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文化中国>正文

何处安放我们的“民间记忆”?多位收藏者建议筹建民间博物馆

2021-04-25 10:00 来源:大河网

1

陈奇男希望他收藏的“宝贝疙瘩”们存放至博物馆

陈奇男和他收藏的物品

孙风辰在玻璃花房存电影胶片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郭致远 文图

  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原地区,许多老人经过几十年的收藏,家中“宝贝疙瘩”堆积如山,从古玩字画、瓷器,到旧报纸、地图以及农耕工具等,藏品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这些凝结着收藏者心血的“民间记忆”,亦是见证社会发展的窗口,个别物品价值虽不大,但意义不凡。收藏者不愿看着这些藏品,继续待在家里睡大觉,希望尽快筹建一所民间博物馆,将其悉数展示出来,供人免费观赏。

  从2019年开始,郑州市谋划三年内建设各类博物馆100家以上,其中包括50家非国有博物馆。那么,这些博物馆建设进展如何?市民筹建博物馆需要哪些程序?

  心愿:不希望“宝贝疙瘩”继续睡大觉

  今年81岁的陈奇男,祖籍福建莆田,1963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郑州白鸽集团工作,历任技术员、高级工程师。“读大学的时候,我就对收藏产生了兴趣。”4月20日,在中原区前进路陈奇男老人家中,他拿出收藏的玉器、瓷器等,讲述起过往岁月,满怀激情。

  据老人介绍,来到郑州工作娶妻生女后,他早已把绿城当做自己的故乡。前几年,和家乡的亲友闲聊时,他们曾提出建议说,有当地企业家愿意出资,修建一座高档次的馆所,不如把这些藏品,全部运抵家乡保存。

  “听了这个建议,我当即就回绝了。”陈奇男称,足迹踏寻全国各地收藏,自己并非莽撞行事,而是调阅各种文献记载、多番考证后,再决意下手收藏某个物品。

  老人说,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的山山水水,蕴藏着许多古人活动,留下的未知秘密。一个古碗、一件古玉器,也许就能透视出古人的风貌以及生活密码。

  “再宝贵的东西,天天躺那儿睡大觉,也显现不出它的价值来。”立身走廊,老人指着满屋的藏品,显得有些着急地说。记者注意到,老人90平米房屋内,堆积的各种藏品宛如小山。不宽的走廊处,摆放着他研究收藏物品的心得笔记等,走廊被这些物件占据,过道显得更为狭窄,目测宽约30厘米。

 尴尬:玻璃花房存电影胶片村里建房摆放老物件

  在郑州,63岁的孙风辰痴迷“追影”30年,他收藏了2000多部胶片电影、数十台各式放映机,被不理解的人称作“老神经”。面对非议,他有自己的收藏感悟,胶片电影,就是了解世界的窗口,记录社会的发展,不能缺失的“民间记忆”。

  去年9月22日,在郑州市西四环一处花卉育苗基地内,记者见到了孙风辰和他收藏的部分胶片电影和电影放映器材。这是一处占地面积约300平米的玻璃花房,室外秋风拂面怡人,室内则是宛如桑拿天,置身其间,很快浑身冒汗。

  “这儿这么热,电影胶片受得了吗?”采访中,三五分钟工夫,记者的额头上频频冒汗。孙风辰称,电影胶片比较耐高温,但是它们最害怕潮湿,像这样的环境,不会太影响胶片的寿命。

  和孙风辰相比,收藏乡村老物件的郭先生,几十年来“淘”得3000多件各式农具,其想法质朴纯真,“城市发展太快了,应当留下些农耕记忆”。

  为此,他在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麦秸垛村建了一栋两层房屋,总建筑面积约1000平米。一楼摆放手动拉风箱、太平车、纺花车等物件。二楼和地下室,摆放的多是以前农民生产用的工具,“这些年捣鼓这些物件,花费了五六百万元”。

 说法:居民如何筹办民间博物馆

  “从收藏它们第一天开始,我就有个梦想,建一座中原乡村农具博物馆。”郭先生受访时称,受制于土地审批、日常管理等问题难以突破,建设专业性博物馆的构想,一直没有付诸实施。

  2020年,他构思建设的专业博物馆出现曙光。据其介绍,郑州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从房租方面给予补贴,鼓励个人兴建民间博物馆。“和航空港区的相关部门谈了谈,拿出了具体实施方案。”郭先生说,有些遗憾的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其他原因,该项目实施受挫,没有最终落地。眼下,他仍在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希望今年完成博物馆建设。

  据了解,郭先生所说的政府支持,是指2019年郑州出台的《郑州市博物馆事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简称《三年行动方案》)。其中表明,三年之内,全市博物馆新增100家以上。其中,国有及行业博物馆50家以上,非国有博物馆50家以上。

  《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到,这些措施一旦完成,郑州市区域内博物馆覆盖率将达到每10万人就拥有一家博物馆;市民每年可观看到各类展览300个以上,基本可以做到一年展览天天不同,而郑州市也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博物馆之城。

  方案明确了目标,那么,民众想建博物馆需要那些程序呢?4月22日,郑州市文物局博物馆处相关人士介绍称,根据规定,个人建博物馆藏品需要有价值、有意义,藏品达到300件(套)以上。场馆由自己选定,不准将居民住宅当做场馆,且需要提供消防证明等手续。相关事宜流程,居民可向各区县的文广新局文物科咨询,待硬件条件符合要求,则派员进行初审检验。勘定藏品的价值工作,由其联系省级文物部门专家予以鉴别。

 现状:目前有60多家博物馆建成

  “像今天,有三四个人咨询建博物馆的事儿。”郑州市文物局博物馆处的相关人士介绍称,截至目前,郑州市已建成60多家博物馆,从政府层面来说,这些个人建设的博物馆,经验收合格,则给予租房补贴。补贴标准不一样,每个区县有所差别。

  “博物馆建成了,日常运行是笔大开支。”李先生与人合伙,在郑东新区开了一家博物馆,专业展出瓷器藏品。他称,起初,想每人收取10元的门票,但是经过分析研判,作为比较小众化的民间博物馆,平日里关注的人就比较少,再收取些费用,倒是“吓着”人不来了,当即否决了。为了弥补正常运行,他们只好将其从事的主业方面赚的钱,贴补博物馆运行。与此同时,亦在此间开设了茶室、咖啡间,旨在通过吸引市民消费,增加些收入。

  七八位受访的民间收藏者认为,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藏身案头、房间或仓库的藏品,放进博物馆供大家学习、研究,才能体现出它的自身价值。然而,不少收藏者,可谓倾其一生所有,“痴迷”于收藏;经济拮据,即便费劲筹建好了博物馆,随后的运行亦将是举步维艰。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按照国家文物政策规定,登记注册的民间博物馆藏品,不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这对民间博物馆的运营带来很大经济负担。

  “既然民间博物馆拥有合法身份,政府能不能通过第三方购买服务,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这样尝试的话,解决了日常运行管理问题。”多位收藏者称,置身互联网时代,管理这些“宝贝疙瘩”们,也应当具备互联网思维,通过云展览、延伸文创产品等形式,扩大知名度,实现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