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新形势下的城市更新内涵更丰富,涵盖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加强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和长期观察思考,笔者认为城市更新实践需注重以下“四新”。
首先是推动和发展城市“新经济”。受疫情影响,在购物、办公、教育等领域出现了“线上”对“线下”的加速替代,催生了许多新经济业态,由此诞生的新行业不需要建新厂房,也不需要开发新的产业园区,但需要良好的人居环境和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因此要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充分挖掘城市闲置资源、最大限度激活城市低效资源,采用多元化的运作方式对既有城市空间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深度开发,建设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同时,还要加快优化和完善城市经济体系和产业生态布局,使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生态更加充满活力。
其次是重构和发展城市“新功能”。经过长期发展积累,加上疫情带来的全面考验,传统的城市功能已明显滞后于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新需求。今后,我们要加快完善城市在卫生防控、检疫以及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功能,在建设卫生城市基础上加快建设健康城市;要通过更新城市的硬件、软件设施,并通过智慧元素的注入让城市更智慧;通过增加城市复合功能、想方设法满足职住平衡、增加休闲游憩空间等,增强城市活力;在城市交通新要求下加密路网,并通过完善城际轨道交通网将城市和郊区连接起来,实现城乡融合;从绿色节能环保出发,通过建设节水型城市、公园城市、海绵城市等,实现城市的绿色环保低碳。
再其次是打造城市空间“新意境”。目前我们的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美,很多地方也很有特色,但依然觉得没有味道和意境。如果简单地把房子改新、改漂亮,并没有达到城市更新的真正目的,要从城市魅力、城市特色、城市意境三个方面塑造城市新意境。
我国古代很多城市都是按山水格局建设的,实现了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如杭州市的断桥残雪、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柳浪闻莺等充满了美好意境,这才让人流连忘返。未来一定要在更大范围里研究山水格局问题,重新梳理城市山水格局的理想空间,让它形成“山、水、城、文”的格局;要在一座城市里选取数条街道,选取适合当地环境习性的花草树木,营造浪漫气氛,打造富有东方韵味的街巷空间,让城市更加有魅力和吸引力。
在建筑层面,要传承发展我国传统建筑的神与魂。我国传统建筑十分注重轻盈、通透、灵动、线条感,注重选址、通风以及山水环境的营造,同时也很注重小环境和围合空间。要把我国传统建筑的神和魂,传承运用到现代建筑创作中去,才能让它更像东方的建筑。
另外,要营造理想的东方意境的生活环境。城市更新中要通过不同形式的灯光秀、水景系统打造夜晚动景,把山的轮廓勾勒出来、把水的走向描绘出来,显现山水城市意境;结合棚户区改造,把一些低租金、零租金房屋改造成低成本的街区,打造一些聚人气的场所、空间;通过早餐一条街、夜宵一条街等低门槛街巷来聚人气,让城市呈现更多的烟火气息。
最后是推广和应用城市建设“新科技”。我国是世界建筑大国,正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整体而言,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在应用新科技方面明显滞后许多,城市更新应该是新科技助力下的智慧式更新,接下来要不断加强新科技在城市建设上的广泛应用。
事实上,城市科学本身也是一种科技,在城市建设和运营中应用来自于城市科学本身的新科技,既是对科技的一种运用,更是一种推广。北京世贸天阶长250米、宽30米的天幕就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俨然成为一座吸引人潮的奇观,也给周边地区和商业带来了活力。
除上述之外,城市更新实践更需要落实好具体细节,因此要有系统性、针对性、高标准要求下的设计,从而为城市更新实践提供有力支撑,还要尽量多一些微观上的设计,以便于实际操作和执行。
(作者系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赵娜)