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记者程东建 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在安徽省宿州市有幸结识并采访了蜚声国内外的着名书法家邢培林大师。“我祖籍安徽滁州市凤阳县,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安徽宿州市。”邢培林向记者介绍,他1975年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工余勤奋练书,几近废寝忘食,执着于书法而不能自拔,以至于常把墨汁当作充饥的食物。后来他以“有突出贡献的艺术人才”被破格提拔为国家干部,调入宿州市埇桥区政协工作,任区政协常委、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和宿州市政协委员。尽管邢培林大师的身份变了、岗位变了,但他的追求没有变,仍然醉心于书法艺术的海洋。
邢培林不为眼前名利所动,滤去浮躁,自甘寂寞,以“面壁十年”的精神醉心书海,潜心墨道。在书法的探索中,坚持学古人不泥古,学今人求创新。他遍临各家名帖,汲取诸家之长,厚积薄发,力图破茧化蝶,独树自己的风格。书体多样,尤擅行草,运笔如行云流水,墨气饱满润圆,纵横捭阖,气势磅礴,时枯而不涩,时厚而不肿且粗细有致、疏密相间。其书品既有李百忍先生的墨韵,又有自己的风骨。
邢培林的巨幅行草作品《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意境深远,苍劲辽阔,其宠辱不惊、豁达处事、笑看人生的平静心态,恰好与他历经的艺术磨砺相吻合。细赏该作品,但见起笔处饱满圆润,点画间欲放还敛,收锋时意在笔外,转承中似勾非联。纵横捭阖,疏密相间,谋篇构势,变化多端,书风十分贴合词意,给观者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是一幅难得的行草书法佳作,2006年7月18日被《人民日报·海外版》选中刊登,推荐给海内外读者。
(责任编辑:李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