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网站首页 >焦点推荐>正文

续写家族百年情缘 美国志愿者苏州战“疫”

2022-02-24 10:36 来源:新华网


  2月18日,在苏州工业园区西湖社区青湖丽苑小区核酸采样点,施爱伦(左)和志愿者交流。

  57岁的美国人施爱伦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火了。

  作为志愿者,施爱伦在苏州工业园区西湖社区青湖丽苑小区核酸采样点帮助外籍人士登记信息、维持秩序、讲解注意事项。她用专注的神情、幽默的话语,协助外籍人士顺利完成核酸采样,收获大量网友和市民点赞。

  施爱伦是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也是当地融荟文化交流中心国际志愿者团队成员,在苏州生活工作近10年。谈及志愿服务,她道出了自己家族与苏州的“世纪情缘”:“百年前,我的祖父母从美国来到苏州。祖父在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工作,祖母在一家医院担任护士长。他们在苏州相识、相恋、结婚,深度参与到当地医疗及教育事业中。”

  施爱伦说,她在小区做志愿服务,是祖父母的服务精神在推动着她,是这种百年传承在自己身上的延续。“虽然我不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但能发挥多语言优势协助沟通,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大家做些事,让我感到很有价值。”施爱伦说。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2月22日,在苏州工业园区西湖社区青湖丽苑小区核酸采样点,志愿者王君在帮助施爱伦(左)穿防护服。

  57岁的美国人施爱伦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火了。

  作为志愿者,施爱伦在苏州工业园区西湖社区青湖丽苑小区核酸采样点帮助外籍人士登记信息、维持秩序、讲解注意事项。她用专注的神情、幽默的话语,协助外籍人士顺利完成核酸采样,收获大量网友和市民点赞。

  施爱伦是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也是当地融荟文化交流中心国际志愿者团队成员,在苏州生活工作近10年。谈及志愿服务,她道出了自己家族与苏州的“世纪情缘”:“百年前,我的祖父母从美国来到苏州。祖父在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工作,祖母在一家医院担任护士长。他们在苏州相识、相恋、结婚,深度参与到当地医疗及教育事业中。”

  施爱伦说,她在小区做志愿服务,是祖父母的服务精神在推动着她,是这种百年传承在自己身上的延续。“虽然我不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但能发挥多语言优势协助沟通,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大家做些事,让我感到很有价值。”施爱伦说。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2月22日,在苏州工业园区西湖社区青湖丽苑小区核酸采样点,志愿者王君帮助施爱伦在防护服上写下名字。

  57岁的美国人施爱伦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火了。

  作为志愿者,施爱伦在苏州工业园区西湖社区青湖丽苑小区核酸采样点帮助外籍人士登记信息、维持秩序、讲解注意事项。她用专注的神情、幽默的话语,协助外籍人士顺利完成核酸采样,收获大量网友和市民点赞。

  施爱伦是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也是当地融荟文化交流中心国际志愿者团队成员,在苏州生活工作近10年。谈及志愿服务,她道出了自己家族与苏州的“世纪情缘”:“百年前,我的祖父母从美国来到苏州。祖父在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工作,祖母在一家医院担任护士长。他们在苏州相识、相恋、结婚,深度参与到当地医疗及教育事业中。”

  施爱伦说,她在小区做志愿服务,是祖父母的服务精神在推动着她,是这种百年传承在自己身上的延续。“虽然我不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但能发挥多语言优势协助沟通,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大家做些事,让我感到很有价值。”施爱伦说。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2月22日,在苏州工业园区西湖社区青湖丽苑小区核酸采样点,施爱伦在帮外籍人士登记信息。

  57岁的美国人施爱伦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火了。

  作为志愿者,施爱伦在苏州工业园区西湖社区青湖丽苑小区核酸采样点帮助外籍人士登记信息、维持秩序、讲解注意事项。她用专注的神情、幽默的话语,协助外籍人士顺利完成核酸采样,收获大量网友和市民点赞。

  施爱伦是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也是当地融荟文化交流中心国际志愿者团队成员,在苏州生活工作近10年。谈及志愿服务,她道出了自己家族与苏州的“世纪情缘”:“百年前,我的祖父母从美国来到苏州。祖父在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工作,祖母在一家医院担任护士长。他们在苏州相识、相恋、结婚,深度参与到当地医疗及教育事业中。”

  施爱伦说,她在小区做志愿服务,是祖父母的服务精神在推动着她,是这种百年传承在自己身上的延续。“虽然我不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但能发挥多语言优势协助沟通,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大家做些事,让我感到很有价值。”施爱伦说。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2月18日,施爱伦在苏州工业园区西湖社区青湖丽苑小区核酸采样点“加油鼓劲”。

  57岁的美国人施爱伦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火了。

  作为志愿者,施爱伦在苏州工业园区西湖社区青湖丽苑小区核酸采样点帮助外籍人士登记信息、维持秩序、讲解注意事项。她用专注的神情、幽默的话语,协助外籍人士顺利完成核酸采样,收获大量网友和市民点赞。

  施爱伦是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也是当地融荟文化交流中心国际志愿者团队成员,在苏州生活工作近10年。谈及志愿服务,她道出了自己家族与苏州的“世纪情缘”:“百年前,我的祖父母从美国来到苏州。祖父在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工作,祖母在一家医院担任护士长。他们在苏州相识、相恋、结婚,深度参与到当地医疗及教育事业中。”

  施爱伦说,她在小区做志愿服务,是祖父母的服务精神在推动着她,是这种百年传承在自己身上的延续。“虽然我不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但能发挥多语言优势协助沟通,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大家做些事,让我感到很有价值。”施爱伦说。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2月22日,在融荟文化交流中心,施爱伦结束志愿者工作后通过视频指导学生论文写作。

  57岁的美国人施爱伦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火了。

  作为志愿者,施爱伦在苏州工业园区西湖社区青湖丽苑小区核酸采样点帮助外籍人士登记信息、维持秩序、讲解注意事项。她用专注的神情、幽默的话语,协助外籍人士顺利完成核酸采样,收获大量网友和市民点赞。

  施爱伦是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也是当地融荟文化交流中心国际志愿者团队成员,在苏州生活工作近10年。谈及志愿服务,她道出了自己家族与苏州的“世纪情缘”:“百年前,我的祖父母从美国来到苏州。祖父在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工作,祖母在一家医院担任护士长。他们在苏州相识、相恋、结婚,深度参与到当地医疗及教育事业中。”

  施爱伦说,她在小区做志愿服务,是祖父母的服务精神在推动着她,是这种百年传承在自己身上的延续。“虽然我不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但能发挥多语言优势协助沟通,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大家做些事,让我感到很有价值。”施爱伦说。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