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坪村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南端,是进入锁江羌族乡第一村,距乡政府驻地3.5公里。两项改革以来,黄坪村努力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聚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进一步优化村域空间布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了面积扩大、人口增加、资源整合、要素聚集、结构优化的改革目标,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2020年,黄坪村获评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2020年5月,由原黄坪村、白耳村、前提村三村合并而成。全村幅员面积24.9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0%,辖11个村民小组,村民428户1320人,党员56名,其中羌族人口占总人口90%。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198人,2019年已全部实现脱贫,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建立防止致贫返贫“三不变、四加强”机制(驻村帮扶机制不变、民生保障政策不变、产业就业扶持不变,加强预警监测防控、加强持续帮扶举措、加强致富能力培训、加强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资源得到整合 全面清理整合原来分散在3个村各个组的耕地3366亩、林地31550亩、撤并村集体资金24.3万元、各类产业扶持资金170万元;依据3年过渡期保障政策,县财政按照原3个村每村8万元向新村匹配每年24万元的村级运行维护经费;整合办公用房740平方米,拿出一部分村委会闲置用房,出租给本村民营企业、专合组织使用,切实盘活集体“沉睡”资产。成立岚枫翔“村投公司”,将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三村合并盘活的资产注入“村投公司”,使“村投公司”真正成为有较强实力、有经营项目的市场主体,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得到发展 立足自身特色和资源禀赋,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农户”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道路。2020年下半年,由“村投公司”流转土地近200亩,建设白芨、茶叶等特色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标准化香菇产业园。强化政府财政投入,结合山水林田和文化资源,建设竹影羌风、羌乡茶韵等景观节点,推动“农村变景区”。已盘活利用民居空房、闲置生产用房改建民宿17家,“村投公司”已筹资金1000余万元,将建2处精品民宿,乡村游、避暑游、康养游等业态加快形成,有力增强群众致富增收的发展信心。 治理得到提升 积极探索“四化四提升”融合善治新模式,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取得实效。优化组织设置,提升治理力度,三村合并后,赓即建立了以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为核心,村务监督委员会、群众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为主体的“一核三会”治理体系;结合村“两委”换届和干部职数整合,拓宽了干部推选空间,总支副书记、下级支部书记、两委委员、基层治理专干等均由原撤并村常职干部担任,村书记、主任实行“一肩挑”,有力提升村组干部整体水平。细化村规民约,提升自治精度,重点针对新合并村面临的人合心不合、地合事不合等治理难题,重新细化制定村规民约,约束规范村民言行、自我管理。深化道德评议,提升德治深度,采取星级评定方式,量化群众履约守法情况,每月评选环境卫生星、孝亲敬老星、发展致富星、遵纪守法星等先进典型,群众德治意识大大增强。强化结对认亲,提升融合进度,大力开展“黄坪一家亲”结对认亲活动,健全完善“党员联户、群众认亲”机制,“党员户”主动联系3-5户村民,亮身份、亮行动,群众通过跨原村“结对认亲”,互帮互助,不断促进人心融合。同时,大力整合人力资源,从优秀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中统筹遴选21名优秀后备干部,组建产业发展、应急抢险、乡村治理等小分队,在疫情防控、地灾治理和救火扑火等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群众得到实惠 建制调整后,新黄坪村被平武县委、县政府确定为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得到了更多项目资金支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打通前提村连接黄坪村断头路10.3公里,新建农旅产业环线道路4.2公里,全面打通通社入户道路,硬化率达92%,推动实现新村各组互连互通。新建停车场1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处,安装太阳能路灯100余盏,构建了空间布局更优、发展环境更好、发展动能更强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坚持“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规范设立村便民服务室、在2个被撤并村设立代办服务点,建立便民服务微信群,针对边远和老弱病残群众,实行网上预约、干部上门办理,群众办事更加方便。伴随农旅产业就业、增收带动效应逐步显现,集体经济实现“资产升值、资源增收”,群众通过入股分红、就近务工,收入不断提高。2021年,全村预计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 据悉,黄坪村将探索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新模式,推动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农村变景区。积极引进专业运营团队,提升规划建设和运营水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让改革的红利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村民。(文/图 刘仁喜 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