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癌症防治,早早行动”!如何正确认识肿瘤?危险信号有哪些?怎样预防?一起来看。
肿瘤和癌症是一回事吗?
很多人以为肿瘤就是癌症,事实上,二者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广义的肿瘤,包括良性的、恶性的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交界性肿瘤。严格意义上说,只有恶性肿瘤才是癌症,英文叫cancer。
与恶性肿瘤相反的是,良性肿瘤就没有恶性表现,不具有无限生长的能力,也没有远处转移的能力。
致癌因素有哪些?
致癌因素十分复杂,包括化学、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遗传、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和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教授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的一项研究,总结出了我国各省份最主要致癌危险因素有23个,可以分为5类。
男性和女性的主要致癌因素排序不同
男性:第一位的致癌因素均为吸烟;其次为乙肝病毒感染、水果摄入不足、饮酒和PM2.5暴露。
女性:第一位的致癌因素是“水果摄入量低”,也就是水果没吃够。此外,乙肝病毒感染、主动吸烟、体重超重等,也是女性的主要致癌因素。
五类致癌危险因素因年龄而不同
研究指出,五类致癌因素分组导致的癌症死亡人数占全部癌症死亡人数的比例在人群中存在不同的年龄趋势:
1.行为因素在老年组的可归因癌症死亡人数比例较高,尤其以50-54岁的男性和65~69岁的女性最高。
2. 在感染性因素中,30-54岁的男性和女性均具有较高的归因比例,最高峰在35-39岁。
3.饮食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可归因比例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4. 在代谢因素中,男性和女性归因比例最高峰所在年龄分别为40-44岁和50-54岁;并且在50岁之前,这一比例在男性中高于女性,而在50岁之后,这种模式发生了逆转,即女性高于男性。
癌症的危险信号有哪些?
除了上述五大表现外,还可能会有其他表现。当上述“血、块、痛、烧、减”这些症状出现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警惕癌症来袭。
癌症可以预防吗?怎么预防
癌症其实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慢性、多阶段的过程。从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再形成危及人体健康的肿瘤,通常需要10至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预防牢记以下几点: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牢记四字诀: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充足睡眠、定期体检。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定期体检,规律性体检,特别是对高危人群进行体检,以期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阻断疾病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三级预防: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对已发生癌症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尽力提高生存率和肿瘤控制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毒副作用,减轻由癌症引发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关键点在于规范化诊疗,即涉及癌症诊断及治疗的每个环节都应规范,保证治疗方法和治疗流程是正确的、先进的、权威的。
关于癌症的谣言,你还在信吗?
受错误的癌症认知影响,很多人都陷入了种种抗癌误区,关于癌症的谣言更是“满天飞”,一起来看专家给大家的避坑指南→
谣言一:癌症会传染
真相:癌症不会传染,但一些致癌因素会传染。
1.癌症是由于自身细胞基因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不会传染。
2.一些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如幽门螺杆菌)、病毒(如人乳头状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会传染。通过保持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接种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人乳头状病毒疫苗)可以避免感染相关的细菌和病毒,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谣言二:微波炉加热食物会致癌
真相:安心用,不致癌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食物本身并未发生化学变化,不会产生致癌物。质量合格的微波炉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测和反复实验,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更不会通过其加热的食品带来危害。
谣言三:内衣穿不对会导致乳腺癌
真相:不致癌但要记得白天戴晚上摘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乳腺外科主任马宏民教授指出,文胸中的钢圈本是起支撑、承托乳房的作用,如果正确佩戴,不会压到腋窝,更谈不上压迫淋巴排毒系统。女性朋友选购钢圈松紧度适中的文胸,按照“白天佩戴晚上取下”这种常规做法,不会对乳房健康造成影响。
谣言四:牛奶会致癌
真相:牛奶不但不会致癌,还有利于补钙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指出,牛奶中IGF—1含量约2.45纳克/毫升,远低于人体内的量。目前科学界评估认为,IGF—1并不致癌。事实上,牛奶中富含钙质,而且容易消化吸收,每天喝有利于补钙。
生活中很多人都“谈癌色变”,虽然癌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但大多数癌症都是可预防的,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远离伤害身体的行为,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癌症的发生概率。
(文章综合自健康中国、科普中国、中国抗癌协会等)
责编: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