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崔国安 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年人的生活和“一日三餐”成了乡村干部的头等大事,保证他们的吃饱吃好是践行职责、暖心服务的文明实践。近年来,河南省新野县上港乡党委政府和各村“两委”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基础,克服缺资源缺资金的困难,整合资源,大力推进“幸福食堂”建设,努力服务好特困老人、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奏响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夕阳曲”。
围绕“建得好”,挖掘盘活资源。该乡将村里现有的闲置老仓库、老学校、老企业车间作为第一选择,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对拟办食堂进行维修和整理,新建了厨房、购置了冰厢、冷藏柜、锅灶、消毒柜等食堂用品,增添适老性桌椅,对原住室和餐厅进行适老性改造,满足老人就餐、休闲、娱乐的需求。王白村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西边,利用荒地建起了可容纳20人的日间照料中心。购置了床铺和生活用品,让老年人能按时吃饭,按时午休,集体娱乐,锻炼身体。乡村将其作为试点,安装上自来水和消防设施、器材,种植花草和林木,开辟小菜园,让老人按时开饭,幸福就餐。截至目前,王白村、梁营村、岗南村的“幸福食堂”已运行正常,效果良好。
围绕“办得久”,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在服务对象上,该乡的“幸福食堂”主要面向特困老人、8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并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用餐特点、习惯,做熟透、热乎、易嚼食物,让老年人吃得舒服、放心。在餐饮的安排上,主要是满足中午老年人的需要,有时也提供早餐、晚餐供给,全部免费。但大多数时间则提供早餐和午餐。一般情况下提供“一碗端”食物,且定有食谱,一周一公布,饭菜不重样。在传统节日、老人生日等特殊日子,老人们则可以吃上饺子、蛋糕、水果,享受祝福。在工作人员选聘上,优先公益岗人员,从事日间照料服务,节省开支。
围绕“办得好”,拓展提升服务内涵。该乡把“幸福食堂”建设与“幸福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将志愿服务、休闲娱乐、医养健康等融入“幸福食堂”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康养需求。“老年食堂”附近有空闲场地,平时安放桌椅,摆上棋盘扑克,供老年人选择娱乐项目。在多数情况下,组织老年人收看电视节目,收听广播,知晓天下大事和各种新闻、娱乐节目。每逢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各村邀请文艺宣传队,为老年人送上锣鼓、戏曲选段,满足老人们的爱好。今年以来,先后邀请乡卫生院医务人员为57名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举办文娱活动9场次,使老年人安享“夕阳”时光,打造了“保健食堂”“精神食堂”“快乐食堂”“和谐食堂”。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