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文化中国 >新书悦读>正文

如您所愿,因为有您——重温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2021-06-22 15:58 来源:文艺报

    提起《可爱的中国》,人们就会想起革命烈士方志敏,就会想起他的《清贫》,想起他的《死!》。在《清贫》中,方志敏说:“在长期的奋斗中,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被捕时,国民党士兵一边拿着手榴弹威吓他,一边搜他的身,竟然连一个铜板也没有搜到,陷入巨大无奈的失望之中。他笑着说:“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啦!”“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死!》中,方志敏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方志敏是农民的儿子,是一个苦学生。1899年,他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一个名叫湖塘村的小村庄。村庄虽然山清水秀,但在那个长夜漫漫的时代,家乡在方志敏的眼里却是一个天昏地暗的角落。因为聪慧,父亲母亲送他去学校读书,希望他能够出人头地,然而上学的每一块钱都是从别人家借来的。这笔债款,像一块千斤重的石头,压得全家人无地自存。每每放假回家,方志敏看着父母哭丧着脸,体味着负债人心中那无法描绘的深重的忧愁。面对封建地主阶级的盘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志敏在自传中愤懑地写道:“我生活着,我受着压迫和耻辱地生活着;我长大起来了;我逐渐不安于这黑暗的时日;我渴望着光明;我开始为光明奋斗——奋斗了一生,直到这次被俘入狱,直到被杀而死!”

  在黑暗的故乡,方志敏却看到了光明,为光明奋斗。1922年8月,方志敏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与了江西党、团组织的创建。入党时,方志敏说:“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方志敏曾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农民部部长、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回到家乡,在赣东北的弋阳、横峰一带发动农民武装起义。1928年至1933年,他领导起义的农民坚持游击战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不久,赣东北苏区扩大为闽浙赣苏区,方志敏出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并担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领导苏区军民进行了反“围剿”战斗,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当选第一、第二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第二届主席团委员,并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1934年10月,红10军与由红7军团等部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会合,组成红10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率部继续北上抗日。1935年1月,带领先头部队本已奋战脱险的方志敏,为接应后续部队突出重围,在作战中不幸被捕。随后,敌人将方志敏押解到南昌,关押在国民党委员长行营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2月6日,敌人为了炫耀“战绩”,将方志敏押送到南昌豫章公园“示众”。

  身陷囹圄,心忧天下。国民党反动派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竭力拉拢,不断派人劝降,方志敏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大义凛然,坚辞拒绝,没有丝毫动摇。方志敏日夜想念着党,惦念工农群众和革命战友,为了革命事业,他“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他说:“屈辱、痛苦,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的,是更加磨练我的意志!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在狱中,前来劝降的国民党人,面对铁骨铮铮的方志敏败下阵来,被这位伟大革命者的彻底的革命精神所折服。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和信仰如磐,深深打动了他们的心灵,他们不约而同地把崇敬的目光投给了方志敏,为他的狱中写作打掩护。在生命的最后7个月,方志敏饱蘸生命的热血写下了包括《方志敏自述》《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我们临死以前的话》《在狱致全体同志书》《可爱的中国》《死!》《清贫》《狱中纪实》《给党中央的信》和《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等近15万字的作品。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在《可爱的中国》中,方志敏化名“祥松”,以给“亲爱的朋友们”写信的方式口述了自己的狱中生活和心路历程。在这封信的一开头,他平静如水般地娓娓道来:“我在被俘以后,经过绳子的绑缚,经过钉上粗重的脚镣,经过无数次的拍照,经过装甲车的押解,经过几次群众会上活的示众,以至关入笼子里,这些都像放电影一般,一幕一幕的过去!我不愿再去回忆那些过去了的事情,回忆,只能增加我不堪的羞愧和苦恼!我也不愿将我在狱中的生活告诉你们。朋友,无论谁入了狱,都得感到愁苦和屈辱,我当然更甚,所以不能告诉你们一点什么好的新闻。我今天想告诉你们的却是另外一个比较紧要的问题,即是关于爱护中国,拯救中国的问题,你们或者高兴听一听我讲这个问题罢。”

  《可爱的中国》的写作时间是1935年5月2日。狱中的方志敏站在狭小的牢房之中,顺便望了望围墙外那株一半枯枝、一半绿叶的柳树。彼时彼刻,英雄的心中所想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国,是如何“爱护中国、拯救中国”的大命题。当“他一看到那一簇浓绿的柳叶,他就猜想出遍大地的树木,大概都在和暖的春风吹嘘中,长出艳绿的嫩叶来了——他从这里似乎得到一点儿春意”。面对敌人死亡的威胁和谄媚的嘴脸,方志敏毫不留情地给予了批驳。他说:“就他们当面对我讲的话,他们都承认我是一个革命者;不过他们认为我只顾到工农阶级的利益,忽视了民族的利益,好像我并不是热心爱中国爱民族的人。朋友,这是真实的话吗?工农阶级的利益,会是与民族的利益冲突吗?不,绝不是的,真正为工农阶级谋解放的人,才正是为民族谋解放的人,说我不爱中国不爱民族,那简直是对我一个天大的冤枉了。”

  什么叫舍生取义?什么叫向死而生?方志敏用36岁的青春,给了我们最铿锵最明亮的回答!凡是读过《可爱的中国》的人们,都看过方志敏的一张照片——身着囚衣、脚戴铁镣、一根长绳绕过后背从脖子两侧沿着肩头直系脚上的铁镣。照片上的他雄姿英发,光射征衣,弘毅挺拔,眼神沉静果敢又器宇轩昂,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这是一个心怀信仰而无所畏惧的人,这是一个胸怀信念而慷慨赴死的人。如此的从容不迫,如此的宠辱不惊,如此的意志如钢,如此的忠诚坦荡,这个人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方志敏的回答简单却斩钉截铁:“真正为工农阶级谋解放的人,才正是为民族谋解放的人。”

  在《可爱的中国》中,方志敏形容自己这个“青年学生的爱国,真如一个青年姑娘初恋时那样真纯入迷”。然而,在那个黑暗、落后、混乱的年代,可爱的中国却正遭受欺凌和屈辱。少年时代,方志敏参加了抵制日本强盗和卖国贼秘密签订“二十一条”的爱国运动,抵制日货;在上海,当他在法国公园门口看到“华人与狗不准进园”的牌子时,怒火中烧;在乘坐的江轮上,他亲眼目睹了三个穷苦人被买办流氓鞭打、沉吊、侮辱的惨剧,气愤地喊出一声“打”……这一幕幕永不能忘记的悲剧,都被方志敏写进了《可爱的中国》。他说:“那肥人指挥的鞭打,不仅是鞭打那三个同胞,而是鞭打我中国民族,痛在他们身上,耻在我们脸上!”但是,方志敏没有悲观失望,没有自暴自弃和麻木不仁,他说:“我却因每一次受到的刺激,就更加坚定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决心。我是常常这样想着,假使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

  写到这里,方志敏笔锋一转,向亲爱的朋友们提出了一个自问自答的反问:“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紧接着,方志敏以诗情画意般的柔情,如数家珍般地叙说中国的可爱:“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不像日本姑娘那样苗条瘦小。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母亲丰满坚实的肥肤上之健美的肉纹和肉窝?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置而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更是无限的,这又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保有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量,以养育她四万万的孩儿?我想世界上再没有比她养得更多的孩子的母亲吧。……”

  作为死囚,方志敏在写《可爱的中国》时,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说:“我老实的告诉你们,我爱护中国之热诚,还是如小学生时代一样的真诚无伪;我要打倒帝国主义为中国民族解放之心还是火一般的炽烈。不过,现在我是一个待决之囚呀!我没有机会为中国民族尽力了,我今日写这封信,是我为民族热情所感,用文字来作一次为垂危的中国的呼喊”:“朋友们,兄弟们,赶快起来,救救母亲呀!无论如何,不能让母亲死亡的啊”!

  革命理想高于天。身处绝境,方志敏想到的不是个人的恩怨得失、命运遭际和生死存亡,而是怎样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尽最后一次力,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发出了呼喊:“听着!朋友!母亲躲到一边去哭泣了,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的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朋友,听到没有母亲哀痛的哭吗?是的,是的,母亲骂得对,十分对!我们不能怪母亲好哭,只怪得我们之中出了败类,自己压制自己,眼睁睁的望着我们这位挺慈祥美丽的母亲,受着许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的蹂躏!这真是我们做孩子们的不是了,简直连一位母亲都爱护不住了!”最后,他声嘶力竭地呐喊:“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绥,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地奋斗!”(丁晓平)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