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警察 >人物>正文

烽火下的守护者——息烽县永阳派出所的为民初心与时代担当

2025-03-28 17:02 来源:《祖国》杂志

在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有一支被群众亲切称为“烽火守护者”的公安队伍——永阳派出所。这个2006年就被公安部评为“一级公安派出所”的集体,用21名民警的坚守与奉献,在红色热土上书写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近日,记者走进这个荣誉等身的派出所,探寻他们“人民满意”背后的故事。

晨读《论语》的派出所:传统文化铸警魂

清晨八点十分,派出所二楼会议室传出朗朗书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见贤思齐焉……”这些穿越千年的智慧箴言,已成为民警们的精神坐标。所长罗光国介绍,这一晨读传统始于老所长王刚时期,“我们希望通过传统文化涵养为民情怀”。

在这里,85%的党员民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经典。全省优秀人民警察陈伟破案率达72.14%11年接处警6000余起;“调解之王”唐朝贵用“三勤”工作法化解高铁征地矛盾;“人民标兵”杨金金连续8年户籍服务零差评。教导员黎靖说:“经典诵读不是形式,它已融入我们的血脉。”

“三调联动”解民忧: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实践

“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永阳派出所创新构建的行政、司法、人民调解“三调联动”机制,让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2018年高铁建设时,钉子户曾老九拒不搬迁。唐朝贵夜间登门,一句“政府对您照顾不周”打开心结,继而用“几小时到北京”的愿景和低保政策成功说服。在安麻高架桥纠纷中,他踢翻村民阻拦的火堆后,立即成立工作组制定赔偿标准,两周内化解危机。数据显示,该机制运行以来,辖区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8.5%

“立体防控”护平安:科技赋能下的智慧警务

夜幕降临,10个巡逻点的警力与16800人的微信群同时活跃。副所长介绍,他们打造的“人腿+警车+天眼”立体防控体系,使2024年刑事立案同比下降37%。新警赵洪昭曾在抓捕中负伤擒获逃犯,他说:“我们的‘进攻性巡逻’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走进升级后的户籍室,自助办理机、按摩椅、绿植营造出“星级”环境。杨金金团队通过“跨省通办”为群众节省路费超10万元,其创立的“三最”政策(最简流程、最近距离、最优服务)已成为全省样板。

红色基因永传承:从"苗王"整治到雨露润心

老民警李军的记忆里,1998年的派出所只有一台警车,反扒全靠“1铁脚板”。当年整治“苗王”聚众闹事的惊险一幕,如今已成新警教育的活教材。而在息烽集中营旧址,女警甘雨露正为游客寻找丢失的手机。这位被称作“假小子”的民警,三年如一日守护着红色教育基地,她说:“先烈注视着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党支部的11名党员是队伍的核心。他们推行"德能勤绩廉"百分考核,每月公示得分,近三年累计破案率提升15个百分点。2024年,派出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称号。

母女重逢的泪水:硬核科技背后的柔软初心

“你不要哭嘛”——20221025日,派出所里一对分离十年的母女相拥而泣。借助“贵警110”系统和警务助理“人熟地熟”优势,民警仅用7天就帮江苏姑娘找到生母。这样的故事在永阳派出所不断上演:龙韩晋送归走失儿童,蔡秉初助离散家庭团聚,董真阳用“情理法”化解邻里积怨……

如今,尽管信息化设备全面升级,但民警们依然坚持“四上门”服务:送证上门、办证上门、咨询上门、关怀上门。罗光国说:“技术是翅膀,初心才是灵魂。”

烽火已熄,守护不息

    从王刚时期的“六尺巷”调解法,到罗光国推动的“互联网+警务”,变的是方法,不变的是“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当记者离开时,派出所门前的火车正鸣笛驶过——这声音,恰似对过往峥嵘的致敬,更是对未来征程的召唤。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永阳派出所的故事,仍在继续……(刘文晶)


责任编辑:汪雪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