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祖国时政 >专题报道>正文

刘作奎:推动“一带一路”需要国内各部门聚力

2017-09-04 14:42 来源:祖国网

    关于“一带一路”,我提三个关键词,我的个人感觉和经验,第一个是国内协同,第二个是本土化,第三个是“西方经验”。
    我们在分析“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的时候,容易忽视内部的风险,内部风险之一就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协同问题。在谈到协同时,首先要从内部维度看“一带一路”要干什么事。
    从“一带一路”倡议要实现的功能看,我们存在一个将内部过剩产能向外释放的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如果不解决,它会是一场危机,一个很大的发展挑战。如果我们将产能过剩的风险做一个评估,就发现这个内部风险需要有效的向外释放,才能避免内部危机。因此,需要审时度势,根据国际形势需要,搞好内外协调,着眼国内发展大局,面向国际市场。
    谈到协同就不得不提如何执行“一带一路”倡议问题。我同意刚才郑刚教授提到的我们目前条块化、分割式的决策体系。决策出于具体的部门,现代社会决策体系需要各部门协作,但协同的力度不够。大家都说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内部的凝聚力不足,投放一定是一盘散沙,这一点是我们较为欠缺的,各个职能、机构、部门或者协同的单元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也是一种风险,需要我们给予关注。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刘作奎在论坛研讨会上发言    宋志娇 

    第二个关键词是本土化。如果协同是解决内部对接问题的话,本土化是要解决处理好外部对接问题。其实这一点往往是企业或者各种行为体走出去没有做好的问题。我这边有一个经验,就是在捷克,我认识捷克长虹的总经理,他非常年轻,他说他出去的时候要把捷克长虹企业的经验带出去,出去了两年之后发现中国的东西在那儿根本没法生存。后来给老总打报告说要想在捷克生存下去,就要从零做起,就是说完全用一套新的体系来管理和经营企业,这才有生存的空间。所以通过捷克长虹的经验看,本土化是基本的前提,就是你怎么对接,怎么看这个问题,甩掉包袱,把国内的一些我们认为是经验的东西,在国外一定要认识到它本地的局限性,而不能全盘地移植。
    第三个关键词是西方经验。中国的经验也好,西方的经验也好,其实这个问题客观的或中性的来说,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哪个管用,哪个符合实际就用,好的科学的管理,是不分东方和西方的,只要这个东西能产生效益就要用。总的来说,评价的尺度应该是科学的、惯用的,能产生效益的,而不要分是不是西方的,或者是不是中国的。


(责任编辑:李俊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