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关注民生>正文

胡丹返乡发展规模化、机械化水稻种植,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有了新科技 种田路更宽(人物故事·聚焦乡村创业)

2021-10-20 11: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记者  田豆豆
=

  胡丹,1982年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港湾村,大学毕业后在武汉市一家公司当会计,2007年回乡创业。
  现在,胡丹的公司日均生产大米200吨,流转土地面积达2万亩,拥有各式农机68台套,年产值逾亿元,共带动周边农户5000余户增收。2017年,胡丹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秋收之际,满眼金黄。

  车行至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港湾村,一望无际的稻田如巨幅画布映入眼帘。“金色的,就是成熟的稻田,已经可以收割了。”阳光下,武汉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丹头戴草帽,正指挥着农机手开动收割机,一圈一圈在稻田画出均匀的图案。

  胡丹说,“过去人们爱说,‘读不好书,就回家种田!’现在我要对孩子说,‘读不好书,就种不好田。’”

  从人工种地到机械下田

  今年5月21日,艳阳高照。武汉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地头上人头攒动,十里八乡的农业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都来了,100多人安静地等待着。

  “嗡”的一声,一架红色无人机升空,4个螺旋桨飞速旋转,水稻叶子随风摇摆。“这种新型无人机风力非常强,一定要把它升到水稻上方3米以上,免得把水稻吹倒了。”胡丹聘来的技术员当起了老师,手把手教大家操作。

  “这无人机好用吗?”

  “放心吧!我们已经在试验田里试过了,一小时能播种200多亩地,还能施肥,好用又划算!”

  “多少钱一架啊?”

  “五万八,政府农机补贴两万,个人出三万八。”

  看着眼前的情形,胡丹回想起2012年春天,合作社第一台插秧机下田时的场面。

  当轰隆轰隆的机器出现在水田里,乡亲们呼啦啦都跑来了,田埂上站满了人。有人端着饭碗,边吃边追着插秧机跑。大家啧啧称奇,“这大机器,一小时就能插10亩地!”

  这是最初涉足农业时,胡丹就认准的一个道理:人工种田,成本高效率低,必须机械化。从买下全区第一台插秧机开始,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合作社如今已经拥有旋耕机、插秧机、机耕船、收割机等近70台套机械设备和10辆运输车。不仅能用于自家基地,还可以服务周边。

  现在,胡丹有了新的打算。结合2019年农业部门帮助建立的农业物联网系统,她想建设一家“无人农场”。“无人驾驶农机可以自动播种、浇水、施肥、收割,技术员坐在办公室里,点点鼠标就能种地。”

  从城里会计到地头能手

  田里的火热场景与乡亲们的交口称赞,很是让人振奋。可回忆起10多年前的选择,胡丹感慨颇多。

  2005年,一直做粮食经纪人的父亲投资建了一家大米加工厂。本以为深加工能带来更多收益,可让人没想到的是,等到秋收季节,工厂根本收不到多少粮食。胡丹赶回家了解情况,才发现由于种粮赚不到多少钱,不少人外出务工,一些土地因此抛荒了。

  看着家里的窘境和家乡的状况,胡丹萌生了新的想法。她看新闻、查资料、多方学习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最后下了决心:“种粮食必须转型升级,走规模化、机械化的路子才有出路。这些田,别人不种我们种!”

  2007年,胡丹辞去城里的会计工作,靠着家里卖房筹措到的资金与银行的贷款,回乡承租土地、重新盖厂房,建立了武汉东方荣升米业有限公司。2011年,她又成立武汉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从乡亲们手中流转了千亩土地,开始规模化种植水稻。

  2011年的那个春天,胡丹始终记忆犹新。

  每天一早,鸡鸣犬吠声中,胡丹就启程去隔壁新洲区接人。随后的一天时间里,她带领着五六十名农民在自家的田里忙碌。指挥调度,地头的胡丹就像一个老把式分配工作;运秧插秧,人不够的时候,她就自己下地干。

  有些村民从田埂上路过,总是窃窃私语:“啧啧啧!这姑娘放着城里的会计不当,居然回乡来种田?”“我们自己种田都赚不了多少钱,她不怕赔钱?”

  声音传到胡丹耳朵里,她不说话,只是手上更加了一股劲。

  就这样,埋头干上一年又一年。如今,胡丹的水稻基地已经扩大到2万亩,每年支付农民土地流转费就达800万元,算上在基地务工的农民,她带动了数千户农民增收。

  从主营农业到产业融合

  在合作社整齐划一的稻田里,有一小片比其他水稻略矮。“这5亩是采用武汉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的‘水肥一体化’新技术种植的试验田。我们用的不是颗粒状肥料,而是水肥,施肥时肥料不会直接接触土壤,让土壤松口气。”胡丹说。

  合作社的稻田一直采用的良种,亩产1300—1500斤,虽然比农民常用的种子价格贵,但能保证优质高产。“现在,消费者不光要吃得饱,还追求吃得绿色、健康。”为此,胡丹紧跟市场需求,及时做出调整。2017年,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胡丹用生物技术替代农药,用复合肥、有机肥替代化肥,使用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方法,实现了农药化肥“两减”。

  此外,在胡丹看来,现代农业绝不是单一的第一产业。胡丹探索的“公司+基地”模式,是一、三产业的融合。现在,“无人农场”就要建起来了,她又开始思考,将来合作社用工量减少,如何帮助乡亲们增收?

  问题的答案就落在第三产业上。

  黄陂区风景秀丽,胡丹心心念念想带动老乡吃旅游饭。抓住家乡港湾村入选黄陂区“美丽乡村”的契机,她投资兴建了500亩农业观光产业园项目,包含观光、采摘、垂钓、农业知识科普等多个内容。现在,在广阔的金色稻田里,几排果树大棚整齐排列,几亩方塘水波荡漾。高大的观光产业园招牌立在稻田中,行人老远就能看到。

  “我想让更多人看到,现代农业是怎样的,让大家更懂农业、爱农村。”胡丹说。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20日 11 版)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