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警察 >人物>正文

河南桐柏公安黄芳:用浙里“枫桥经验”守护“淮河源”平安

2025-04-01 15:35 来源:《祖国》杂志

  《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肖书鼎   黄芳,女,原籍浙江省金华市,30岁,2016年婚嫁至河南省桐柏县城关镇,2022年1月加入公安队伍,现任桐柏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社区辅警,负责清淮街道西杨社区的警务工作。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黄芳由于表现突出,2024年度被桐柏县公安局评为“最美女辅警”。

  来自浙江的黄芳,有幸在千里之外的桐柏县成为一名社区辅警,这一巧合使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老家的“枫桥经验”在桐柏发扬光大。在实际工作中,她忠诚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在一线社区警务工作中默默奉献着青春年华。


  深入走访,真正融入社区
  2022年7月,桐柏县城关镇由原本的8个大社区划分为14个小社区之后,黄芳正式从一名社区内勤辅警转变为社区一线辅警,投入一线社区警务工作中。西杨社区有14个网格,1.06万余人,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系乡下迁居过来,是非常标准的城乡接合部,治安情况较为复杂。
  为了尽快熟悉掌握社区情况,黄芳始终将深入走访群众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每周她都会规划出详细的走访路线,穿梭于社区的每一条小巷、每一栋楼院、每一处公共场所。在走访过程中,她会与晒太阳的老人唠家常,从家庭生活到身体健康状况,从养老金发放到社区环境的改善,多方了解询问,对老人给予关心关注,事无巨细;和放学回家的孩子们打招呼,了解他们在学校的趣事以及校园安全状况;走进商户店铺,向店主询问经营情况,收集对社区管理的意见建议。

  三年来,通过这样日复一日地走访,她对社区居民基本情况的熟悉率达到90%以上,更与广大居民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为后续的社区警务工作开展筑牢了根基。


  智慧管理,织密防控网格
  为精准掌握社区动态,黄芳对所有的行业场所、从业人员群体进行了建档立册,更新档案100余份,建立台账10余本。工作诚,档案才真。在对相关场所人员精准了解的基础上,黄芳认真学习每种场所的检查要求和行业标准,每一次检查都详细做好记录,把检查作为查漏补缺的契机,为下一步复查和相关培训提供依据。同时,对于从业人员,黄芳会认真询问其家庭、工作、生活、学习等情况,并认真地填写在走访记录一栏,通过每个月的走访情况,了解总结近期表现,实时更新工作方向。

  2024年11月份,黄芳通过检查,发现辖区两家宾馆存在消防培训不到位的情况,便立即向派出所领导建议,自己着手整理相关材料,对这两家宾馆的17名从业人员组织开展“四个能力”和“三懂三会”消防培训,并现场指导演练,从根本上有效预防了消防事故的发生。事后,一位宾馆负责人感激地对黄芳说:“你为我们的宾馆送来了及时雨和安全大餐,真是太谢谢了”。


  守护初心,服务辖区居民
  在社区警务工作中,黄芳始终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她在14个小区便民群里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微信号,并每天发布防火防盗、交通安全、校园安全、反诈、便民服务等信息。群里有居民提问求助时,她会第一时间电话联系询问,或者直接到现场进行解答。2023年春期,当黄芳发现辖区“上班族”家里的学生只能在周末去办理身份证,立即在西杨警务室开设身份证预约式办理服务,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帮助广大学子补办身份证120余个。
  生活中的小事琐事,黄芳也会主动提供帮助。下雪天,她主动帮助居民铲雪,辖区一所学校反映周边居民乱扔垃圾,她主动帮助清理并在便民微信群里呼吁居民注意环境卫生,居民家门口的治安监控回放异常,她上门手把手指导操作。
  2024年元旦,一名瘫痪群众由家属带领来到第四警区,称要补办身份证。在数次尝试坐上自助办理机无果的情况下,本着让群众少跑腿的原则,黄芳立即电话联系户籍窗口,咨询不到场办理身份证的相关流程。之后更是自费请摄影馆工作人员上门为该群众拍摄证件照、录取证言视频,随后骑着电动车,冒着凛冽寒风前往市民之家户政服务窗口提交相关材料,成功为该居民办理身份证件。证件制证回来后,黄芳又上门将身份证送至群众手中。
  2024年4月3日,西杨庄一位热心居民通过平安灯箱上公开的电话联系到黄芳,称有个人在其门口晕倒了,情况紧急。黄芳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即拨打120,并根据自己掌握的急救知识,对晕倒的居民进行先期处置,同时联系社区民警、社区干部、社区网格员赶到现场配合。经初步了解,晕倒人员为辖区居民张某,63岁,无儿无女且经济贫困,因患糖尿病晕倒。黄芳联系了张某家属并协助及时送医,使张某顺利脱离危险。鉴于张某的实际情况,黄芳协助民警和社区干部,商讨解决其医护费用问题,顺利得到解决。张某逢人就说:“黄芳救了我的命,人家可真是咱桐柏的好媳妇啊”。

  担任社区辅警以来,黄芳已累计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救助困难人员10余名,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广泛信任和点赞。


 化矛止纷,践行“枫桥经验”
  为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黄芳和同为女性的西杨社区治保主任组成“姐妹花”搭档,关于社区的大事和“鸡毛蒜皮”小事,二人总会第一时间进行对接商量。“我工作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建设更加平安的西杨社区。”这是黄芳在社区会议上的发言。在西杨社区书记和治保主任的带领下,14个社区网格员积极主动配合社区警务工作,黄芳已然成为西杨社区的一员。
  “大而化之”是黄芳基于“警网融合”工作模式得出的工作思路。黄芳将治安要素网格化,分析每一个网格的要素特点和治安难点,积极与网格员交流警务经验。在黄芳的走访笔记上,记录着诸如“某学校涉校警情较多,要做好校园法治和周边治理工作。某小区坐落偏僻,小区各项设施尚未健全,物业问题较多,应多开展日常走访,做好纠纷排查工作”等信息。为了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质量,黄芳本着“干一行,吆喝一行”的工作信念,自费购买各种法律书籍,研究相关文章和民事诉讼案例,不断参与各种纠纷的调解,慢慢从“开口难”发展到如今“无话不谈”的境地,从而对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得心应手。
  2024年盛夏,黄芳在社区走访时,遇到居民孙某求助,称邻居几次在微信群内出言不逊,对其进行谩骂攻击,并声称自己已经忍无可忍,想给对方点颜色看看。黄芳接到求助后,首先安抚孙某情绪,立即对当事双方进行了“背靠背”式谈话,了解到两人因邻里琐事发生矛盾,且二人都不善沟通,已发生多次争执。黄芳便拉着双方在网格员家院内,拉家常,讲法律,谈邻里情谊。最终,她以诚恳和耐心使双方打开心结,互相道歉,握手言和。
  今年以来,黄芳已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余起,有效预防了因矛盾纠纷升级而引发的“民转刑”“刑转命”,确保了西杨社区的和谐稳定。
  反诈护苗,屡出新招实招
  鉴于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严峻,反诈宣传也成为社区宣传工作中的重点之一。2025年春期开学伊始,为了做好校园反诈宣传工作,黄芳连续一周熬夜到凌晨1点,只为制作一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互动式PPT。该PPT在四小进行播放时,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宣传效果收效明显,全校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了反诈知识,增强了反诈意识,认识了解了打击“两卡”工作。
  黄芳还带头组织开展了西杨、西关、南岗、陈庄四个社区的联合反诈讲座,以“兵法讲反诈”为主题,嵌入《孙子兵法》名句,带领全体网格员和居民代表近百人共同学习宣传反诈知识。除此以外,她还积极主动参与配合其他宣传工作,协助开展各类讲座20余起,反诈讲座受众达6000余人次。
  为推动校园法治建设,促进未成年健康成长,黄芳除了积极探寻如“反诈研学”等形式的反诈知识学习外,还推出了“绿信封”计划,通过手写表扬信的方式,教导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收到良好效果。
  在未成年帮扶工作中,黄芳梳理了辖区11名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立台账并联合社区干部逐人走访。每逢“六一”儿童节,她就自费为这些孩子购买礼物,为孩子们送去温暖。而对一些曾经有违法经历的未成年,黄芳则是谈心式的教育,交友式的沟通,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使一名休学在家的孩子重返校园,健康成长。

  从钱塘丹溪到淮河之源,变的是地域,不变的是初心,黄芳以他乡为故乡,以一份新时代女性的自立自强和勇于担当,在桐柏这片土地书写社区警务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