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县地处江西抚州,北宋淳化五年建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共有128个格局完整的古村落,保存明清古建筑11633栋,是赣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和标志性符号。
古村落能够留存下来,是可持续发展的印证。如何在保护基础上更好的活化利用?如何对本区域的民生和整体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对当地政府、学界、业界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近日举行的2021首届中国抚州文创生态大会暨第十八届中国文化产业论坛上,或许我们能找到一些答案。
把古村落界定为生态产品
金溪县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个,中国传统村落42处,省级传统村落31处,是江西省传统村落三大聚集地之一。
在中共金溪县县委书记张文贵看来,金溪县传统村落有“六美”:选址美、格局美、建筑美、气度美、色彩美、文化美。
128个格局完整的古村落,依山傍水,街巷纵横;11633栋明清古建筑,工艺精湛,包含砖雕、木雕、石雕等多种传统建筑形式,建筑类型齐全,包含牌坊、宗祠、庙宇、祭坛、书院等,“是明清建筑的宝库,是赣派建筑的精品,是具有原生态肌理传统村落的活化石,堪称农耕文化博物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张文贵说。
金溪县古村落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产权价值,是其能够保护利用可持续的发展的基础。
今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价值意见》,其中第十九条中明确提出,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古屋贷等金融产品创新,以收储托管等形式进行资本融资,用于周边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古屋拯救改造,以及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等。
2019年9月,抚州市成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金溪县政府抓住这一契机,提出将古村古建作为生态产品,并提出活化利用的概念,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肯定和大力支持。“我们拿到深水区改革的通行证。”张文贵说。
在江西省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金溪县确定了用物权流转、确权颁证、价值评估和交易、金融支持、活化利用等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路径,打通了古村古建生态产品从资源到资产、到资本,最后到资金的转化通道。
金溪县充分利用实施“老屋拯救行动”,整县以推进项目契机,采取征收和托管两种方式,打通古村古建托管路径,收储古村古建的用益物权。到目前为止,全县与村民签订托管协议的古建达到1802栋,其中完成整村托管28个。
权属不明晰、资产边界不清晰是社会资本难以进入古村古建修缮保护活化利用的制约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金溪县通过托管的方式,取得古村古建经营权进行单独确权办证,解决了以前难以明晰的产权问题。截至目前,金溪县政府创新颁发了四个古村整村经营权证,有效破解了抵押难题。
古村古建的活化利用金融必须先行,金溪县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古村落金融贷”,开展古建筑所有权经营权两权抵押贷款,得到了江西省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金溪县农商行根据县政府出具的第一份古建筑价值评估报告,对修缮开发民营企业发放了500万元的贷款。截至目前,全县总共发放古村落金融贷达到10.38亿元。
此外,金溪县政府还与深圳文交所共同建立深圳文交所中国古建资产管理计划金溪托管专区线上交易平台,目前已经挂出了5个村。同时在金溪县建立了深圳文交所中国古村落振兴计划金溪运营中心线下交易平台,古村古建确权办证后,就可以进入深圳文交所挂牌交易。
“金溪县在确定古村古建作为生态产品之后,在确权办证、融资上大胆突破和创新,古村古建变为带有金融属性的活资产,使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可以变现。”张文贵说,“可以说,金溪古村落活化利用未来可期。”
生活的活化与IP缺一不可
古村落的保护活化,不仅是古建古村的保护活化,还涉及到古建古村所承托的人们生活的延续活化。
在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产业学院特聘教授姜进章看来,古村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只是因为其保存和继承充满历史感和年代感的物件,还因其传承的传统手艺和技术。
社会关系是在共同生活中建成的关系,其中生产关系是基础。2020年,金溪在全县开展“景秀金溪、美丽花园”的创建工作,社会关系发生转变,从过去很多村民出去打工,古村落空心化到结合乡村自身的特征和资源禀赋,探索村民参股等多元化投资模式,并且有了多元化的发展。“它的生产关系已经开始逐步由过去空心化走向共建方式。”姜进章说。
通过对金溪县古村落的深入探索,姜进章发现,在之前所有的保护开发过程中,金溪县对有形资产的产权做了评估界定,缺失对无形资产的产权评估。“我们研究金溪古村落保护利用规范和制度,相当一部分是对无形资产未来的整体规划,因为无形资产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金溪县的传统村落成型于明清,集中了商帮文化、科举文化、乡绅文化、家族文化等。“这么多的文化要素不仅要形成一个故事,还要集中打造一个IP,所谓‘一村一品’,古村落未来的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有IP,没有IP就没有知识产权,没有知识产权就无法将古村落打造为可持续的发展规模,在推广当中,就无法产生商业价值。”姜进章说。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成琪/摄
用古村落的教育功能培养人
古村遗产可持续发展需要人。人从哪里来呢?
2021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进一步提升传承人技能艺能。加强传承梯队建设,促进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不断壮大传承队伍。”
中国人民大学东方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丁方认为,古村落有教育的功能,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文化才能得到传承,才能在年轻人心里真正地延续。
“我认为,最佳方案是将其打造为职业教育的社会课堂,即未来课堂社会化。”丁方说。
丁方补充到,要实现这个目标,前提必须要有一个新建的一流学科作为支撑,“必须把大国艺术工匠以及非遗传承纳入学历教育,或者让其在新建一流学科扶持下,进入学业教育课堂,改变目前职业教育在大国艺术工匠和非遗技艺传承中缺失的困境。换句话说,将石径禅院打造为艺术、文旅、研学产业的孵化基地,这是古村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丁方认为,产教融合目前是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最佳选择,它把职业教育的改变和文旅产业的提升正好结合在一块,两相需求而不是要其中一个付出代价。因此在地职业学校可以借助孵化基地进行学习推广,促进他们通过一流学科建设而改变专业设置,进入未来课堂培养大国艺术工匠与非遗技艺人才,扭转普遍缺乏技术人才的局面。
“课程设置不仅在古村落遗产里,同时也可以对游客开放,打造出新型旅游产品,成为传统文化加社会美育的体验场所,其中的空间可以无限想象。”
用美学引领 用创意改造
每个古村落都有其独特性,然而当前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却同质化严重。如何在各自的文化定位上做出个性化发展呢?
大坊是金溪县创意改造传统村落的项目,曾被评为最美乡村之一。但中青旅联科公关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认为大坊项目有些遗憾。是什么遗憾?“没有业态。至少我当时看的时候,它只是一个供参观的村庄。”
“金溪,无论是传统的古建筑、非遗、还是现代化元素,在美学上让我看到很多惊喜的地方。这几年有一些美学引领的网红,如水下餐厅,孤独的图书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人的情绪表达,帮助人们创造体验。”葛磊说,“我希望金溪也能成为网红的项目。”
如何做?做旅居体验。
核心是未来要打造更多的精品民宿,可以让更多人住下来体验。住下来之后还有事干。“我们不仅要复原传统的乡村生活体验,还可以有更大跨界的可能性,金溪未来营造的不仅是传统文化,还可以和国际文化、新锐文化结合,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金溪,被称为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在葛磊看来,从文化上可以这样讲,从旅游上不一定这样讲,“因为我觉得博物馆是用来看的,金溪一定是让人们在这里生活的。金溪未来的旅游是通过更有创造性体验的开发,在这里真正能让游客发生故事,能让游客在这里生活,能让游客恋恋不舍,和他的家人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成琪)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