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文化中国 >华夏鉴赏>正文

癸卯三伏家乡行【诗六首】

2023-08-23 17:04 来源:《祖国》杂志

作者:任海泉(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将军衔)


2023年夏秋之交,余携家人回故乡江苏南通探亲访友,期间冒着三伏酷暑参观考察了几个民营企业和文旅项目,切身感受到“风光江海好,高手在民间”,遂作礼赞诗鼓励支持。现按时间顺序,将这些即兴之作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8月5日,首访位于如皋石庄的龙阳染整有限公司。看到一套套现代化的染色、整理设备和节能、环保设施,听到他们从一家倒闭的乡镇企业起家,经过15年努力,取得15%左右当地市场占有率的创业历程介绍,余切身感受到小企业有大作为,当即用硬笔写成五绝一首,赠予该公司刘明辉董事长。

 

访龙阳染整

江北有龙阳,深耕在石庄。

质优新法染,品尚美名扬。

 

8月7日,经学兄李钊子老师介绍,参观了南通灵璧石展览馆。灵璧石是中国四大奇石之一,原产于安徽灵璧,声、形、质、色、纹、意等均有特色。该馆是南通唯一以灵璧石为主题的纯天然艺术品展览馆,收藏有大小上千件灵璧石藏品,其中有灵璧石全国形象大使“罗汉”,有获全国十大观赏石金奖的“熊猫”,还有获第三届南京灵璧石文化节金奖的“小芳”等,现在正朝建成灵璧石博物馆的方向努力。余作五律一首,请学姐王锦珠老师写成书法,赠予该馆庄志富馆长。

 

寄南通灵璧石展览馆

奇石生灵璧,天工巧琢顽。

声清形皱透,质密色斑斓。

纹理藏神韵,元符通妙关。

名融江海地,彩炫紫琅山。

 

8月7日,与东汉名将马援后人、薏苡文化传承人马赞华见面,并请王锦珠老师将余所作五律一首书赠予他。薏苡是集药用、食用、文玩为一体的禾本植物。公元42年马援率兵南击交趾,以薏仁酿酒供士兵饮用,治愈湿热瘴疠,平定疆乱,凯旋归朝。后被人把他引种薏苡说成聚敛明珠,蒙受“薏苡谗忧”。薏仁酒经马赞华继承创新,荣获江苏省新锐奖、如皋长寿食品称号,其酿造技艺也被列为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传承。

 

薏苡赞

仙禾随处长,择土不苛严。

珠串菩提子,功成国药尖。

遭谗因品尚,助兴为酤甜。

今作清诗赞,佳名榜上添。

 

8月9日,与老同学兼红叶诗友陈贵民老师等一道来到如皋平园池村,第一次品尝到新鲜甜美的硕大蜜果无花果。平园池由三个村整合而成,在退役老兵、党总支书记刘炜建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就脱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建成了一个以荷花种养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村。《南通窗》杂志主编王嘉祥邀请南通市原副市长顾嘉禾、市残联原理事长房健,将周迈、徐红两位将军礼赞兵支书刘炜建的诗词写成书法,让余与南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顾羽副局长等一道当面赠予他,以示钦佩和支持。

 

赴平园池送诗书

礼赞诗书赠,将军情意长。

荷花红十里,蜜果益三方。

游客留民宿,乡亲住靓房。

老兵头雁领,数载创辉煌。

 

8月9日晚,来到崇川唐闸古镇,与南通江海传奇薄荷非遗传承人侯俊见面。在薄荷的世界,南通有着响当当的地位。如今,大规模的薄荷种植已成历史,但传统的提炼技艺却在侯俊的手中得到创新发展。他继续巩固低端市场,努力开辟中高端市场,依靠17人的团队,把薄荷产品成功拓展到醒脑香熏等百余品类,鼻通等大类产品截至目前已在全球销售2亿多支。人们形容这是“创意点亮非遗,一片叶子带活一种文化”。余作五律一首,请王锦珠老师写成书法赠予他。

 

薄荷新赞

江海传奇事,薄荷飘旅歌。

鼻通飞世界,脑醒走山河。

兴业增乡望,强身减众疴。

非遗仙草冠,存史永吟哦。

 

8月12日,在南通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王炳发副局长等陪同下,赴启东考察了亲家公海鲜公司。该企业创始人李峰伟依托滨江临海的吕泗渔场和能同时容纳2000多艘渔船停泊卸货的新建渔港,将祖传技法与现代工艺有机结合,用最新鲜的海鲜进行最地道的加工,以最快捷的方式送到客户餐桌上。现已发展成包括保鲜加工、冷链配送、餐饮服务、产品销售等业务在内的20余家门店,还积极参与苏陕合作等扶贫项目。余作七律一首,请老同学、南通市公安局原副局长刘洪涛写成书法,与另一位老同学姚灼和一起,赠予李峰伟董事长。

 

亲家公赞

滨江临海沐天风,吕泗渔场惠启东。

三水交融渔获美,四方通达货源丰。

存鲜保味难题破,布点疏渠瓶颈攻。

携手同开圆梦路,益民利国亲家公。


(责任编辑:宋志娇)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