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色基因,发扬伟大建党奉献精神,唱响努力奋进的新时代主旋律。不同时代下的舞蹈创作有其背后蕴含的时代精神,一代代中华儿女忠于祖国、顽强拼搏、奋勇抗战、不懈努力,作为文艺工作者,要用什么去造就舞蹈作品的灵魂呢?那就是党的精神。
党的精神谱系—井冈山精神
(一)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精神的创新转化与上升,与井冈山之路紧密相连。它是指引我们群众革命事业努力迈向全面制胜的重要政治思想引领,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精神内核、更是实现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回眸我党的百年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长征两万五千里,翻越5000米高山险阻,经历过一次又一次失败,但没有认输,退缩过。无论前方道路多坎坷,我党永远抱着与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我们终将迎来曙光。党的精神谱系从未停止脚步,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的发展前行。不断扎根深入人民的内心。
井冈山精神作为我国红色革命斗争精髓之一,于1927年8月至1937年之间,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惨遭二次武装起义的惨重挫折之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农村革命斗争的具体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审时度势,带领我国工农群众革命军挺进井冈山,并在四面夹击的情况下创建了我国最早的乡村革命斗争根据地。经历了大大小小近百次战役,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军事作战经验,随后建立了红军的基本原则,完善了游击战的战略战术。
(二)舞剧《井冈井冈》
原创大型舞剧《井冈井冈》创作于2017年,这一年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立九十周年之际。舞剧通过中国红军后代回首父辈信件中所述的井冈山红军历史故事,反映了90多年前井冈山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岁月。剧中随着一个革命家庭成员的牺牲与分离,井冈山精神被诠释为理想与追求、奉献与牺牲。从艺术创作、艺术教育的角度揭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必然性。
舞剧中还巧妙的设计了两代人的对话。有一些小细节为这部舞剧增添不少色彩,比如人民群众与红军其乐融融的关系,以及母亲留给孩子的信件,江西民间的采茶舞等等。这些舞段中的小细节是存在于生活当中的。正因这些显而易见的场景,让舞剧《井冈井冈》把观众带入了一个“亲民”的环境氛围,身临其境一般,感受着江西农村地区朴实的人性与淳厚的民风和传统民俗文化。这也是舞蹈创作达到的另一种境界“即有舞、又有戏”的效果。无论是红军战士过河、还是百姓们洗衣做饭在舞蹈这个舞台艺术的表现上,我们不可能把真实的河流搬上舞台、战火纷飞的场景都需要借助道具和音乐渲染出那种氛围。在艺术创作中也要运用到戏曲的虚拟性特性。假设性是其突出特性之一。就如剧中的采茶舞虽没有真实的茶叶园却真切的让我们感受到了采茶的欢乐。在音乐方面,《映山红》、《十送红军》等民间音乐风格和古典旋律,气势磅礴,不失地域韵味。
党的精神谱系—长城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一)长城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
长城并不只是一道的城墙,从古至今它都是保护我国中原地带的命脉所在。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根脉与文化精神图腾。长城精神包括自强不息,顽强奋斗,创新进取,勤劳刻苦,爱国,互帮互组,团结一心。在我党百年文化精神谱系中,与长城文化精神极为吻合的是“两弹一星”精神。它被总结为“热爱祖国、忘我献身,自力更生、艰辛奋进,强大合作、勇于攀登”,“两弹一星”思想精神的核心精髓。无疑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最辉煌的章节。长城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二者在党的精神谱系下十分的契合与默契。
(二)“两弹一星”精神沁入《长城》
“一首传唱了几十年的歌谣、一段隐姓埋名的壮丽史诗”沁入舞剧《长城》。刘震导演创作的舞剧作品,总会带给人一次又一次震撼,《曹雪芹》、《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此,新原创舞剧《长城》亦是如此。这一次他突破舞蹈形式常规、塑造文化艺术之美、他以作品泅渡历史之河、用灵魂书写艺术诗行、让文化经典重生于当下。
舞剧一开场几盏明晃晃的大灯循序渐进有规则的铺满全场,视觉的冲击让我一下被带进了戈壁沙漠中,舞台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它用虚拟的手法与舞美灯光的配合,使得单一的灯光酷似那沙漠越野车前的两盏前灯,明晃晃的照耀在我们面前。“两盏、四盏、六盏、八盏”脑海中浮现出“一辆两辆三辆……”仿佛看到了我国无数科研人员为勘测地形,探测卫星只身前往沙漠的模样。一声爸爸勾起了舞者对女儿的思念,隐姓埋名只为投身于科研。开篇的短序《隐姓埋名》紧密环绕着“两弹一星”精神,高举着爱国大旗,并怀有着强大的报国之志,自觉地将个人志向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个人志向与中华民族复兴事业联系在一起。他们用热血和人生,谱写了一首为国家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美史诗。前行的道路再坎坷也要负重前行这就是“两弹一星”中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
当舞者为国踏上科研之路,脚下是无尽的黄土地和那漫天黄沙飘扬,前进的路变得格外艰难。哪怕如此,为国毫无退缩,在他心中唯一不变的是那颗坚定不移的初心。于国家而言为国是伟大的科研人员于家庭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父亲。心中怀揣着对女儿卫星的无比思念,当他从怀中抽出一条鲜艳的红领巾时,全场只剩两束追光,一束在为国身上,一束停留在了下场口同一空间下不同时空的小女儿卫星身上。她的口中哼唱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一首传唱了几十年的歌谣,瞬间勾起了孩童时期的记忆。一部好的艺术作品,舞蹈作品不单单是在传达艺术家的感情色彩和哲学理念,更多的是在艺术作品中能让欣赏者感受到作品的高度与内涵的同时,又可以使其产生情感的共鸣以及留下耐人寻味的想象空间。不可过于形式主义导致失真,又不可太等同于生活形态。毕竟艺术作品应当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之所以可产生共鸣是艺术作品在表达时给人们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及想象的空间,即是在突出留白的重要性。“留白的白不是真正的无,而是对真实高度凝炼之后的一种放手。它是一种化繁为简的过程。”刘震导演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使人从留白中感受到震撼人心的能力,对于舞台艺术来讲,过分的技术堆积、情感宣泄、多重的容纳感并不能把情绪推至到高潮,相反也只能给欣赏者当下的视觉冲击,掌声过后,给人们留下的只是赞评此舞者或演员技术高超,功夫到家诸如此类的“表现”评价。可这样的评价反馈并不是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时的初衷,所以艺术家更多的思考是如何可以使作品不单只是在完成技术的拼凑,而是使它更具拟人化、完整性,更富有情感性,随之也就使其更加讲究动静结合,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刘震导演很巧妙地设计了几处道具和舞者的配合使我们被带到为国与卫星的父女时刻。
党的精神是艺术创作的“富矿”
作为文艺工作者,要用什么去铸造舞蹈作品的灵魂呢?那就是党的精神。优秀的文艺作品就像绚丽多姿的彩虹,像灌溉小树的肥料、像春季里微微拂面的清风,启迪思想、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题材、风格可以千变万化,艺术表现手法亦可不断创新,但文艺的最终目的一定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格,激起人们内心的勇气与自豪。如徐悲鸿的《风雨鸡鸣》刻画出的这只昂首挺胸屹立在石头上的公鸡形象,在当时日寇铁蹄步入神州大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时代中,激发了人们捍卫祖国,勇于同日军抗战到底的斗志;舞蹈作品《黄河》向人们表现了中国人民崇高的人性力量以及中华民族不惧艰难、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可畏是艺术作品当中的经典之作。不论是画家、作家,编导或者舞蹈艺术家都应该通过文艺作品宣扬人性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在春光化雨、润物无声无形之中,让人民的道德情操得以熏陶,心灵得以洗涤,精神境界得以提高。坚守中国精神、弘扬党的精神,是坚定不移的选择。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中国文艺作品离不开中国精神。(文/李雪茹)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