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科教文卫>正文

年轻创业者们正在变得越来越不靠谱?

2017-09-11 14:57 来源:新华网思客

  原标题:80、90与00后的创业者:保守、张扬与狂妄



  目前来看,00后创业只是个例,甚至更像一场媒体鼓动的闹剧,还不足以推动对应群体创业的潮流。
  近日,“中国首位00后CEO”在褒贬不一中迅速走红,不过一日内旋即陷入抄袭风波,又将这位匪夷所思的创始人及其创业公司再次推上风口浪尖。是刻意炒作下的哗众取宠还是群体发声的“模范”代表,是无知无畏还是勇气可嘉,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有一点应该明确,在当下创业环境对创业门槛呈现出宽容一面的同时,还有一个底线和原则应该是不纵容它。就像周鸿祎所说,媒体的过分追捧或者聚焦负面,都有可能对00后这一新的创业群体造成某种误导,甚至是重蹈90后第一波创业风潮的覆辙。
  就目前来看,00后创业只是个例,甚至更像一场媒体鼓动的闹剧,还不足以推动对应群体创业的潮流。但这件事难免令人联想到80后、90后当年集体创业的过往,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他们的发展脉络都值得我们重新梳理和解析,具有深远意义。
  年轻创业者们正在变得越来越不靠谱?
  相似年龄、不同时代,80、90和00后的创业过程和结果,呈现出各自迥异的特征,有些悲哀的是,目前来看,一代不如一代是一个明显的后退过程,这其中不仅仅是受经验和成熟度的影响。
  首先聚焦于80后,把时间倒回这部分群体的初创时期,可以大致归于新世纪前10年,他们当时的年龄大多数在20-30岁之间。在从稚嫩到成熟转变的时间里,经历了互联网颠覆各个行业的变革时期,受大潮流的驱动得以借势而上,很快便脱颖而出、小有成就。
  根据2012年《福布斯》中文版推出的“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名单,电商、网文和游戏领域是80后创业者取得财富的集结地。对比美国同龄创业人独立创业的情形,明显不少成功的年轻创业者,都借助或者依赖了其他的平台。
  马云、陈天桥等互联网第一批引领潮流的人,在各自行业搅弄风云之时,为大部分80后创业者提供了共赢的机遇,换句话说,运气和眼光在80后创业群体的成长路径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要素。
  不过这种追随者的位置,某种程度上决定了80后创业者并没有延续70后的创业趋势,至今也没能改变上一代人对互联网经济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某些互联网科技创新领域,尚未出现批量的新一代创始人冲击现有行业大佬的地位,张一鸣、陈欧算是少数比较成功的80后创业者,但其中,陈欧光环之下的争议正日益被放大,未来前景难料,这并不是个例。而2006年曾公开亮相的第一波80后创业者,基本上已经消失在公众视野,泯然于众人。
  这意味着,过早的历练能培养出新时代的商业青年领袖的几率并不大。
  这一特征在前几年的90后创业风潮中更为明显。通过营销炒作提升知名度,自诩90后代表释放张扬的个性,在一段时间内赚足眼球后便几近全军覆没,这场“盛宴”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像是投机者的狂欢。
  时至今日,再来看那些短暂存活或是目前仍旧半生不死的创业公司,很明显90后的标签在一众投资人的操控下,给创业群体带来了泡沫般的鲜花和掌声,致使其相信仅凭自我就可以急速颠覆市场格局。
  这种自我膨胀的心理是过度营销后的认知扭曲,这一批90后创业群体的个性营销给外界留下了不佳的负面印象,但不可否认,他们并没有彻底倒下。90后创业潮在未来必然还会再次上演,我们只需等待他们变得成熟起来,积累好足够的力量后,发起新一轮的商业领袖排位战。
  不过从这三代新青年的创业特征和截至目前的表现,足以让我们观察到一个不太好的特征: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们,正变得越来越不靠谱。
  三代创业者的特点
  代际冲突在思维意识和文化取向上尤为突出,而这种区别恰恰是不同时代变迁烙印在创业群体的印记,以致于在外部作用下,他们各自的群体特征在创业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中80后务实、90后彰显个性和00后无知无畏,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一代代创业人完全不同的创业经历和结果。
  对80后的界定离不开国家经济形势剧变的大背景,通常他们被称为最累的一代也是由此。因为这群人生于改革开放的80年代,成长于经济体制改革的90年代,成家立业于房价飙升的00、10年代。当80后集中成长到30岁左右的创业黄金期时,还赶上了难得一遇的金融危机。总而言之,这种从成长到成年所积累的压力,使他们普遍形成务实、寻求稳定的性格作风,从而导致创业动力远没有上一代强烈,自然也就无法企及马云、陈天桥创业时的高度。
  90后却与之相反,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普及和颠覆行业的时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着社交、文化和娱乐方式从旧到新的改变,这无疑会冲击叛逆期少年的心理防线,无论是垮掉的一代还是张扬的一代,皆是时代印记的多重体现。在创业面前,90后表现得急功近利且盲目自信,而网红明星的崛起令他们看到了捷径,就此蜂拥而进、炒作营销,妄图通过套路化运作,以个人的热度带动初创公司融资和再扩大。
  而且在这波创业潮中可以明显看出,90后创业的性格缺陷不仅在于自负,还在于舆论引导下理性认知的丧失,他们忘记用户所看重的不是热度,而是需求。
  如今00后创业所表达出的理念,也是这种性格的更极端展现,尤其是彰显的无知或刻意的狂妄,只会令人困惑于创业一代不如一代的现状。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也应该从多维角度来看,毕竟这只是初露端倪的潜在问题。一方面,舆论走向通常从现在时的角度思考问题,80后如今普遍在30多岁的成熟阶段,他们几经创业风潮已经熟知商业运作,2014年在各个行业崭露头角的成功,已经抵消了最初创业时的鲁莽印象。
  但90后只是经过了第一波创业失败,加上急于彰显的群体个性本身就带有一定争议,当创业潮死亡时,这部分人自然就成了过度担责的一方,委实挫伤外界对90后创业的印象,这中间未免掺杂着某种偏见。
  另一方面,商业竞争、资本运作或是媒体渲染的环境,对每代人创业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这决定了外界力量也要为普遍的创业困境承担责任,不能只归咎于创业者的自身缺陷。
  00后将重走90后老路?
  每个时代的创业者其实都因互联网商业的千丝万缕,而具备代代相传的特性。正如美国硅谷80后企业家的崛起,得益于上一代互联网创业者转为天使投资人的资本与眼界,而我国近期80后创业者或者企业中枢力量渐趋成功,也得益于上一代大公司和巨头的滋养。
  不过这种相互作用显然是相对的,尤其是曾经巨头压制下的创业环境,使得大批创业公司提早夭折,也激得很多创业者怨声载道。虽然现在BAT对内部创业的态度相对宽容,但当年单纯的创业观念早已改变,创业者们普遍认同卖身巨头是创业的最佳归宿,这种观念如同一座大山,阻挡翻越之人的再创新动力。
  在《福布斯》杂志连续三年发布的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名单中,可以发现,80后创业公司达到一定规模及影响力之后,往往被70后巨头企业收购,虽然其中少不了竞争环境的作用,但客观上,还是让一批本来有可能登陆资本市场的80后优秀创业企业过早地消失了。庆幸的是,近几年风口涌动中,确实已经塑造了一部分80后成功创业者,在被上一代巨头霸占的互联网中开始站稳脚跟,更重要的是开始尝试与巨头以竞争者的角色对话。
  当然,互联网巨头把持创业者命运,一定程度上是商业规律使然。但相比较80后的真正成长,90后第一波创业潮背后的媒体对他们的过分渲染和配合营销,却让这一群体在享受完聚光灯之后吃尽苦头。一则,90后触目所及的互联网媒体,每天充斥着大量的“成功”文化资讯,反复、过度地聚焦于创业潮中的极少幸运儿,令不明就里的90后及00后产生互联网行业欣欣向荣、遍地是金的误解。然而倒下的90%初创企业,他们的教训才更应该是新晋创业者所关注的,事实上这种对失败讳莫如深的行为倾向,反而说明互联网经济形势不甚明朗。媒体片面渲染,再加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鼓动,急于涌入创业潮就成了90后们的普遍选择。
  二则,互联网营销历经多次浪潮洗礼,日渐成熟的同时,也渐趋越过了过犹不及的限度,尤其是在媒体和资本的共同操控下,激发了90后创业者寻求个性释放的心理需求。一旦享受了光环加身和备受追捧的利益,自然很难将重心放在产品或服务本身,不得不说,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和幕后推手一定程度上都给90后创业人群埋下了隐患,虽不至于是主导因素,但煽风点火还是有的。

  我们都要知道,互联网创业皆是九死一生,努力是创业者的基本前提,无论80、90还是00后创业代表,都不能否定他们追逐时代潮流的勇气和为此所做的努力。在越发被媒体引导、资本鼓吹的创业环境下,作为一名创业者,应该保持相应的理智,不让自己成为互联网创业史上的匆匆过客。(作者:歪道道)


(责任编辑:周金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