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村民发现,城里来的扶贫队长脚上总是穿着一双普通的黑色布鞋,走村入户,和他们拉家常,问困苦,聊脱贫,就像邻家兄弟。时间久了,村民都亲昵地称他为“布鞋书记”。这位“布鞋书记”,便是国家税务总局汕尾市税务局派驻陆丰市西南镇溪口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余伟彬。“脚上穿什么不重要,重要是心里想什么,为贫困村的群众能做些什么”,余伟彬说,“组织派我带队驻村扶贫,就要融入贫困村民的生活中,了解他们的疾苦,带给他们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驻村扶贫的三年里,余伟彬带领扶贫队员们行走在扶贫路上,步履铿锵,砥砺前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19年,溪口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8013.74元增加到2020年的23874.76元,年均增长24.4%,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得到高质量保障。他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获得“广东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并被推荐为“广东省2019-2020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本人也先后获得“广东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并被推荐为“广东省2019-2020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汕尾市‘优秀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汕尾、陆丰两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21年2月,国家税务总局汕尾市税务局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余伟彬(右)在孤寡老人李庚壹家中走访慰问
今年83岁的孤寡老人李庚壹,已是耄耋之年。早在1967年,老人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一名有着54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曾在溪口村担任多年的生产队长和农场场长,因为诸多原因,膝下无儿无女,至今仍然独自生活。 第一次到李庚壹家走访时,余伟彬被老人窘迫的生活环境深度震惊。破旧不堪的房屋里,不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甚至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接下来的了解中,余伟彬发现,生活环境丝毫没有动摇李庚壹这名老共产党员对党的信仰,始终践行着初心。党的组织生活,老人从来没有因为年事已高和生活条件差中断过,村里修路,哪怕自己生活艰苦,也会掏钱买些饮用水送到施工现场给民工解渴……。将李庚壹老人的情况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后,在帮扶后盾单位的支持下,余伟彬帮助老人进行了危房改造,申请到五保户生活保障金。而在平常,余伟彬只要回汕尾城区到单位汇报工作,都会自掏腰包给老人买些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不仅解决了老人的生活之忧,更是送上了党组织的关怀。“现在的生活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幸福”,李庚壹高兴地说,“是党的扶贫政策让老百姓摆脱了贫困,是余书记这样的扶贫干部们给老百姓带来了如今的好日子”。
村里有一户贫困家庭,家中不仅有精神障碍成员,就连几岁大的孩子都有先天性心脏病。余伟彬帮助落实兜底政策,初步解决其温饱问题的同时,还帮助该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搭建牛棚养牛,完善自行“造血”功能,如今,该贫困户家庭养牛年收入已能达到两三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自信。 西南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是陆丰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镇之一,溪口村更是省定贫困村。刚被派驻溪口村进行帮扶时,余伟彬发现扶贫工作远比想象的要棘手得多。进村前,他特地从网上买了三双普通黑色布鞋,正是这三双布鞋,陪伴他走遍了溪口村的每一个角落,了解到全村的实情民情,带领村民摆脱了贫困。 白天,他率领扶贫队员,逐户访问座谈,详细了解溪口村的情况,摸排帮扶对象。夜里,他组织支村“两委”干部开会,研讨扶贫方案,制定帮扶措施,帮助每一个贫困户建档立卡。在泥土路上走多了,他的布鞋常常变成“泥头鞋”,为了避免自己带着泥土的鞋子踩脏村民的家,余伟彬闲暇时间会时不时刷刷鞋子,刷完晒干,穿上接着走访村民……人心是雪亮的,余伟彬的每一个生活、工作细节,村民都看在了眼里,久而久之,村民都亲昵的称他为“布鞋书记”,这一雅号也在溪口村由此传开。 扶贫先扶智。进村之初,余伟彬发现溪口小学的校园环境可谓是脏、乱、差一应俱全,地面是泥土地,整个校园没有排水设施,甚至连卫生间都没有。好的校园环境,是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余伟彬立即带领扶贫工作队改善学校基础设施,修缮外墙,铺设塑胶跑道,修建下水道、卫生间……在营造良好教学和生活环境之外,余伟彬发动村民、乡贤共同关注溪口村的教育,设立了溪口小学“优秀师生奖励助学基金”,每年投入2万元,奖励优秀学生和教师。同时落实教育补助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每名学生每学年给予生活费补助3000元,高中教育阶段(含中专、职校、技校)的学生每人每学年能得到5000元的生活费补助。从2019年秋季起,凡是溪口村考入全日制本科的学生,每学年都能享受到7000元的生活补助和5000元的学杂费补助,而对于考上全日制研究生的村民子女,每学年给予生活费7000元和学杂费10000元的补助。他还对考上本科以上学生给予教育鼓励资金,并帮助申请政协救助金。溪口小学校长李目火说,溪口小学的办学环境改善后,不仅本地村民全部将孩子送到村小学上学,连周边地区的家长也愿意让孩子过来溪口读书,出外营生的村民,也将带到外地读书的孩子送了回来,学校学生人数从原来的98人增加到现在的157人,数量几乎翻了一倍,教学质量也大幅提高。 溪口村有一座桥,是连接外村的必经之路,村里乡贤捐资建起几十年来,从未维修过,桥梁破损,已是一座危桥。余伟彬实地查看后,组织专业人员对桥梁结构进行检测论证研究,筹集资金进行了修缮加固;村里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农田问题,道路工程一度陷入僵局,他组织全村共产党员率先垂范,首先解决自家的问题,党员带了头村民随之也主动配合,在一个月内便修建好新路。在溪口村,类似这种民生改善工程还有很多,涵盖农村道路建设、学校改造、铺设下水管网、公共设施建设等一系列群众看得见、得实惠、利长远的建设工程,极大改善了溪口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党支部是坚强的战斗堡垒。作为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余伟彬致力党组织建设,他协调修建起村党群服务中心,让党员组织生活有了阵地保障;他推动增设了外出党员党支部,让流动党员时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他组织村党总支部干部前往深圳、东莞等地,给流动党员上党课,让他们时刻保持党员所应有的本色;他带领党员干部拜访乡贤,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回乡,助力家乡发展。此举不仅吸引了一大批务工能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还兴办起养殖、加工等实业,解决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溪口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充分展现出来。 脱贫奔小康,产业是关键。根据溪口村的地域特点,余伟彬瞄准特色种植、养殖和光伏发电等方面,确定了多点开花、多产业协调发展的模式,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溪口村地处山区且太阳辐射量足,扶贫工作队帮助挖掘山地资源,引进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建设光伏电站,总安装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通过与南方电网签订电力产销协议,产出的新能源销售给南方电网,村集体每年可获得18万元收入,同时,在溪口村打造成集观光、休闲、生态为一体的“农家乐”走廊,促进“一村一品”项目落地。按照“保底收益+分红”的模式,帮助溪口村引进扶贫资金近500万元,参股投资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农业示范基地、仁生种养、润泰农业等项目建设,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每户的分红超过4000元。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自己的父亲却突患脑中风,瘫痪在床。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加之繁重的抗疫任务,余伟彬整天工作在溪口村,无法侍奉父亲身旁。“忠孝不能双全,比起当前的工作任务个人的困难不算什么”,他说,溪口村常住人口超过1500人,村域面积大、路口又多,而且疫情当前村民口罩紧缺,疫情防控任务十分艰巨。他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在村口设卡值守,探测来访人员的体温,并统计登记入册;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购置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为帮助因疫情影响造成发展资金短的缺农户,他通过“银税互动”守信激励措施,积极协调工作,为农户获得银行提供的“一站式”无担保信用贷款,切实解决了贫困户资金难问题,最大限度发挥脱贫攻坚的税务力量。 经过三年的扶贫,溪口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小山村旧貌换了新颜。“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不怕苦不怕累,为溪口村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的精神也深深感染全村党员干部。”村党总支部书记李色开感慨地说,“我们新的村‘两委’班子有信心有决心发扬扶贫工作队的精神,带领村民实现溪口村振兴”。(易建成)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