中的核心地位。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宪法日”凸现国家宪法意识
    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是什么关系?宪者,法也,宪法就是法上之法、法中之法。为什么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这是由宪法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宪法是根本法、是总章程。2014年12月4日,13亿多中国人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这一天,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到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从各大媒体到各个校园,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人们加深了对宪法的认识,普遍增强了宪法意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个重要论断,明确了宪法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核心地位,阐明了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和依宪执政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深远。
    下一步立法和依宪治国的重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决定》及十九大报告突出了依宪治国这个核心、科学立法这个前提、严格执法这个关键、公正司法这个防线、全民守法这个基础、依法执政这个保证,以及法治精神、法治文化这个灵魂。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施芝鸿认为,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完成,但就如同一座毛坯房,内部装修的任务还很重。立法工作,党中央、人大、政府和公众都需各司其职。按照中央有关精神,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
    下一步的立法工作,应该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立法观转变为“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立法观,从重立法效率、轻立法民主的立法观转变为民主优先、兼顾效率的立法观,从重法律制定轻法律实施的立法观转变为兼顾立法与法律实施并以法律实施为导向的立法观,还要从成熟一部制定一部的立法模式向加强领导、科学规划、顶层设计、协调发展的立法模式转变,从立法项目选择的避重就轻、拣易怕难,向立法要啃硬骨头、攻坚克难转变。
    就坚持依宪治国的思路与重点,中央党校政法部宪法行政法教研室主任王勇认为,要坚持依宪治国首先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树立宪法权威;二是必须要尊重宪法文本,准确理解现行宪法文本内涵;三是需要注重宪法解释与宪法实施;四是需要做好依宪执政。五是需要培养全民的法律意识。
    针对怎样理解“依宪治国”的涵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莫纪宏认为,首先是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依宪治国的关键是要保障宪法的实施,依宪治国要搞好,关键在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承担最重要的职责。其次,提出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宪法实施必须要有解释,这也是应当加以完善的一项重要制度。再次,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对规范性文件是否违宪进行认真和严格的审查,及时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保证法制统一性。
    坚持依宪治国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前提。新中国宪法事业6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必须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相适应,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务相契合。我国宪法形成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同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领导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诸法之宗”。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我国的法治体系,当然首先是我国的宪法,必须与这一新时代的要求相适应,因此,我国宪法的进一步完善和保障依宪治国的一整套体系建设,值得全社会共同期待。


(责任编辑:李俊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