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中文译者不少,3月份,其新作小说《杀死骑士团长》由谁来翻译、谁最合适翻译曾一度成为一个有趣的话题。近日,该小说中文版权终于尘埃落定,由林少华操刀翻译。其实,不止村上,近年来关注和讲究翻译小说品质和文风的读者越来越多,也搜寻出不少译作的“硬伤”,文学翻译的质量屡屡成为大众话题,似乎难以出现译作经典。
一部名着十几个译本读者挑花眼
村上春树粉丝众多,其着作的译者也多,他每次发表新作,译本都要被拿来讨论一番。近日,着名翻译家林少华在微博上报告村上新作《杀死骑士团长》翻译动态,称1000页原着已译完900页,2个月有如此成绩,让书迷惊讶。。
与其他译者相比,林少华的翻译被认为不生硬,能微妙传达出原着的感觉和语气,但也有人认为对原着有“浓妆艳抹”之嫌。在谈到翻译快的问题时,林少华请大家放心他很认真,“虽然我一向鼓吹审美忠实,但语义语法层面也如履薄冰。”
当下读者对文学译本的讨论和研究成为日常。英国作家毛姆作品进入公版领域,在过去的一年中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竟然出版了十几个中文译本。除了老版译者傅惟慈,苏福忠、李继宏、刘勇军、徐淳刚、詹森等也集中翻译了该小说。到底该读哪本?读者的比较推敲各版本成为一种乐趣。除了很差劲的翻译,傅惟慈、李继宏以及詹森等人的翻译都各有千秋,能满足不同口味需求。
经典作品往往都有多种译本,如《了不起的盖茨比》《飞鸟集》《傲慢与偏见》《小王子》等,尤其是诗集的翻译,书迷们会自发评选出一些新译作中的最好译本。
当然,也有《剑桥中国史》《十一种孤独》《2666》等好书,被读者认为是败给了差劲的翻译。
翻译质量频繁成为大众讨论对象
很多读者感叹,在大众外语水平越来越高,文学翻译越来越迅速,规模化的今天,却很难见到大量优秀的译者出现,这也成为业界的一个焦虑。
最近,读者针对译作质量问题反响最大的,恐怕是只用了一个月就出版了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很多读者觉得作品翻译生硬,语序西化。几年前70万字的《哈利·波特凤凰社》中文版也短短2个月就出版上市,书中有不少漏译以及词不达意的地方。
这或许与译者的受重视程度、译者本身的严谨精神有一定关系。着名翻译家草婴有一个翻译趣闻。他在翻译《战争与和平》时,给小说中559个人物做了559张卡片,将每个人的姓名、性格特色写在上面,直到真正进入小说的世界才动笔翻译。翻译家傅雷也曾说翻译一本书的酝酿过程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不准备妥当绝不轻易动笔。而当下的外国文学出版抢时间、抢时机很重要,村上春树、东野圭吾及诺奖得主等名家的新作,出版方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拿下版权翻译出版。有些畅销书的中文译本甚至在原着发布的同时上市,结果导致作品文笔风格弱化,错译漏译的出现。这种流水线作业的方式在以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达·芬奇密码》的译者朱振武认为,文学翻译需要与时俱进,很多文学作品要不时地重译,不同时代的译者都应该有自己的声音,而优秀译着的生命力可能会超过原作。那些照着从前译本“重译”赚钱的作品不能算与时俱进的翻译。那些反复琢磨、皓首穷经的翻作虽然很少,但往往得到褒奖。新一届傅雷翻译奖得主金桔芳翻译《刺槐树》耗时5年,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而且克服了法语作家长句的翻译难题。得到翻译大奖的文学作品都不是“速成品”,译者绝不会将翻译当门生意。
如今版权引进与文学翻译作品增长迅速,文学翻译的“英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更多的是“翻译匠人”在完成工作。很多译者掌握了一门外语,热爱文学翻译,也愿意兼职长时间地完成作品的翻译。
缺乏客观公正 与时俱进的评价体系
作为早期村上春树的中文版译者,林少华对待翻译有自己的思考,“我尤其看重两点:一是行文的节奏,二是用词的韵味。舍此无非翻译一个故事罢了——天价版权费,只买个故事,值得吗?节奏和韵味才是村上文学的生命!”
业内专家认为,文学翻译涉及到很多方面,原作的意象、修辞、典故、思想情感、语气语调等对译者的要求很高,要达到汉语的艺术魅力更难,只能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气语调乃至节奏韵律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作品,才能得到读者的喜爱。而这些又是无法量化的,每个读者都有自身的阅读欣赏口味,文学翻译出现众口难调的情况实属正常。
如今,译者主力军的翻译理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拿当下的文学翻译与“经典翻译”作品相比,也是不可取的。青年翻译家黄昱宁认为,世界文学潮流的嬗变,一直在译本提出新的审美要求,我们普遍的欣赏水准与这种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当下展开翻译评论的最大问题,或者说困难所在,就是衡量文学翻译质量时,缺少客观、全面、与时俱进的评价体系。”(师文静)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