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潮州2月16日消息(记者张胜强 官文清 夏燕)正月十五,天上一轮圆月,潮州古城墙上灯火璀璨。时隔11年,古城墙花灯展再次于元宵节期间呈现在世人面前。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黄韬特意带来了自己的“心水之作”。
黄韬在直播中向记者讲述潮州花灯的独特魅力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花灯”目前唯一的80后传承人,黄韬不会错过这次难得的展示机会。
“我从小在潮州古城长大,5、6岁开始接触这门手艺,希望它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不解之缘
自小黄韬就在潮州古城内长大,不同门类的民间手工艺人在这比邻而居。
“‘花灯王’林汉彬就跟我外公是世交,经常来我们家喝茶,我就跟在他身后,渐渐地喜欢上了‘潮州花灯’。”
黄韬在介绍他的作品(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彼时,传统手工艺还保留着家族传艺的习惯,不过小孩子倒是例外。看着色彩斑斓的花灯,黄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初中毕业后,黄韬选择了就读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潮州有“中国瓷都”之称,是全球最大的日用瓷生产出口基地,因此对于他的选择,家里人很是满意,然而黄韬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
“我在学校能够学到花灯制作中最难的工序——‘人物开脸’和头部彩绘。”
2005年毕业后,黄韬便开始了“不安分”的打工生涯。白天,他从事的是产品包装、成本核算;晚上,就跑到老师介绍的潮剧团里帮忙,还趁机学会了人物梳妆技艺。
黄韬制作的潮州花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就当黄韬以为人生会这样按部就班下去的时候,2009年“启蒙老师”林汉彬去世,这给了他极大的触动。
“因为我知道做这个(潮州花灯)的人不多,我得把它守住。”
2014年,黄韬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一年后,他拿着自己制作的30多件作品第一次去广州参展,就被一位识货的行家一口气全部买走。
“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也坚定了自己要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黄韬制作的潮州花灯作品(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记录与传承
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潮州花灯,同时融合了潮剧、潮绣、泥塑等多种艺术元素,其中制作难度最大的立式屏灯,以我国耳熟能详的人物故事为原型,衬以亭台楼阁、山水园林,再搭配灯光照映。
在黄韬眼中,潮州花灯是一种历史记载。“比方说今年流行什么戏曲、今年发生了什么大事,我就会以作品的形式记录下来。”
黄韬历时两年多制作的108好汉灯屏头面(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传统的潮州花灯,既有通过表情、动作等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内涵的“素灯”,又有讲究盘弓走马姿势、反映武打战斗场景的“热灯”。
与潮剧舞台上各式人物角色一样,潮州花灯在角色上也分为生、旦、丑、净四大类,此外还要配合服装鞋帽、道具刀枪、姿势表情、布局景物,才构成一幅幅完美的画景。
黄韬认为,潮州花灯里潜藏着潮州人细腻的一面,从发饰到布景,甚至到衣服的褶皱、鞋底的一针一线,都极其精致。“最讲究的是这个骨架,我们叫‘有心有骨’,就跟做人一样。”
表情细腻、制作精良的灯屏头面(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作为一名处在“当打之年”的非遗传承人,对于潮州花灯如今所面临的知名度不高、系统学习困难的处境,黄韬也在不断思考。
“过往,潮州花灯作为一种外销产品,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但如今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再加上很多年轻人会觉得制作门槛比较高,关注度也有所下降。”
深思熟虑之后,黄韬觉得,还是要着眼于下一代的培养上。“小孩子会被色彩鲜艳的花灯所吸引,但这种传统花灯装饰性的物件比较多,所以近几年我都是从简单的花灯入手,用上一些新材料,让小朋友在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做出属于自己的潮州花灯。”
又到一年元宵赏灯时,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潮州古城墙上,黄韬也在寻找着下一个“黄韬”。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