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
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热搜
祖国时政
财经报道
文化中国
微信
新浪
移动端
爱国要闻
爱国教育
爱国论坛
爱国行动
慈善公益
爱国人物
感动瞬间
爱国工程 >
爱国行动>
正文
志愿服务:高校教师思政教育新路径
2021-06-08 15:07
来源:
中国教育报
高校教师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情况直接影响着高校的育人质量。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近两年,广大高校教师积极发挥志愿服务精神,主动投身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彰显了爱国爱校爱生的责任和情怀,对于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高校应该意识到,大力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政教育功能,有利于“活化”教育内容,促进教师自我教育,是拓展高校教师思政教育的新路径。
志愿服务与教师思政教育的关系
首先,志愿服务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服务者自觉运用知识、技能和体力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从而建立一种自身与被服务者之间的道德关系,并通过服务过程加深对这种道德关系的体验和理解;通过服务的实际效果,服务者能够获得丰富的感受和愉悦的情感;通过社会的认可和称道,服务者能够强化集体主义意识和奉献精神。因此,志愿服务活动是思政教育的有效组织方式,对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志愿服务能够满足教师成长发展的需要。 教师有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包括学习、道德素养、政治进步、尊重和荣誉、自我成就等。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内涵的志愿服务精神,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通过助人,使身心处于超越自我的境界,获得幸福的体验。可以说,志愿服务活动能够通过发展和完善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满足教师精神世界和个人成长的发展需要。
再其次,志愿服务活动符合高校教师的思想实际。 思政教育必须考虑教育对象的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及其思想品德实际情况,从而确定教育目标和方式。高校教师在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等方面,都处于比较成熟的状态,其思政教育的开展尤其要注意组织形式和有效供给。志愿服务活动这一组织形式,依靠理想信念支撑维系,对服务者道德水平和奉献精神的要求较高,这一内核与教师对崇高师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把握高度一致。因此,志愿服务活动符合高校教师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实际,能有效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利用志愿服务创新教师思政教育方式
开展教师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创新教师思政教育:
第一,将志愿服务与教师自我教育相结合,有效发挥教师主体性。 教师思政工作要避免把教师作为被动客体来开展教育,只有尊重、理解、关心教师,从不同角度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加强其自我教育水平,才能提升其积极性和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志愿服务活动能较好地契合教师思想的共鸣点,符合其个人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从而激发教师的高尚品德,使其在实践活动中完成自我教育,并将这种崇高的道德情操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此外,志愿服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促进其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其自尊自律自强,让教师主动选择、积极作为,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品行之师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
第二,将教师志愿服务与育人相结合,有效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作用。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因此教师更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追求。志愿服务活动是发挥教师榜样作用的有力举措,教师通过志愿服务等身体力行的方式,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用榜样的力量引导、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尤其在疫情防控等特殊时期,发挥教师的志愿服务作用,往往能成为思政教育的突破口,使育人作用凸显,让教育效果倍增。
第三,将教师志愿服务与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相结合,有效发挥教师服务社会的作用。 积极开展教师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加强教师社会实践,发挥教师的社会服务作用。教师志愿服务常态化能够有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师德师风建设的社会支持体系。高校教师可在知识服务、科学普及、文化宣传、政策咨询、专业培训等方面,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医疗服务下乡进社区、科技成果惠民生、专业对口支援交流、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调查和政策建议、扶危济困、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
以志愿服务作为推进教师思政教育的着力点
倡导教师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符合教师思政教育的需要,又能成为教师思政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良好纽带。做好教师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建设,能有效推进教师思政教育工作。
首先,应构建教师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高校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成长发展的重要环节,将志愿服务精神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从顶层设计、部门协调等多方面明确志愿服务对教师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形成思想明确、协调合作的工作体系,不断提升教师志愿服务精神和志愿服务能力。
其次,搭建教师志愿服务活动平台。 高校应积极探索,成立教师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并通过健康有效的招募方式、完善全面的培训体系、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构建教师志愿者组织。在组织化体系化的基础上,创新志愿服务的活动形式,开放相应条件的场所,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公益组织的作用,鼓励搭建更多的校园志愿服务平台,为教师参与志愿服务创造良好的条件。
再其次,完善教师志愿服务保障机制。 高校应充分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吸收发展较早、已有成熟体系的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经验,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探索建立并完善制度、激励、服务等层面的保障机制,为教师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制度、经费和条件保障,通过荣誉和社会回报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