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轮班休息时,为节省接种时间,接种点护士蹲地上吃盒饭。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接种点,市民在接种疫苗。 本栏图片均为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骋宇 耿毅卓 摄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国内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突破12亿剂次。其中,我省共接种新冠疫苗8234.81万剂次,超额完成上半年接种任务,为全国疫苗接种工作贡献了河南力量。
疫苗接种的“中国速度”背后,是疫苗的加速生产、相关部门的精准调配和各地群众的积极响应与大力配合。
本报记者跟随一批新冠疫苗配送的脚步,见证了不同环节、不同岗位、不同身份的人们,怎样为全民免疫助“一臂之力”。
我是新冠疫苗20210505J,从北京科兴中维疫苗专用冷库出发,一路来到郑州。
经过省、市、县区疾控部门,再配送到各接种点,工作人员要对我们进行扫描批号、验收批次、打印清单、抽检质量等一系列操作。
新冠疫苗运输对温度要求极为严格,必须确保在2℃至8℃之间,这就要求必须做到一个字:快!
6月17日下午4时
郑州市疾控中心
下午4时,我和疫苗小伙伴们乘坐大型冷链车抵达郑州市疾控中心。
“快,快!”程真真催促着,和同事一路小跑,把一辆冷柜车用力推过来。
“刚开始‘接苗’那几天,胳膊疼得举不起来。”程真真说。郑州市疾控中心疫苗专班组有5名成员,5月初以来,大家没有完整休息过一天。预估疫苗快到了,他们就赶紧通知县市区疾控人员来接,“日清零、不过夜”。
这阵子,郑州室外最高温度逼近42℃,而我们待在专用冷库里,见到的都是穿着厚外套甚至羽绒服的工作人员。
平均每天在冷库里待两三个小时,嘴唇紫了,腿也木了,程真真回到家,要打开电暖气,烤一会儿膝盖。
晚上7时许,郑州市疾控中心院内,15个县市区的疫苗运送车已经排成长队,等着把我们接走。
6月18日凌晨1时
金水区疾控中心
凌晨1时左右,是金水区疾控中心疫苗冷链专班的谷园园最忙的时候,她和同事们忙着把我们分到各街道办事处。
“已送达”“送到”“已送到”……她的手机上,金水区各街道办事处的回复纷纷传来。
忙完工作,谷园园回到家,已是凌晨2时。
6月18日早上7时
农业院社区接种点
早上7时,金水区花园路街道农业院社区接种点就排起了长队。
“来,喝杯汤解解暑。”李淑霞和其他社区志愿者在接种点门口支了口大锅。她提前一晚就泡上了红豆、薏米、莲子、红枣,清晨5时开始熬制,近两小时文火慢炖,熬出了一锅“爱心汤”。
“这么热的天能喝上社区大姐送的汤,真是太好了。”排队接种的人群里有人在说谢谢。
这一锅汤的成本大概150元,能盛200杯……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像李淑霞一样的志愿者。
6月18日早上8时
金水区总医院接种点
路遥喜欢笑。在接诊问询台一忙一整天,嗓子哑了,她脸上还是挂着微笑。
从早上8时到中午12时,接种台前的人就没断过,8名接种人员一刻都不敢休息——怕要上厕所,她们不敢喝水;怕耽误时间,她们蹲在接种点外面轮流吃午饭。
在这里,我见到很多可爱的小哥哥小姐姐:带病工作、忙完才去输液的路遥,在烈日下维持秩序、三天脸上就被晒出口罩印的付行,每天重复上千次注射动作、胳膊抬不起来的杨柯婷,长期掰瓶盖手指磨破流血又长了茧子的王雨……
终于轮到我了。接种人员把我从盒子里取出来,打开瓶盖,把我推进一名中年女士身体里。那一刻,我清晰地听到了一句话:“谢谢,你们辛苦了。”(记者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